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有效行动研究的特征操作与评价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动研究始创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是一种小样本、即时性研究方法。随近年来学者们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行动研究以其合作性、实践性、开放性、及时反馈性、兼容性等有效特征,成为备受广大教师关注的教育研究方法。文章结合实例总结分析了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并提出了教师有效行动研究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师;操作步骤;评价;特征
  
  目前,教育研究方法不胜枚举,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者与应用者相分离。研究结果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论的发展,然而大多情况下其结果与实际脱节。随着实际需要及学者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行动研究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行动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的柯立尔和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迄今已有6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在中国才受到重视。澳大利亚学者卡尔和凯米斯[1]认为行动研究是由实务工作者在社会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探究,目的是提高他们自己的实践、他们对这些实践的理解、这些实践得以展开的背景的合理和公正。Mckernan[2]提出一个综合概念,行动研究是在一个设定的困难区域内的反思过程,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试图提高实践或个人理解,实践工作者执行探究。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英国学者史点豪思[3],更从教育专业的观点,指出行动研究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主要目标,在于鼓励学校教育实务工作者参与实际教育工作情景,并勉励教师将自身视为研究者。综上所述,所谓的行动研究就是指实务工作者根据在实际工作情境中遇到的困难出发,发现需要且能解决的问题,个人单独或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进行研究工作,并在行动中不断的反思和修订计划,寻求有效方案解决问题,进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探究过程。
  科学研究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探究性研究,另一个是验证性研究。行动研究除个别情景外,属于探究性研究。它适用于教育领域里的下列情况:1.现有的研究文献无法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帮助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2.即使教师找到了与问题相应的许多研究文献,但因条件的限制使已有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受到置疑。这些情况教育者均可综述以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小规模的行动研究,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实际上行动研究也可以被认为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学校中的日常问题。[4]
  
  一、有效行动研究的特征
  
  任何一种研究之所以称为研究必须是系统的探究,也必须是公开于众的研究,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是对问题解决的历程与研究假设的策略,采取自我反思批判立场的一种研究。此外与传统的学术研究相比,有效行动研究具有显著的特征:
  (一)主体性与合作性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往往被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行动者,研究者因只注重利于理论的发展而忽略了实践,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行动研究中一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专家虽也参与研究,但只是协同合作充当咨询顾问的角色,给予教师基本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指导。因此,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合二为一,同时满足了学生、教师、管理者、专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要求,把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缩小,更具切实性、实践性,从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在行动研究中为了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们协同合作,在行动中团队精神得以提升,这也是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智慧的行动,并且专家参与行动,因而,整个行动研究都体现了合作性,成为教学文化的一部分。[5]
  (二)实践性
  行动研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即特定情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小样本为范围,以实务工作者所在情境的人、群体、组织为研究对象。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因此研究结果不易或无法类推到其他情境中。但行动研究重视的是研究的实用价值性,强调研究结果的即时应用,即把解决实践问题放在第一位,而非理论的发展和结果的普遍推广。总之,有效行动研究不仅帮助教师获得“是什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教师获得“如何做”和“为什么做”的知识,这必将激励教师不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三)开放性
  有效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探究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会因行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研究者不断的进行反思、改进方案。真正体现了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6-7] 有效行动研究就是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过程,教师学会反思、提高了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成长。所以,教师可以在行动研究中,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育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产生更有利与改进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行动研究是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及时反馈性
  传统的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大约需要经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并试行、改进方案五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需要不同的人参与,大大增加了研究成本与犯错的机率。而采用行动研究,教师将实践者与研究者合二为一,减少了成本,并能缩短信息的反馈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的反馈,同时减小了错误的机率。也能将有效的结果及时的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表现出行动研究的反馈及时性。
  (五)兼容性与灵活性
  行动研究兼有量与质的研究方法, 偏向质性研究。并且行动研究是一种集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身的研究方法,如它可依赖的观察的行为资料, 具有实证性, 也可采用实验法, 以形成可概括化的知识。由于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所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均要比传统的研究方法的要求与限制性低得多、简单的多。所以,行动研究是一种具有兼容性、灵活性特点的研究方法。
  
  二、有效行动研究的步骤
  
  行动研究是一种具有程序步骤的研究历程,研究者可以通过适当的程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ichard Sagor[8]认为行动研究过程总要涉及同样的七个步骤,并且这七个步骤构成一个无穷的循环。这七个步骤是:一,选择一个焦点;二,明确理论;三,确定研究问题;四,收集数据;五,分析数据;六,报告结果;七,采取明智的行动。还有许多学者指出其过程包括:寻求研究起点、理清情境、发展性的策略并付诸实行、公开知识。可见,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化的探究历程。而Gall等[9]提出行动研究的典型步骤可以分为:一,确定问题;二,选择设计;三,选择研究被试;四,收集数据;五,分析数据;六,解释和应用结果;七,报告结果。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行动研究的步骤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设计方案,三是执行方案并反思,四是报告结果。并且这个过程也是循环的,如图1。
  下面就以《行动研究在计算机图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10]一文中有关行动研究应用步骤为例,介绍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程序。在《行动研究在计算机图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中作者李晓飞、姜波也将研究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发现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并归纳记录其表现为“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学习进展情况;学生作业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并且他们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原因。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从自身的教育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找到了值得花费时间进行研究的焦点,从而也就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步,为了解决问题,与所在学院教授艺术设计、摄影的教师及相关学生协商,制定出以下方案:提升教师的多媒体艺术素养;学习内容体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采用实例教学,从模仿到创新[11];学生运用Blog记录学习过程;教师建立教学站点支持教学[12]等五项。正如前面的图所显示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暗含了研究者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理解相关的理论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有成效的方案。
  第三步,对第二步中方案的试行进行了反思,并得到了一定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整个行动研究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在行动中进行观察。其实这一步就是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结果分析,看哪些有利于解决问题,哪些阻碍其解决,为了更好的方案的制定及结果的报告做好准备。当然这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研究结果的报告。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是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有利于解决问题的。
  第四步是修改了方案。这里是根据第三步中的反思进行的。从这几个步骤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循环的过程,同时在每个步骤中都暗含着与合作伙伴的探讨合作成分。虽然,文中的步骤名称有所变化,但是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
  
  三、评析一个有效行动研究案例
  
  (一)有效行动研究的评价标准
  根据行动研究的特征及目的,一个有效行动研究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二)有效行动研究的优势
  1.实际问题引发行动研究
  在《行动研究在计算机图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的作者所在学院,《计算机图文设计》是广告学专业一年级的专业课程,之前他们已经学过《计算机文化基础》,之后还要学习《平面设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掌握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软件操作技能为平面广告设计奠定技术基础。在教学指出采用传统的以软件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上教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在上机时重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教学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李晓飞,姜波从两个角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虽具备教育技术专业的背景,能熟练运用各种工具软件,但很难从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方面给予学生较为深入的指导和帮助;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计算机水平也存在差距。采取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无法考虑学生的个别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自主创新。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只是零星记得一些操作方法,软件掌握不够熟练,不能自主设计、制作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作品,也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让教师易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讲课进度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以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起点和进步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教学评价能够全面。他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可见,日常实务问题引发行动研究的课题,同时行动研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教师即研究者
  他们与本学院教艺术设计和摄影的教师以及相关学生协商制定了以下方案,并进行了试行,从而由一个教育者变成了研究者。且他们即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研究的客体。在制定方案时,他们又寻找了合作伙伴,这也是行动研究的一个特色。一般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教师与教育研究人员各有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教师在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深刻,具有教学实践层面的优势,是最佳的教科研资源。但其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缺乏运用教科研方法,缺乏将实践经验抽象概括上升为理论的意识及方法。而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系统的科研理论及方法,具有理论层面的优势,但是缺乏实践感觉和体验,缺乏对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容易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所以,只有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结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13]。在行动研究中,专家参与研究,实务工作者也参与研究。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各个参与人员的优势,增强了研究的效率。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要经历一个“选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过程[14]。同时在行动中,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由于有一个整体的研究任务,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促使自己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实践反思,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3.研究的开放性
  在研究过程的第二步中,研究者们根据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了5项措施并试行,并于第三步中对试行的结果进行了及时的反思总结以便修改不足之处。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制定措施并试行——反思——修改的过程中,通过每次的研究分析,最后把每次的研究结果加以综合能较系统的发现有效的改良教学方式,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行动研究的不足
  由于行动研究是根据特定情景中的教育实务问题而采用小样本,一般是针对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学生个体进行的研究,其结果只能够在这个范围内的特定情境中进行应用,强调即时的应用性。如若进行推广,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使得行动研究的结果不一定能够有利于理论的发展,也不能够在其他情境得到普遍推论。因此,应该注意对行动研究研究结果的应用,并且应该以其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贡献程度大小作为评价的标准。
  
  四、小结
  
  在应用行动研究进行研究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育实务工作者的专业训练应该强调实际行动,而不是光说不练的抽象理论。
  (2)行动的策略必须是和社会科学相关的计划;步骤之间是有系统的且是相关关系的。
  (3)强调教育实务工作者就是研究者,并且既是研究主体又是研究客体。
  (4)研究的问题着重在教育实务问题上。
  (5)研究结果只针对特定的情境,并且具有即时应用性,而不具有普遍的类推性。
  
  参考文献
  [1]Carr,W.AndKemmis, S..Becoming critical: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ch[M].1986.
  [2]Makernan,J.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1991.
  [3]Stenhouse,L.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London:Heinemann,1975.
  [4]Borg W R. Apply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M].Longman New York & London,1981.
  [5]王洋.课改背景下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行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10).
  [6]陈欣.浅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4).
  [7]刘恩山.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Richard Sagor.行动研究与学习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9] Gall J P, Gall M D, Borg W R. Apply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 Practical Guide[M].Pearson Allyn and Bacon,2005.
  [10]李晓飞,姜波.行动研究在计算机图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
  [11]李晓飞,姜波.观察•模仿•创新•超越——《产品广告图片设计》教学设计及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
  [12]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13]郑正林.行动中进行研究研究中实施课改——析一个有特色的行动研究实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4.
  [14]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陈祥新,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2009级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
  宋东清(1976-),男,山东梁山人,心理学硕士,聊城大学教科院讲师,心理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心理测评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要】高校扩招是实现全民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是就业压力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需要。扩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扩招;必要性;意义    每年的6月7日至8日,中国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高考生走进考场。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他们最关注的是能不能被大学录取。而自高校扩招以来,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扩招的利弊问题争论不休。但无论如何,扩招已经持续这么多年,它的存在有它的必
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学校的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要确保规范化,因为这是做好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化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指金融机构对委托人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业务,是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文章及于此,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常见的风险及其
【摘要】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早,虽然先进的硬件设施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就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作了讨论,阐述了这些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亦对未来的教学模式作了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课;传统、现代、未来教学模式    一、目前计算机课普及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办
语文课是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汉语文化及文学的教育和塑造人格的功能,历来著述不胜枚举.本文仅就大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语言美、情趣美、精神美三方面,阐述语文
临近毕业季,对于各大服装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一件完美的毕业作品不仅是多年学习的成果,也是初进社会交的第一份考卷。6月14~15日,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
中国“食”文化极具民族特征,与“食”文化有关的词语也富含中华民族文化信息,采用异化翻译能最大限度保留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文章时历史典故词、民俗习惯词、饮食审
作为大行其道的复古色系中的一员,介于棕褐色与沙漠色之间的太妃糖色,成为了2014秋冬至2015春夏的流行色。这一色彩有着七十年代的波西米亚风格,同时也带有些许现代游猎特色,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