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果树的教训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奶奶玛丽是一位业余园艺家。她在自己的花园里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快乐的果实,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她对植物的热爱。当她搬到南加州开辟新的花园时,她将新花园看作是一次新的冒险,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中了。
  可是,不管奶奶如何精心打理,园子中央的一棵果树就是不肯结出果实。喜欢读书的奶奶翻遍了身边所有关于果树栽培的书,想从中找到可以使果树开花的办法。她甚至连陪树聊天、给树唱歌、与树讲道理的方法都尝试过,可惜全都失败了。
  最后,她去请教了加州农垦局的一位专家。在仔细研读过专家的建议之后,奶奶决定,用扫帚柄击打果树的根基,借此来刺激它的根系。
  考虑到邻居们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用棍棒教训不结果的果树时,一定会认为她老糊涂了,所以奶奶每次击打果树之前,都会左右巡视一番。她知道震动会传达到果树萎缩的根系,给予它一点儿生气和活力,可是她也不能确定,这种特别的办法是否能给她带来希望的果实。
  来年春天,奶奶惊讶地发现,果树奇迹般地开花结果了。孩子们从此每年都可以享用到健康的纯天然果实。
  在奶奶去世前不久,我正经历着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我给奶奶打了一通电话,想从她那里获得一些安慰。電话中,我们再一次回顾起了“树的故事”。她提醒我:正是源于不停地敲打,给昏睡的果树带来了苏醒的力量,它才会重新结出果实。她慈祥地说,正是恶劣的环境不停地刺激着我的“根”,才会使我变得更加成熟,收获也才会更加丰硕。在人生路上,每次打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事实证明,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园丁,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奶奶。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点评:
  一棵树,不经历“敲打”,便不能开花结果,树木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讲的就是面对困境,要心不乱,冷静处理,逆境终将会转化为顺境,经历这个过程后,人生道路便能伸缩自如、进退自在了。
其他文献
绘画创作要准确把握绘画对象那一刻的面貌、 情绪.不仅仅是人物事物,大自然也有它不固情绪和它的本身面貌,这种情绪的变化瞬息万变,完全可以说超出人类,因为它是不可控的,当
“微时代”环境下,信息传播极度开放、迅速,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鉴于当前大学生政治信息辨别能力严重缺乏的现状及为了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本文专门
图形折叠有玄机 勾股定理来探秘
期刊
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两千年前的人们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双螺旋线来表示人类繁衍呢?难道,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就凭直觉洞悉了生命的起源方式?rn一rn这是为死亡世界准备的礼品.rn
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曾在文学批评史上轰动一时,但也因其理论体系本身存在的瑕疵招致批评。本文拟从荒诞现象的原型探索出发,分析该批评理论的得失,引起必要的
一如前面的两个学案研究中所反复强调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的生存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形下,我们的生活重构其实十分困难,整个社会转型从晚清民国以来始终仅仅是在过程中。 A
关于“恶法非法”和“恶法亦法”的判断问题,是法理学界由来已久且争论不休的问题。西方社会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就围绕法的道德性及“恶法”是不是法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通俗文学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被冷落、 被指责到被客观认识的过程,而在通俗文学史上无法忽略掉的一个人就是张恨水.张恨水在继承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改良
定位精度是机床的基本精度之一。文章阐述了利用高精度的激光干涉仪测试机床在装配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并把定位误差补入数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床的精度,使定位精度达5 m。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95-01  为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从而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更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决定高二年级推行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这也就意味着相处了一年的学生即将分散到各班,展开新的学习生活。  还记得宣布学生去向的那刻,原本躁动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极了,我都觉得自己的声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