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噪声对清醒小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觉响应特征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持续噪声背景对清醒小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觉反应特征的影响.方法 以清醒小鼠初级听皮层(A1)第4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外贴附式记录方式,研究清醒状态下A1神经元在不同强度背景噪声下对声刺激发生响应的声强调谐、频率调谐和时间调谐特征的变化.总计44例神经元均进行5种目标声刺激序列扫描,根据神经元的声强响应特征和目标声序列扫描完成情况,将神经元分为4组:单调性-声强组20例、非单调性-声强组6例,完成声强-噪声强度序列扫描;单调性-频率组25例,完成频率-噪声强度序列扫描;单调性-延时组15例完成延时-噪声强度序列扫描.结果 给予持续宽带白噪声刺激,44例A1听神经元仅在给声后10~40 ms内出现瞬态的尖峰响应,不同强度的背景噪声对A1神经元的发放率无明显影响(P>0.05);单调性和非单调性-声强组,给予不同声强的目标声叠加持续背景噪声时,当背景噪声增强到一定程度,26例神经元对目标声刺激发生响应的声强阈值随背景噪声强度变化表现出线性增大(线性回归R2值均>0.90,P值均0.05);A1非单调性神经元的最佳声强也随背景噪声增强而增大,其变化斜率与该神经元声强阈值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44,P<0.001);单调性-频率组,给予不同频率的目标声叠加持续背景噪声时,随背景噪声强度增大,神经元频率响应带宽减小(P<0.001),平均发放率减小(P<0.001),而最佳频率基本不变(P<0.001);单调性-延时组,噪声背景的增强使得神经元对同一声刺激的响应延时增大(P0.05).结论 在不断增强的噪声背景中,清醒小鼠A1神经元的声强响应阈值表现出线性升高,其变化斜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与神经元的声强响应特征(单调或非单调)无关.增强的背景噪声压缩了A1神经元的频率响应范围,延长了神经元对目标声的响应时间,但神经元的频率选择性和对同一目标声发生反应的时间精确性不受噪声背景的干扰而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1年5月~2011年9月选取兰州市3个社区非CKD人群3868人建立队列研究人群,于2014年6月~2015年8月进行了平均3.1年的随访,排除随访资料缺失的人群后,共纳入3439人.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分为Q1组(TyG≤8.47)、Q2组(TyG 8.48~8.84)、Q3组(TyG 8.85~9.20)和Q4组(TyG>9.20).用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评价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以及3月龄、6月龄A53Tα-Syn转基因小鼠,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RF-1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和核浆蛋白分离技术观察IRF-1亚细胞定位情况.不同浓度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0、0.01、0.05、0.1、0.2、0.5、1、2μmol/L)以及溶酶体抑制剂氯喹(0、5、10、30、50、100、150、200μ
目的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 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TCGA公共数据中分析基因表达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设计和验证针对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HNRNPA2B1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验证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凋亡、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PCA分析显示癌转移
目的 探讨Brevinin-2GHk(BR2GK)的二级结构、理化性质及抗菌活性,并揭示其抗菌作用机制.方法 合成并鉴定BR2GK;圆二色谱测定BR2GK的二级结构和理化性质;二倍稀释法测定BR2GK的抗菌活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LSC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BR2GK的杀菌方式;小鼠红细胞检测BR2GK的溶血活性;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检测BR2GK与脂多糖的结合;生化试剂盒检测BR2GK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合成的BR2GK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纯度≥95%,并通过
目的 旨在获得GH/tPA双转基因小鼠,并比较分析小鼠乳腺中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表达水平和个体生长发育状况.方法 利用2只tPA单转基因雄性小鼠(P03、P05)与经超数排卵处理的正常非转基因雌性小鼠交配,受精卵显微注射线性化的GH质粒、胚胎移植而获得后代小鼠,PCR检测基因整合情况,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比较单、双基因表达tPA水平,监测转基因小鼠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来分析GH基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P03系小鼠共获得286枚受精卵,移植受体母鼠后,顺利产仔
目的 阐明核外p53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体(m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抑制在热打击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热打击组+Compound C组、热打击组+rapamycin组、热打击组+PFT组,并分别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mTOR抑制剂(自噬激活剂)rapamycin、p53线粒体转位抑制剂PFT预处理细胞或C57BL/6小鼠,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观察p53线粒体移位、自噬关键蛋白LC3
目的 探讨从心论治方(CXLZF)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12周建立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XLZF低(4.5 g·kg-1·d-1)、中(9 g·kg-1·d-1)、高(18 g·kg-1·d-1)剂量组,辛伐他汀(5 mg·kg-1·d-1)组,同时以普通饮食喂养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组.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2周.分别采用油红O、Masson、HE染色法观察斑块及肝脏
目的 研究基于激活层前置压缩激励残差网络(PASE-ResNet)的快速和准确的早期胃癌筛查算法.方法 构建一个基于激活层前置压缩激励残差网络的早期胃癌筛查算法.为聚焦任务相关的图像区域,提升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将压缩激励模块(SE)与激活层前置残差网络(PreAct-ResNet)中的残差模块相结合,提高与任务相关的特征通道权重.此外,为提高早期胃癌的筛查性能,提出“局部筛查+全局滑窗”的策略,经数据扩充后得到数据集子图18400幅.利用PASE-ResNet模型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对胃镜图像进行检测,获
目的 了解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对高血压犬血压和动脉硬度的影响并探讨RDN对动脉硬度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16条比格犬按2:1:1的比例随机分为RDN组(n=8,高盐高脂饲养构建高血压大动物模型+RDN治疗)、假手术组(n=4,高盐高脂饲养构建高血压大动物模型+肾动脉造影)和对照组(n=4,普通配方犬粮饲养).比较3组血压、动脉硬度、内皮功能及交感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犬模型全部构建成功,术后3月,3组收缩压(SBP)变化差异显著(P=0.006),RDN组SBP降幅
目的 探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12只小鼠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4只/组,重复实验2次.治疗组通过对脊髓损伤半切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TGF-β中和抗体(1D11)来抑制TGF-β的表达量;对照组小鼠注射载体抗体(13C4)作为对照,损伤后3次/周,每次25μL/只;阴性对照组未做半切损伤,4周后心脏灌注取材,选取损伤部位上下1~2 cm脊髓进行包埋,损伤区域的免疫荧光染色通过FSP1观察成纤维细胞募集,通过Fibronectin来观察纤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