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时代发展速度较快,各企业对文秘工作者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关注也日益提升。中职学校作为文秘人才培養的关键所在,其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优化改革,能影响相当一批次未来文秘工作者的应用文写作水平。首先简单分析了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义,其次针对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列举了几项教学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216-02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秘书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此类能力的优质培养,能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求职的市场竞争力。由此,中职学校以“能力本位”为文秘专业实行的教学目标,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改革创新。因此,本文对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义
(一)领会文体特征
应用文的行文样式独特,尽管与其他体裁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其独有的特征亦相对明显。应用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内容的真实性、对象的明确性、撰写的规范性和语言风格的简明朴实性。如果文章脱离了以上几类特征,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其他体裁的文章而非应用文。应用文本身亦存有许多文种,每个文种与其应用方向相对应。如传播应用文中的演讲稿、广播稿之类通过“讲”来吸引听众的应用文,则需要强化文章用句、用词的口语化与句式精简化,避免应用过于高深、含义模棱两可的句式与词汇。行文要讲究单线结构,不可出现插叙、倒叙等写作手法。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如建筑的地基一般,“无有其所立,便无有房所立”。因此,在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相关教师应优先带领学生认识文体特征,保证学生对应用文行文格式及特点的理解,再向学生传授此类文章的写作技巧[1]。
(二)区分文种差异
从教材内容来看,应用文的种类很多,且每一类应用文下面又有很多个文种。以事务类应用文中的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为例,它们的格式大致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区别。面对同类应用文的不同文种,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掌握,教师亦无法过于详细地逐一讲解。由此,教师应先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学生视角审视此类新知识的学习要点,避免讲解时出现以偏概全的教学言论。为明晰这些文种的区别,教师可将相近的几个文种归纳到同一表格中,从标题、称呼、正文到署名和日期,均事无巨细地标注上每个文种的特点。部分不便运用表格总结归纳的文种,可单独列出来,作为特殊知识讲解。
(三)强化身份意识
文秘专业人才未来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种,在其他行业亦相对常见。在撰写应用文及学习应用文写作时,应着重明确撰写人的身份,避免文章内容表达意愿偏离主题。此类“偏离”问题常出现在教学练习当中,如学生在练习写作公文类的应用文时,会在写作中途逐渐忘记自身的写作身份为公司领导,在行文中添加过多平等身份的对话用句,进而导致文章不符合应用效果。由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时刻明晰自身应用文写作身份的学习意识,使其逐步形成思想惯性,保证同类行文写作技巧的有效掌握。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分析职业,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
文秘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将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与之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素养、知识、能力教学需成一定的体系。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将整体应用文写作教学需分类的模块、需应用的教学手法、所必备的教学手段,及后期考核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各项方案进行整合。中职文秘专业的应用文主要包括公文类、传播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及涉外类,其中,公文的撰写相对独特,也是应用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存有一定共性,因此部分教学手法是可以共用的。为保证学生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可适当启用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带领学生从文秘专业视角优先了解部分应用文的实际应用效果,再迎合本专业要求进行项目式应用文写作练习。教学手段方案实则涵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活动的实施,其与考核方案均为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及技能掌握后的教学完善部分[2]。
(二)细分模块,分层提升写作能力
如上文所述,文秘专业应用文教学知识量大,需进行模块划分,保证各个文种写作教学的清晰。此阶段的教学模块化分类,能有效协助学生促成整体写作知识框架的梳理。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知识内容尽管具有系统性,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可优先遵循公文类、传播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及涉外类的应用文文种分类原则,进行基础模块的框架构建。而后,教师需带领学生大致了解所有应用文文种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方法,使学生自行选择学习顺序。或启用另一种现实“联动”的教学安排法,多数企业的单项活动需要进行初步计划、系统规划、简单报道、事后总结几个环节,教师可对此类文种进行整合,制定项目式教学层次体系,既与后期项目教学法相迎合,又便于学生积累实践写作经验。
(三)开拓创新,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在诸多中职学生眼中,应用文既难写又枯燥乏味。创新应用各种新式教学方法,可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即为应用多媒体设备、灯光、道具,在教室为学生营造应用文写作相关气氛、陈设场景,使学生优先形成应用文写作思想,秉承严谨态度,利用先入为主的感受引导自身学习理解的推进,同时在情景互动中感受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如在学习公文写作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公文制发的流程,进而设立场景,将学生分为数组,分配角色,展开情景演练。公文形成流程需经过交拟、议拟、撰拟、审核、签发等步骤。学生分组的担当角色主要涉及秘书、办公室主任及总经理。教师如若想让更多学生进行实景体验,可在公文撰拟阶段添加数名文员,协助一同撰写公文。教师也可准备另一份教学应用的自备公文,由教师扮演另一名秘书,将存有部分问题的公文递交给负责审核的学生,反向验证其知识学习状况[3]。
其次,教师可应用现场教学法。部分应用文的行文讲究临场感,如消息、通讯等。教师可在此类应用文教学期间带领学生前往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现场,使其结合现场境况进行口头消息的论述,着重考核学生的行文框架结构,及现场事项形容词汇的多元应用。在此期间,教师可随意变通,切换消息接受者身份,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视角进行口头创作。现场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及素材搜集能力,后期教师让学生将当天现场自认为口述表达最优秀的一次叙述撰写成正式稿件,任其自行批阅修改,并将批改先后的对比图上交至教师,进行“复审”,以验证学生此阶段的自学效果。
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此类教学法相对考验学生多项应用文的综合写作能力,亦称为“融合”教学法。一项实际案例中,可能出现多种应用文的撰写,教师可使用融合情景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固定的场景中以多种应用文撰写为串联线索,自行引导故事剧情的推进。教师可向学生优先讲述案例剧情。“小陈在某企业单位工作,家中有要事发生,需要他尽快回家一趟,他需要立刻撰写请假条。”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使其撰写请假条,并选择书写最快,行文内容正确、规范的学生作品作为范文应用,往下继续讲解剧情。“小陈上交了请假条,立即赶回家,发现自家老房子被要求拆迁,家中父母正在与工作人员协商拆迁款项相关事宜。在了解事情具体情况后,小陈同意了拆迁相关的事宜,现场工作人员需立刻整理出含有双方协议条件的合同”。此时合同撰写的重任又落在了学生的头上,此阶段,如学生上交的合同不符合应用要求,教师可扮作小陈予以拒绝。在剧情推进结束后,教师可将课前准备的请假条与合同范本展示给学生,并还原案例教学的原有模式[4]。
最后,运用项目教学法。尽管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存有一定共性,但项目教学法更侧重于实际工作各环节的关联性,为保证学生应用文写作相关多项能力的检测,教师可将单项大型会议文书项目交予学生,使其自行分组。其相关会议通知、开幕词、演讲稿、会议记录、简报等内容均需学生自行规划。无论学生表现优良与否,教师均不可参与任何一个项目环节。
(四)结合实践,展开多项应用文写作活动
为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应用文教学的意义,教师可联合学校举办应用文写作竞赛,并将相关奖项的颁布与学生个人档案数据关联,便于学生后期求职时对其进行应用。论及与求职息息相关的应用文,便是应聘简历。在学生临近毕业期间,学校可举行应聘简历制作比赛,使学生充分利用个人应用文写作能力及创作设计能力,制作出适合当季毕业学生的招聘简历作品。除却竞赛,学校还可动用校内各处室的环境优势,协助学生实行校内顶岗实习。校内涉及文书的校办、教务处等处室均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岗位,且同步给予学生最贴心的辅导。此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对现存应用文写作学习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加强部分有意进入学校工作的学生的实践能力,预先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属于此专业人才培养技能的重要内容,相关教师应优先了解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义,进而通过分析职业,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细分模块,分层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开拓创新,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展开多项应用文写作活动等策略,优化应用文教学效果,促进文秘专业人才此类特殊文章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学生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应用,探究应用文的创新应用趋势,在学习期间先人一步,优先实现相关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發展。
参考文献:
[1]陆能女.培养和提高中职文秘学生应用文写作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0(32):188-189.
[2]李华.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初探[J].视界观,2019(15):1.
[3]李新萍.多角度构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语文课堂[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18.
[4]李征程.职校生公文写作中的瓶颈与突破探究[J].考试周刊,2019(27):4-5.
编辑 李建军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216-02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秘书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此类能力的优质培养,能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求职的市场竞争力。由此,中职学校以“能力本位”为文秘专业实行的教学目标,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改革创新。因此,本文对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义
(一)领会文体特征
应用文的行文样式独特,尽管与其他体裁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其独有的特征亦相对明显。应用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内容的真实性、对象的明确性、撰写的规范性和语言风格的简明朴实性。如果文章脱离了以上几类特征,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其他体裁的文章而非应用文。应用文本身亦存有许多文种,每个文种与其应用方向相对应。如传播应用文中的演讲稿、广播稿之类通过“讲”来吸引听众的应用文,则需要强化文章用句、用词的口语化与句式精简化,避免应用过于高深、含义模棱两可的句式与词汇。行文要讲究单线结构,不可出现插叙、倒叙等写作手法。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如建筑的地基一般,“无有其所立,便无有房所立”。因此,在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相关教师应优先带领学生认识文体特征,保证学生对应用文行文格式及特点的理解,再向学生传授此类文章的写作技巧[1]。
(二)区分文种差异
从教材内容来看,应用文的种类很多,且每一类应用文下面又有很多个文种。以事务类应用文中的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为例,它们的格式大致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区别。面对同类应用文的不同文种,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掌握,教师亦无法过于详细地逐一讲解。由此,教师应先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学生视角审视此类新知识的学习要点,避免讲解时出现以偏概全的教学言论。为明晰这些文种的区别,教师可将相近的几个文种归纳到同一表格中,从标题、称呼、正文到署名和日期,均事无巨细地标注上每个文种的特点。部分不便运用表格总结归纳的文种,可单独列出来,作为特殊知识讲解。
(三)强化身份意识
文秘专业人才未来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种,在其他行业亦相对常见。在撰写应用文及学习应用文写作时,应着重明确撰写人的身份,避免文章内容表达意愿偏离主题。此类“偏离”问题常出现在教学练习当中,如学生在练习写作公文类的应用文时,会在写作中途逐渐忘记自身的写作身份为公司领导,在行文中添加过多平等身份的对话用句,进而导致文章不符合应用效果。由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时刻明晰自身应用文写作身份的学习意识,使其逐步形成思想惯性,保证同类行文写作技巧的有效掌握。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分析职业,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
文秘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将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与之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素养、知识、能力教学需成一定的体系。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将整体应用文写作教学需分类的模块、需应用的教学手法、所必备的教学手段,及后期考核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各项方案进行整合。中职文秘专业的应用文主要包括公文类、传播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及涉外类,其中,公文的撰写相对独特,也是应用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存有一定共性,因此部分教学手法是可以共用的。为保证学生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可适当启用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带领学生从文秘专业视角优先了解部分应用文的实际应用效果,再迎合本专业要求进行项目式应用文写作练习。教学手段方案实则涵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活动的实施,其与考核方案均为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及技能掌握后的教学完善部分[2]。
(二)细分模块,分层提升写作能力
如上文所述,文秘专业应用文教学知识量大,需进行模块划分,保证各个文种写作教学的清晰。此阶段的教学模块化分类,能有效协助学生促成整体写作知识框架的梳理。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知识内容尽管具有系统性,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可优先遵循公文类、传播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及涉外类的应用文文种分类原则,进行基础模块的框架构建。而后,教师需带领学生大致了解所有应用文文种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方法,使学生自行选择学习顺序。或启用另一种现实“联动”的教学安排法,多数企业的单项活动需要进行初步计划、系统规划、简单报道、事后总结几个环节,教师可对此类文种进行整合,制定项目式教学层次体系,既与后期项目教学法相迎合,又便于学生积累实践写作经验。
(三)开拓创新,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在诸多中职学生眼中,应用文既难写又枯燥乏味。创新应用各种新式教学方法,可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即为应用多媒体设备、灯光、道具,在教室为学生营造应用文写作相关气氛、陈设场景,使学生优先形成应用文写作思想,秉承严谨态度,利用先入为主的感受引导自身学习理解的推进,同时在情景互动中感受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如在学习公文写作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公文制发的流程,进而设立场景,将学生分为数组,分配角色,展开情景演练。公文形成流程需经过交拟、议拟、撰拟、审核、签发等步骤。学生分组的担当角色主要涉及秘书、办公室主任及总经理。教师如若想让更多学生进行实景体验,可在公文撰拟阶段添加数名文员,协助一同撰写公文。教师也可准备另一份教学应用的自备公文,由教师扮演另一名秘书,将存有部分问题的公文递交给负责审核的学生,反向验证其知识学习状况[3]。
其次,教师可应用现场教学法。部分应用文的行文讲究临场感,如消息、通讯等。教师可在此类应用文教学期间带领学生前往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现场,使其结合现场境况进行口头消息的论述,着重考核学生的行文框架结构,及现场事项形容词汇的多元应用。在此期间,教师可随意变通,切换消息接受者身份,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视角进行口头创作。现场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及素材搜集能力,后期教师让学生将当天现场自认为口述表达最优秀的一次叙述撰写成正式稿件,任其自行批阅修改,并将批改先后的对比图上交至教师,进行“复审”,以验证学生此阶段的自学效果。
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此类教学法相对考验学生多项应用文的综合写作能力,亦称为“融合”教学法。一项实际案例中,可能出现多种应用文的撰写,教师可使用融合情景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固定的场景中以多种应用文撰写为串联线索,自行引导故事剧情的推进。教师可向学生优先讲述案例剧情。“小陈在某企业单位工作,家中有要事发生,需要他尽快回家一趟,他需要立刻撰写请假条。”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使其撰写请假条,并选择书写最快,行文内容正确、规范的学生作品作为范文应用,往下继续讲解剧情。“小陈上交了请假条,立即赶回家,发现自家老房子被要求拆迁,家中父母正在与工作人员协商拆迁款项相关事宜。在了解事情具体情况后,小陈同意了拆迁相关的事宜,现场工作人员需立刻整理出含有双方协议条件的合同”。此时合同撰写的重任又落在了学生的头上,此阶段,如学生上交的合同不符合应用要求,教师可扮作小陈予以拒绝。在剧情推进结束后,教师可将课前准备的请假条与合同范本展示给学生,并还原案例教学的原有模式[4]。
最后,运用项目教学法。尽管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存有一定共性,但项目教学法更侧重于实际工作各环节的关联性,为保证学生应用文写作相关多项能力的检测,教师可将单项大型会议文书项目交予学生,使其自行分组。其相关会议通知、开幕词、演讲稿、会议记录、简报等内容均需学生自行规划。无论学生表现优良与否,教师均不可参与任何一个项目环节。
(四)结合实践,展开多项应用文写作活动
为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应用文教学的意义,教师可联合学校举办应用文写作竞赛,并将相关奖项的颁布与学生个人档案数据关联,便于学生后期求职时对其进行应用。论及与求职息息相关的应用文,便是应聘简历。在学生临近毕业期间,学校可举行应聘简历制作比赛,使学生充分利用个人应用文写作能力及创作设计能力,制作出适合当季毕业学生的招聘简历作品。除却竞赛,学校还可动用校内各处室的环境优势,协助学生实行校内顶岗实习。校内涉及文书的校办、教务处等处室均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岗位,且同步给予学生最贴心的辅导。此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对现存应用文写作学习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加强部分有意进入学校工作的学生的实践能力,预先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属于此专业人才培养技能的重要内容,相关教师应优先了解中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义,进而通过分析职业,建立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细分模块,分层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开拓创新,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展开多项应用文写作活动等策略,优化应用文教学效果,促进文秘专业人才此类特殊文章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学生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应用,探究应用文的创新应用趋势,在学习期间先人一步,优先实现相关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發展。
参考文献:
[1]陆能女.培养和提高中职文秘学生应用文写作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0(32):188-189.
[2]李华.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初探[J].视界观,2019(15):1.
[3]李新萍.多角度构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语文课堂[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18.
[4]李征程.职校生公文写作中的瓶颈与突破探究[J].考试周刊,2019(27):4-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