科研为薯业注入活力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贵州省一直坚持把马铃薯产业研究放在首位,以科研机构为依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品种选育方面初见成效。
  科研体系健全
  涉及领域广泛
  目前,贵州省马铃薯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毕节市农科所、安顺市农科院、六盘水市农科院、威宁县农科所、盘县农科所六所机构。这些机构都专门配备了优秀人才来研究马铃薯产业,以安顺市农科院和毕节市农科所为例,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现有从事马铃薯研究的科技人员1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人);技术力量较强,有组培实验室600㎡,卧式高压锅2台,无菌净化工作台8台,PC板阳光大棚2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大棚基地22亩,研究、试验示范基地100余亩。毕节市农科所目前有专门从事马铃薯科研与开发的专业团队成员4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人,中初级技术人员32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50岁以下人员37人,占总人员数的92.5%。
  此外,这些科研机构都配备了专业化的设施设备来进行马铃薯产业研究。
  在毕节市农科所马铃薯综合科学实验室,记者看到,雪花制冰机、台式小型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显微镜及成像系、圆周振荡摇床、液氮容器贮存、霉菌培养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小型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先进设备应有尽有。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实验室可初步对拥有的材料进行产量、抗病、抗虫等相关基因分子标记连锁的检测,用于对拥有材料产量、抗病、抗虫等特性的鉴定;可初步开展马铃薯主要致病菌如晚疫病等病原菌的筛选,并可接菌到马铃薯上以检测其致病性;可初步开展马铃薯单细胞培养,马铃薯花粉培养及染色体加倍实验及细胞融合实验并建立相关实验体系。
  在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记者见到了雷尊国所长,他从事马铃薯产业研究多年,是马铃薯产业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所现在建立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组培室、光照培养室、大棚温室等设施来保障马铃薯的科技研发,可以说,现在全省进行马铃薯产业研究的科研机构,都配备了这些设施,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马铃薯产业研究在贵州发展非常迅速。”雷尊国对记者说。
  承接项目众多
  科研成果显著
  有了专业研发队伍,再配上先进的科研设施和设备,贵州的马铃薯产业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安顺市农科院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承接了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下达的马铃薯专项项目(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项目);国家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贵州省安顺市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黔中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薯秋繁配套繁育技术集成研究”等重大项目。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也主持了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马铃薯多数高效种植及配套技术研究”。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贵州马铃薯产业研究快速发展,科研成果显著。
  毕节市农科所截止2014年已育成品种7个(毕薯2号、毕薯3号、毕薯4号、毕薯5号、毕威薯1号、毕引1号、毕引2号),并通过贵州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安顺市农科院依托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针对安顺市马铃薯品种少、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差等开展了新品种比较试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安顺市栽培的早、中、晚薯优良新品种11个,总结出适应黔中地区马铃薯抗病抗旱增产增效综合覆膜技术1套,在全市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通过抗病品种筛选、农艺措施研究、化学防治等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应黔中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1套。
  盘县农科所也建立了四年制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突破性地改变了多年来没有正规繁种体系的状况,加快了品种的更新,使单产逐年上升,解决了一部分品种的退化问题,让农民不再自留自用、不再从高山换种,不再种食不分,减轻了病毒感染和品种退化现象,并向全县提供优质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主要繁育推广的种植品种有合作88号、会-2号、威芋3号、米拉、洋人洋、鄂薯系列、1085等。
  贵州省马铃薯产业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与当地政府部门重视马铃薯科技研发密不可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培育、新品种的推广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了贵州马铃薯产业腾飞。
其他文献
分析师:徐春晖  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有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天寒进补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机体的免疫能力,抵御严寒侵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海参就是冬季进补的最好食品。但去年入冬以来,有关海参价格走低的消息不绝于耳,市场销售持续不给力依然困扰着当前的海参市场。  元旦期间,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海参的价格继续大幅下降,市场价格再度
期刊
■分析师:王莉  本周(2014年12月29日-2015年1月2日)大部分时间段内天气晴好,总体蔬菜交易较为平稳。本周是元旦佳节,节日期间市场货源充足,由于假期大专院校、机关企业单位在休假中采购量减少,使本周菜价呈稳中微降的趋势发展。  武汉白沙洲大市场信息中心监测20个蔬菜品种的均价是3.26元/公斤,与上周均价3.22元/公斤相比微涨1.24%,监测的20个蔬菜品种是涨跌互现。  本周均价上涨
期刊
人们说冬季是适合看雪的季节,让白色的雪迷住你的眼;人们都说冬季是吃生鲜的季节,让我们用最鲜美的鱼来满足你的胃。  冬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易使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诱发一些季节性疾病。因此,合理调整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吃得营养,又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在此,我们特别为您搜罗了冬季饮食保健的健康资讯,助您健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现如今,污染少、口味独特的深海鱼日渐受宠
期刊
贵州是全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推动当地马铃薯产业较快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抓好马铃薯生产列入重要议题,先后启动实施脱毒马铃薯温饱工程、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等项目。2005年以来,贵州省将马铃薯产业作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2008年省委1号文件专门对发展马铃薯产业作出部署,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10年间,在当地政府
期刊
贵州立体气候明显,全省88个市、县均有马铃薯种植,从海拔180米到2700米的区域中均有马铃薯的分布。全年生产,四季均有鲜薯上市。   近年来,贵州马铃薯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34.2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鲜薯总产量为1057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期刊
11月15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在昆明召开第三届第三次会员(理事)代表大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作协会工作报告。  张桃林充分肯定了2014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带领各市场、经销商在对接农产品产销、解决滞销卖难、保障城市供应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张桃林说,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农业部和相关方面部署,积极承担政府交办
期刊
11月21日, 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农业经济高峰论坛在天津市静海县召开,吸引了众多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农业商家,给天津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  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以“农业大时代”为主题,携手百家县域、知名企业家和各类涉农从业人员聚焦县域、电商、营销、资本等热点议题,共话农业发展趋势,共谋农业发展大计。艾格农业及艾格资本首
期刊
走进贵州,十万大山绵延起伏,千条河流奔腾不息,“多彩贵州,最美贵州”名不虚传。赞美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八山一水一分田”如何致富?  面对高原地貌,贵州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从2005年到2013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由862.29万亩扩大到1034.25万亩,增长19.9%,居全国第三位;鲜薯总产量由737.55万吨增加到1057万吨,增长43.3%,居全国第三位
期刊
山高坡陡、海拔高、气候冷凉,是人们对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市自然环境的总体印象,也正因为如此,过去人们形容毕节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既边远高寒,又贫穷落后。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在贵州省各级党委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在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稳步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生产
期刊
“我家去年种了2亩地的马铃薯,上个月收成有8000多斤,大的马铃薯每斤卖到一块五, 一共卖了9000多块钱,除去2000多块的成本,净挣了近7000块呢。”记者在三都县廷牌镇采访,与该镇板料村的农户韦成武聊起今年大丰收的马铃薯时,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三都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该县面临的难题。在调研和赴外考察学习中,该县领导认为三都地处低海拔高热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