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的审美化教学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课程要求通过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内容,组织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产生心灵的共鸣与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也包括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实施审美化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衣食的来源”一课来谈谈看法。
  一、适度整合教材,寻找审美源
  小学品德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拐杖。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受到地区限制等原因,现在使用的小学品德教材出现了与迅猛发展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及与当地学生的生活脱离等现象。为此,我们在实施小学品德审美化教学中,首先必须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对小学品德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将学生喜欢的、参与过的、看到、听到过的生活素材融入于教学内容之中。
  在实施“衣食的来源”这课时,我根据我们当地的特点,将学生每天都能吃到的海鲜,每天都能看到的禽类等整合于教学内容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通过这样的补充,不但拓展了教学内容,更让教材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感知我们的衣食与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认识及为帮助学生形成对农民的赞美之情找到了教学的源泉。
  二、创设生活情境,搭建审美场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既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生活的情境更贴近于儿童的心理,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个体的情感内化,同时也能促使参与体验群体之间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更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点燃审美的火花。
  在教学“衣食的来源”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产生对农民的崇敬及感受到“劳动也是一种美”的情感,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农民伯伯忙收割”时的场景,让学生从农民为了及时收获时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到农民的辛劳,让学生从农民收割过程中遇到狂风暴雨、尘土飞扬、太阳炙烤等严酷环境及一张张饱经风霜、满脸皱纹的农民照片,感受到我们的衣食来之不易。生活化的情境,触发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使情境与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将情境转变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场。
  三、组织角色体验,增强审美情
  体验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除了设计儿童所熟悉、所喜欢的“生活事件”或“生活场景”外,更需要儿童自身的参与热情及情感内化的需求。为了让体验更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品德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情感的内化,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不同的审美效果。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我组织学生扮演了农民的角色,要求学生跟着我的讲述进行角色模拟。角色模拟的过程是这样的:“弯下腰,左手握住麦秆,右手握镰刀,注意从根部割起。一下、两下,左边割完一束,向右边移动,一排割完了,向前移动。麦子尖尖的芒刺也许刺痛了手,但不能怕疼;镰刀必须用力才能隔断麦秆,即使磨出茧,打出血泡也不能放弃。继续,弯腰,别停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个半天……”学生在角色模拟之后都气喘吁吁地坐在了位置上,这时我立即播放了《劳动最光荣》这首歌,在歌声中,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农民真辛苦!”……甚至还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句令人振奋的话,“农民伯伯真伟大!农民伯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角色体验触发了学生的情感内化点,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农民工作也是一种伟大的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参与社区实践,激发审美力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品德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为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必须努力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升华为审美能力,真正实现将学生由“学习者”转变为“社会人”。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衣食的来源”一课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组织开展一次“与浪费告别”“我劝家长共节约”“我也来当一次小农民”的系列活动,逐步将认知活动与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句话用在英语课堂的导入中再贴切不过。在英语课堂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为整节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成功课堂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有效教学的必要保证。  2013年10月17—18日,“2013年四川省普通高中英语优质课”在南溪一中举行。本次展评活动观摩教师达到800多人,创造历史之最;参赛选手整体水平高,是历届比赛中
期刊
印度有一个聪明人一年四季用瓦罐挑水,其中有一只瓦罐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他巧妙地利用瓦罐的裂缝,在小路的一边洒下花种,每天从小溪边回来时,从裂缝中渗出的水就浇灌了花苗。于是,世界上就多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我们面对的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在我的眼里,他们就酷似那个有裂缝的瓦罐。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宽容他们的出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期刊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不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设计,都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翻阅身边同事的教案,三维目标一应俱全,甚至有列举到七八条之多。我们有些老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对三维目标亦步亦趋、生搬硬套,教学设计没有独立的思考,教学目标只在“求全”上下足功夫。实际教学中又把教学设计的目标甩到一边,想到哪里上到哪里,随意性很大。
期刊
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掌握新知识。  一、练习设计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练习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
期刊
体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主要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从生理方面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否和体育有关,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培养健全的身体素质,而体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从精神层面而言,在体育锻炼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共同成长中培养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后续的发展。此外,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期刊
随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大范围推广使用,我发现其不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而很多老师与学生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版教材带来的变化。因此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分享一下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试行心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任课老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要将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角,首先任课教师要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竖立新的理
期刊
多年前,上海市罗星中学便获得了一个令全体老师为之自豪的称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阳光心态的学生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提高,罗星人心中都已透亮: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只有拥有阳光般心态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阳光教育不但渐成品牌,而且正在放射出越来越亮丽的光彩。  一、适应时代变革,学校
期刊
教育的核心、出发点都是育人,是让每一个孩子成為充满快乐、富有爱心、充盈智慧和生存能力的人,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成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而不是只有满脑子知识而没有善心、爱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人。学科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课程”不仅仅指学科课程,而应包括德育课程、社会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等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其中的校本课程在育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地方
期刊
一、引言  21世纪中叶的经济情况很可能与现在大不相同,那么如何培养美国的劳动力?传统的观点认为,在以信息与信息技术迅速传播为驱动力的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未来,信息技术将会很重要,美国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与认知技能与世界上其他希望超越美国或者拥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进行竞争。因此,美国最好能迅速调整教育系统,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所谓的“新技能”。当然,首先要知道半个世纪后
期刊
2013年9月,当人们还在为教师节定为9月10日还是改为9月28日引发的尊师重教的讨论时,当老师们还沉浸在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的幸福之时,9月14日,闻名全国的才子之乡江西临川二中的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将其杀害致死。震惊、愤慨、悲哀……一时舆论哗然。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少仇恨,学校读书圣地为何变得如此恐怖?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现在学生都敢杀死老师了,而且还愈演愈烈。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