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第一大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中旬,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收购《南华早报》。很多人、尤其是香港本地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对阿里未来会不会干涉《南华》的编辑自主权表示了关切。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又没有多大必要。因为在香港极度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南华》早就不是一块净土,这几年它作为一份百年英文大报的信誉曾经多次遭受过质疑。
  真正让我觉得有意思的看点有两个。第一,《南华》多年来一直在大陆市场门口尴尬地徘徊,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这次它是不是能够借助阿里巴巴雄厚的资本力量,一举进军大陆市场?第二,和许多传统媒体一样,《南华》在如今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新时代里步履维艰,阿里巴巴是不是能够给《南华》注入中国本土互联网的基因,帮助后者完成转型?
  很多分析文章都提到了美国的一个相似案例,那就是2013年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著名大报《华盛顿邮报》。相比之下,阿里收购《南华》的价格是2.66亿美元,多少有些溢价。
  被收购两年来,《华邮》在进行着缓慢但是卓有成效的变身。就在不久前,该报宣布10月份的网站独立访问量达到6690万,距离新媒体骄子BuzzFeed每月8000多万的数字也不算太远,表现十分惊艳。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评比中,《华邮》也不断获得“年度最富革新精神媒体”之类的奖项。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比《纽时》该月的访问量(6580万)多出了整整110万,这也是他们历史上首次超越纽约的对手。长久以来,《纽时》以其严肃、深度的报道风格,一直被默认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新闻媒体的最高行业标准。如今《华邮》突然跑过来抢风头,自然会引起很多非议。前两天《纽时》的一名记者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发了一篇分析文章的截屏,里面引用的段落不无讽刺地这样写道:“但是,《华盛顿邮报》网站上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不是关于叙利亚战争、也不是关于总统大选,而是一篇指导现代女性如何用委婉的方式说名人名言而不必显得太贱的社会化评论。”
  上文提到的这篇阅读量最高的文章篇幅非常短,是一篇典型的“新媒体网站”文章。前不久演员詹妮弗·劳伦斯抱怨自己仅仅因为正常地阐述主张而让男性工作人员感到不快,她感叹美国社会对女性还是存在着歧视,造成女性无法自由发声。文章从这一点出发,以戏谑的方式把历史上的名人名言改写得极端谦卑而委婉,调侃说女性要这样说话才不会被当成贱人。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与其说这是一篇严肃的文章,不如说是一篇“段子集”。如今如日中天的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这类网站,正是依靠这样轻快简单的段子式内容而吸引了巨大的流量。过去的《华盛顿邮报》不太可能登这样的文章,即使是现在这样的文章通常也只出现在他们的网站上。这样的策略是成功的,上面提到的网站访问量就证明了这一点。但也正是因为刊登了这样的文章,才让其他仍然坚持“要用像鞋匠做鞋一样的传统工匠精神做新闻”的同行们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流量成功颇有微词。
  《华盛顿邮报》自身倒是对刊登这类文章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他们的辩解是,至少《华邮》仍然会一直坚持同时刊登那些严肃、深度、长篇的新闻报道。平心而论,即使是《纽约时报》,其实也在做着和《华盛顿邮报》类似的尝试,想方设法地增加篇幅短小、内容轻快、容易引起病毒传播的文章。只是相对于《华邮》,《纽时》更加谨慎,步子迈得更小而已。
  所以你看,同样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相比中国同行,对于《纽时》为代表的美国大报来说,主要的问题不是在于做不做得到,而是在于能不能做——以《纽时》的实力,推出一个类似BuzzFeed的网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们不能随便这么做,稍有不慎,就会砸了自己花了100多年创办下来的以严肃和深度为标榜的金字招牌。
其他文献
为旁人的事情搭台,唱自己的戏,在国际政治中并不稀奇。只是不知道,伊朗在这条道路上还将走多远,还有什么棋?    本月4日和5日,“第四届支持巴勒斯坦国际大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主题是:“巴勒斯坦——抵抗的象征,加沙——犯罪的牺牲品”。80多个国家的代表应邀来到伊朗,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收复合法民族权益的支持,关注巴勒斯坦问题的前途。  然而,据本人现场观察,这次大会不是巴勒斯坦问题学术论坛,而是加
按照50年的期限,在2020年9月前,如果中国再不收复这些岛屿的话,将意味着主动放弃对它们的主权。    350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风不平,浪不静。  经过一年多的喧嚣,2月17日,菲律宾参众两院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菲方称为“卡拉延群岛”)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并纳入菲海岸基线范围内,该法案将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而将这些岛屿划入菲领海基
韩国舆论界认为,韩国明星们的高片酬是导致韩剧式微的罪魁祸首。    在韩国,影视明星可算是极高收入的阶层。然而伴随着金融风暴的吹袭,韩国明星们也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如果把明星片酬作为观察危机的一个独特视角,那么他们薪酬的变化,就是一个最为直观的经济危机“晴雨表”。    片酬泡沫的形成    从文末的数据统计,可以总结出韩国影视明星收入的几大特点。  其一,电影片酬比电视片酬高许多。每部电影片酬在2
知情者透露,拍下而不付款,蔡铭超事先是深思熟虑的。    福建商人蔡铭超以“天价”3149万欧元(总计约合2.8亿元人民币),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拍下了圆明园兽首铜像中的鼠首和兔首,之后蔡铭超对外宣称“不付款”,将自己推至风口浪尖。  连日来,选择了“人间蒸发”的蔡铭超,留下众多争议,任由他人评说。    “人
“当……”的一声槌响,敲碎了4个多月来在华人心中一直热议的追讨梦,北京时间2月26日,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终究在巴黎佳士得拍卖行落槌拍卖。虽然,这个拍卖后来还是被一个叫蔡铭超的以不付款搅了局,但这个拍卖的槌子终究还是举了起来,落了下去,很没给中国人面子。    跳出来的中国追讨者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傍晚,一位美国公民在法国散步。无意地往临近路边的一栋私人别墅看了看,他看到有几只铜做的兽
2009年,也许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一道分水岭。  2月11日“中国快递协会”在京成立,算是这个行业在中国诞生20多年后的一次身份认定;新《邮政法》即将推出,按照目前公布的修订草案,妥善兼顾内资非邮政快递企业的诉求是新法规的一大亮点;此外,外资快递业在华或大幅降价、或并购民营快递企业,争夺中国市场份额的大战愈演愈烈,正在急剧影响市场格局,国内快递企业压力重重。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
政策要问总理,房价升降要问上帝,什么时候买房最合适?去问你老婆,她最知道。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些日子最怕有人打问,“楼市利好还是利空”、“何时置业最佳”这类问题,可是,媒体的朋友劈头还是将这样的问号抛将过来。  当然理解,楼市乍暖还寒,走势扑朔迷离,卖家买家博弈较劲儿,正在紧要当口,这个时候讨论这些问题,情理之中。难处是,谁也不是半仙,怎么掐算都不合适。  也有人说,人家股评家何等的擅做点评
如果中央政府现在给房地产业吃兴奋剂,那么地方政府就敢给它吃“伟哥”。    冲动是魔鬼。曾经兴奋过度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经历着由高空跌落后的落寞、无奈与焦灼。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恰如一串美味的葡萄,房地产业怀揣热望,急欲甜润一下苦涩的嘴巴,孰料还是空梦一场。成思危老先生一记“乌龙球”,只不过激起些许浪花,徒增笑料,浪费媒体版面和网络资源。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冥冥中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
与其说,这个调查展示了中国男人的形象,不如说它展示了西方女人的审美趣味。    在西方女人眼中,中国男人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在西方女人面前,中国男人你有没有自信心?  一本名为《中国男人调查》的图书试图全面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诊断结论:中国男人患上了集体精神阳痿症。这真的是事实吗?又或许,这只是属于张结海的样本调查,一个片面的真相?    西方人“以貌取人”    “
声名远播的《二十四城记》正在国内各地的电影院里上映。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最大的争议,就是虚拟和现实的混淆。国内外有无数人追着问导演贾樟柯,到底哪里是真的哪里是假的。“放松,你看到的都是真的,只是有些需要演员来表演,有些当事人就在。”贾樟柯自信这部电影特别容易懂,因为这是成都一家兵工厂的历史,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历史。  《二十四城记》的上映是赚“外快”,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房地产广告。但一直有所坚持的贾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