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形对应”成规则“见词能读”长技能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语言技能目标中关于读的目标是: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课标对学生的拼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版PEP教材中增设了Let’s spell教学板块,其目的就是增强师生的拼读意识,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对学生的拼读技能进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通过字母音、形对应关系的学习逐步掌握常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形成“见词能读”的拼读技能,科学合理地记忆积累词汇,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教师如何用好Let’s spell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做足拆、拼、读的功课,让学生在“拆”中感悟规则、在“拼”中建构规则、在“读”中内化规则,从而正确掌握音、形的对应关系,逐步形成“见词能读”的拼读能力。
  一、“拆”中感悟规则
  在教学中,辅音字母的读音一般以字母音为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元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就相对复杂了,要让学生建立音、形的对应关系,锻炼学生独立的音感,就要让学生学会拆读单词。
  (一)“拆”已学过的词汇,悟读音
  每个单词是由一个个音节组成,而每个音节又以独立的辅音和元音构成,在Let’s spell 教学中,笔者就常常让学生拆一拆已学词汇,让学生在“拆”读中感悟音节中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这种“以旧引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Let’s spell “or” 这一课,字母组合“or”的读音是学生比较难以想象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字母组合“or”的读音呢?在与学生课前交流时,笔者运用一个clock设计了这样一组有关“time”的对话:“A: What time is it? B: It’s six forty. It’s time for breakfast.”随着一连串的句型:“It’s seven forty./ It’s time for school. /It’s eleven forty. /It’s time for lunch. /...”的出现, 这些句型让学生对“forty”和“for”这两个已会单词的读音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接着教师出示forty → f-or-t-y 和for → f-or,带着学生一起拆读这两个单词,学生在反复的拆读中逐渐感悟出字母组合“or”的发音/ : /。
  (二)“拆”有共性的词汇,悟规律
  所谓读音规则其实就是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大部分单词中的读音规律,人们把规律进行归类、总结,就形成了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比如字母a 在重读闭音节中读成 /?/ ,而在a-e的组合中就要读成 /ei/ ;字母组合or 的发音有时读成 / : /, 有时读成 /:/。所以教师要对一些有共性的词汇进行拆读,在拆读的过程中去寻找和发现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共同点,感悟读音的规律。
  在教学字母组合or的读音时,出示这样一组单词,pork → p-or-k,fork → f-or-k,ford → f-or-d, lord → l-or-d,born → b-or-n,corn → c-or-n 让学生进行拆读,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悟出字母组合or在单词中可读成 / : / 音这一规律;在教学字母组合 ar 的读音时,让学生拆art → ar-t, arm → ar-m,farm → f-ar-m, far → f-ar, car → c-ar, card → c-ar-d 这样一组单词,学生悟出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可读成 /a:/ 音这一规律就变得易如反掌了。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单词拆读的正确率和感悟读音规律的速度,教师提供给学生拆的词汇一定要有共性:比如它们全部都是易拆读的单音节词,结构简单或者是具有相同的结构,借鉴前面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拆读等等。
  二、 “拼”中建构规则
  学生在拆读单词的过程中了解了读音的规则,但是,要想真正理解掌握读音规则,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因此,操练和活动在Let’s spell 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许会出错,那么就让他们在出错和纠错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探究吧。通过体验和探究,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读音规则。
  (一)集体“拼”的操练,体验规则
  在Let’s spell教与学的过程中,笔者始终认为,进行全班性、示范性的教是不可省略的环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进行拼读示范,而且要让学生模仿拼读,它对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掌握拼读技能和规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是以字母组合or拼读教学为例,字母组合or的一种读音是/ :/,另一种读音是/:/。在教学/:/这个读音时,主要让学生对比、拆读work这个单词,接下来如何让学生体验字母组合or在“w”后面读成/:/这一规则呢?教师可出示 w-or-k →work, w-or-d →word,w-or-m → worm,w-or-st → worst,w-or-l-d → world 这样一组单词,带着学生一起拼读、一起体验,其实只要跟着教师认真拼读了前面一两个单词,大部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发音经验,试着去拼读后面的单词,当拼读的结果得到教师的验证(正确的),学生的信心就会大增,也会更大胆去尝试拼读后面的单词。边尝试、边总结,字母组合or在“w”后面读成/:/音这一规则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个性“拼”的活动,探究规则
  笔者在Let’s spell教学过程中发现,个性化的拼读活动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规则、检验规则、交流规则,这种在活动中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变得积极而又主动。
  在教学字母u的发音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 “快速拼单词”的活动。他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张模板和一些字母卡片:   请快速拼出所听到的单词:
  教师读单词,学生拼出所听到的单词。
  请快速拼出所听到的单词:
  虽然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单词,但是学生在一边听、一边拼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此时教师还可以乘热打铁,让学生创造一些新的单词,试着拼一拼,读一读,让学生知道只要掌握了字母的发音规则,没学过、不认识的单词自己也能读,这就是“见词能读”的拼读技能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利用家中废旧的台历,做成一个可翻动“拼读本”,进行课内外的拼读活动。把一页台历剪成平均的三块,打印上需要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只要翻动其中的一块,就会有一个新的单词呈现,操作简单、方便,有了这样的“拼读本”,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己练习拼读、探究拼读的规则,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拼读能力。
  三、 “读”中内化规则
  学生心中建构了读音规则,掌握字母的音、形对应关系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多练,把学到的规则和自己已有的拼读经验相联系,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拼读能力,即“见词能读”的能力。
  (一)“读”同类词汇,强化规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来自哪里?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是学习的成功感?在拼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最大的兴趣来自学生拼读的成功感,因此,教师不要害怕学生会失去读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多读,读同类的词,不管意思,只认发音,强化规则,训练学生一眼就能顺口读出单词的本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读出自信,读出风采。
  如在教学字母a发/ ? /音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字母组合at, an, ap,am,ad,as等,然后让学生指读单词:sat,pat,rat,hat,bat,fat,mat, at要求学生大声熟练地读出,最后打乱单词的次序mat,fat,hat,rat,pat,at,bat,sat再让学生大声并快速地读出,在读中强化了a和 at的读音,这种拼读练习就像一年级的学生练习拼音一样简单、自然、有效。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朗读卡:
  学生可以看着卡片做朗读练习,很方便。读多了,字母的读音也就不再拗口了,读含有这类字母的单词也就能做到脱口而出了。
  (二)“读”歌谣短文,提升能力
  如果说读词汇仅仅是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形相对应,那么读歌谣和短文就能让学生把音、形和意三者相结合,使得“读”更具意义、更为充实,学生也能从中充分感受到朗读、阅读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Let’s spell “u” 中,一位教师创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Mum and Duck》让学生读:Mum and duck fun on the bus. Mum and duck run under the sun. Mum and duck fun under the sun. Mum and duck are hungry. Mum and duck hug the nut. Yeah!!学生带着“和妈妈在一起”的愉悦心情,反复地读故事,这种幸福的阅读让人回味无穷。在教学字母组合“or”的读音时,笔者改编了绘本故事《York’s horns》: York wakes up in the morning. Ah! Horns! Ah! Horns! Horns! Horns! Horns! Horns! Horns! Horns! Oh,no! my horns. Shhh! A bird on my horns. Wow,wow,shorts on my horns. My horns can do sports. Yeah! My horns. 让学生准备一个鹿角头饰,一边读、一边演,从中感受到了阅读的无尽乐趣,这就是阅读的良好开始。“见词能读”的拼读能力犹如是阅读的拐杖,拥有了它,阅读也就变得轻松、愉快。
  总之,为了增强学生的独立音感,强化字母音、形的对应关系,提高拼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好Let’s spell 这一板块,由易到难、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渗透拆、拼、读单词的技巧,让学生对音、形对应的拼读规则清晰明了、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呼之即出,最终培养学生 “见词能读”的拼读技能。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32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发展的现实出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基于问卷调查,引导质疑思辨,拓展解决方法,由此启迪学生开拓思维,开展深度分析,习得方法,优化学习品质,实现道德成长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儿童生活;道德成长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生活性贯穿于教材始终。“昨天”的生活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今天”的生活是
记:航母的飞行甲板很短,只有陆地机场的1/20,歼-15舰载机是滑跃起飞的,请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傅:从“辽宁”舰的俯拍照片中发现,在其飞行甲板上共画有三条非常显眼的虚线,一条白色,两条黄色。白色虚线将斜角甲板一分为二,表明这是一条着舰中心线。两条黄色虚线中较短的一条與航母的右舷基本平行,它的起点位于岛式上层建筑前方的起飞区。另一条较长的黄色虚线的起始点后移至着舰区的中部,與白色虚线有交叉。该线
【摘 要】室内体育活动能在恶劣天气代替室外活动,起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要提高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效率,发挥其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活动效率;创新游戏内容,活化游戏形式;使用多种技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让幼儿在室内“玩”出精彩,“动”出健康。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室内;策略  幼儿园的室内体育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在活动室、阳台、
【摘 要】幼儿同伴学习是一种前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同伴学习分为观众型、粉丝型、模仿型、指挥型以及挑刺型五种类型。幼儿的同伴学习需要在语言回应、动作递进、情绪支持等媒介中有序展开。其间,教师应采用环境、细节、数量及结构等策略首先引发幼儿的同伴学习。  【关键词】同伴学习;学习行为;幼儿教育  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过程,与之相伴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同伴学习是其中之一。同
【摘 要】活动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活动性内容的重要载体。要突破道德与法治课中活动园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校本化,利用区域环境,构造活动学习的背景;自主化:鼓励主动探究,提高活动学习效率;一体化:实施课程统整,全面推进教学,用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切实发挥活动园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校本;情境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摘 要】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英语核心素养内涵的前提下,教师以一节英语词汇课为例,先确定教学目标,再从关注语篇语境、解读文化、意义书写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落实词汇教学,推进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发展。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真实落地。  【关键词】PEP英语;核心素养;词汇教学;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
武装直升机战术是随着战斗的需要、直升机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又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本文将介绍除空战外的几种武装直升机作战方式。    掩护支援运输直升机    包括为运输直升机护航,对实施机降的运输直升机进行火力掩护和支援,对地(水)面目标的攻击,协同运输直升机突防等战术行动。  20世纪50年代初,英军为镇压马来亚半岛共产党反抗其殖民统治的解放斗争,曾
【摘 要】语言学习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密不可分,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文本,立足学生个体差异,课前利用学前测,预设挑战性学习目标,提升思维高度;课中巧用差异策略,优化阅读效果,提升思维品质;课后关注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语篇教学;差异  《义务教
【摘 要】资源教师资格认证是确保资源教师的专业性,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必行之举。北京市海淀区在资源教师资格认证方面进行了长达8年、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形成“理论培训 教育实习 考核评估”资源教师资格认证的模式,为区域融合教育工作的推进储备了具有资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融合教育;资源教师;资格认证  一、资源教师资格认证探索的背景  2015年8月,教育部颁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推
围点打援战术一经红军将士采用,立即展现出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力量和人剑合一般的战术匹配性,从而迅速为广大指战员接受。经过土地革命战争的磨砺锤炼和抗日战争的推广改进,围点打援在解放战争中展示出摧枯拉朽、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并随着战后普遍兴起的反殖民、反侵略战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兴于土地革命  一般认为,解放军的围点打援战术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磨角楼战斗。1931年1月,鄂豫皖红军打退国民党军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