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请正视教学目标制定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目标制定存在“说起来重要,研起来次要,教起来不要”等问题,导致宏观的课程目标、中观的单元教学目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微观的课时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深研课标、教材、学情,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的,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制定;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63-0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指引教与学的方向,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可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不能正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一些错误,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静心学习、潜心研究,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正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缺陷
  1.教学目标制定短视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制定窄化。课程标准通常按照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维度来陈述课程的分目标,虽然每节课不需要都按这四个维度来陈述,但也要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有位教师这样制定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的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垃圾,知道垃圾的危害;通过小组合作等探究方式,學会变废为宝。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注重知识本位和方法,而忽视了对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目标的思考。
  2.教学目标制定弱化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活动脱节。如有的教师虽然精心制定了教学目标,但只是把它作为聋子的耳朵,当成一种摆设,开展教学活动时,仅凭教学感觉走,导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活动形成两张皮。而有些教师则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模糊不准确,习惯了照本宣科,对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浑然不知,经常出现以教师为主体的表述、教师和学生主体混淆、运用行为动词比较随便等错误。
  3.教学目标制定漠视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学目标制定宽泛。有的教师混淆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没有突出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甚至把教学目标的制定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导致教学目标过多、过滥,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二是教学目标制定随意。教师心中无课标,眼中无学生,脑中无教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忽视学情。如有的教师这样制定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目标:熟记不同种类的法律,了解法律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这两个方面问题都是因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重视而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制定缺陷的诊断
  1.不会俯视,课标研读不够
  在教学中,教师“本位教学主义”思想严重,只熟悉本年级教材,甚至只熟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会“俯视”,不能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本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不熟悉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目标的发展脉络。究其原因,是教师囿于学年、学期的局限,没有深入全面研读整个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导致知识之间前后联系贯通不够。
  2.不会透视,把握不准教材
  教材解读的准度、把握的深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的。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年级段会重复出现,但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呈螺旋上升趋势。不同年段出现的相同内容各自教到什么程度,层次如何把握?这需要教师整体解读教材,了解教学目标在整套教材中的价值定位,准确找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只有这样,教学才既不会原地踏步“炒冷饭”,也不会盲目拔高要求。
  3.不会注视,学情了解不透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着丰富知识和独立思想的人。当代学生所处的是新媒体时代,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所耳闻。每节课,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走进课堂的,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一无所知的知识容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准,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教师观念陈旧,制定教学目标时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导致学优生不需跳跃就能摘到“桃子”,或出现学生再猛烈地往上跳也摘不到“桃子”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制定的应对策略
  1.学会“高视”,深研课标,提升教学目标制定的高度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只有吃透课程标准,才能从课程的高度审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纵向层面看,道德与法治有课程总目标、分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些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教师要抬头看、站得高、想得远,把这些宏观目标、中观目标细化到课时目标中,既让课程标准在每节课中得到落实,又让课时目标制定得有理有据、有根有魂,让课程目标的制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从横向层面看,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跨学科的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课程整合意识,适度与其他国家课程整合,与地校课程整合,制定学科整合教学目标。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的整体教学目标如下:(1)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垃圾危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垃圾种类,明白哪些可再利用;(4)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分类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变废为宝。   2.学会“洞视”,深研教材,提高教学目标制定的精度
  精准制定教学目标,来自于教师对一册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一课教学内容的精心研究。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是要“把教材读厚”,让教学目标变得丰满。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既要依据该课教学内容,又要考虑该课教学内容在该单元中的定位,还要考虑该单元教学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价值,以此确定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四维目标。二是要“把教材读薄”,使教学目标精准。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学科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双慧眼、一个辨别主次的大脑,在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中精准定位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学习用品、家庭生活垃圾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对学习用品、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好习惯;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垃圾种类;调查研究家庭生活垃圾一周的产生量。第二課时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存放习惯;了解哪些废品可再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变废为宝的小妙招。
  3.学会“环视”,深研学情,拓展教学目标制定的广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结构,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激发爱国情感;尝试运用法律解决生活问题;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知道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措施;查阅资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卡、微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从中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课中,根据课堂的互动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课后,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拓展教学目标制定的广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正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一颗好学笃行的心,深研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要有一颗细学深耕的大脑,深研教材,正确理解并系统把握教材;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深研学情,了解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童真课堂”遵循“养于平素,自然习得”的教学主张。通过分析“童真课堂”的五大操作要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走进课堂,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习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童真课堂;操作要义;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期刊
[摘 要]培养证据意识,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然而,目前科学课中暴露出形式化探究的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实验,导致学生很少关注实验证据是否可靠、实验设计的意义。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小学科学;证据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根据一年级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教师尝试创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探究;表达;思考;数学魔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10-02  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将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创编成数学魔术,通过数学魔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欣赏魔术时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探秘魔术时学习思维方法,表演魔术时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数学,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魔术;数学能力;培養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4-0
期刊
[摘 要]《9的倍数》是在教学《倍数和因数》单元后开发的一节数学魔术课,旨在表演魔术、揭秘魔术、创编魔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魔术;学科素养;倍数;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8-02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魔术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课堂的环节、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数学魔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策略,尝试构建有趣味、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合作、创造与分享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魔术;问题导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06-02  教学
期刊
[摘 要]英语口语能力是影响学生英语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故加强口语训练大势所趋。在组织英语口语训练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口语训练内容,积极创新口语训练形式,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开辟便捷有效的口语训练途径,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口语表达与人际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训练;创新;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3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低效纠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即学生面对同一道习题不断出现错误,教师反复纠正、强调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展开深入剖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纠错、析错、明错,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说自悟;纠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体验到发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愉悦感,从而打造探究式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期刊
[摘 要]体验活动带有鲜明的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对多种体验活动进行针对性筛选与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如视听感官体验、角色演绎体验、问题思考体验、生活实践体验等活动都带有体验属性,教师要做出合理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体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