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角星”照亮孩子荣誉的天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园后的桐桐,对“五角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家园联系手册上,连续两个月的精彩瞬间记录都与“五角星”有关——
  十月份记录:今天午饭时,桐桐表现得很好,能一口饭一口菜地吃,老师当场就表扬了她:“桐桐,你真棒!能自己吃饭了!”结果桐桐淘气地对叶老师说:“老师,今天你可以给我五角星吗?”
  十一月份记录:“桐桐,老师喂你吃饭好吗?”“不要,桐桐要自己吃!”啊呜啊呜,桐桐吃得可香了!吃完饭,桐桐走到韩老师面前,大声说:“给我五角星,我表现很好!”
  除此之外,桐桐对于五角星的钟爱甚至延伸到了家里。小家伙从幼儿园回家后竟然天天晚上缠着要爸爸奖励她五角星,爱女心切的爸爸手头没有五角星,便心生一计,用笔在纸上画五角星,剪下来再“奖励”她,小家伙竟然也乐得屁颠颠的……
  两岁以后的孩子,已经逐渐从复杂的情绪中分化出自豪感、羞耻感甚至道德感等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还渐渐学会了把自己作为主体的人来认识,出现了初步的自我评价。然而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依从性的,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越明显。也就是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是以他人的贬褒为转移的,如果别人说她好,说她乖,说她能干,她就觉得自己很好很乖很能干,从而感到自豪,认为自己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如果别人说她不听话、没本领,她也会认为自己做得很差,甚至一无是处。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可取的教育方式是以正面表扬为主,让孩子在正向的引导中调节自己的行为。相反,经常性的负面评价信息,会让他们产生过低的自我评价,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由于还不懂得在独立的自我肯定中寻找积极情感体验,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五角星”等实物便成为他们追求的对象。孩子这种对良好情感体验的追求和自我评价心理的不成熟性,为我们利用“五角星”之类的“正面”刺激物去引导他们的行为提供了方便。
  比如,习惯的养成。如果我们期待孩子养成坐在餐桌前乖乖进食的习惯,就可以在孩子主动做出这种行为后用“五角星”予以强化,甚至以五角星为诱饵,诱导孩子完成相应的行为,直到“习惯成自然”。
  比如,道德行为的规范。每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就给她贴一个“红五星”,做了一件“坏事”,就贴个“黑五星”。为了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可以约定,每件“坏事”产生的“黑五星”记录,可以用5件“好事”来抵消。如此便可以把孩子对五角星的追求跟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五角星”的运用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运用之前要给孩子讲好规则,让孩子了解“五角星”的象征意义,不为了拿到“五角星”而追求“五角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纯粹地要求五角星的时候满足他的要求。
  ★奖励“五角星”时一定要态度认真,郑重其事,最好当着他人的面奖励,以让孩子体会到“五角星”带来的自豪感,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如果情理引导可以达到同样目的,则不推荐频繁使用这种外在刺激的诱导方式。因为外在的刺激虽然容易立竿见影,但很容易让孩子为了得到这种奖励而做出相应的好行为,不利于他建立内在的自觉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打哪儿知道  ●文/曹祈东  小明:“妈妈,我向您提个问题行吗?”  妈妈:“行啊,你提吧。”  小明:“我生下来时,你打哪儿知道我叫小明呢?”    奇怪的袜子  ●文/曹祈东  一天,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活动,老师发现小明穿错了袜子,就问他:“小明,你不觉得自己今天穿的袜子很奇怪吗?一只是红色的,另一只是绿色的。”  小明:“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更奇怪的是,我家里还有一双和这双一样的!”    
据广东省妇联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拥有10岁以下儿童的离异家庭中,86.3%的孩子在双亲离异后跟着母亲生活,而女性离异后带着孩子生活,十年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婚的达到六成左右。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表现出孤僻、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等问题。所以,单亲妈妈独立教子,要避免落入以下窠臼:    妈妈冷漠严厉,孩子性格孤僻    有些单亲妈妈因为带着孩子,屡屡在再婚尝试中受挫
编译/纳兰容容    孩子那种吵闹、刺耳的哭闹是最让人讨厌的行为之一。他一边嚎哭一边说个不停,混成一片尖叫声,就像钉子划过黑板一样讨厌。要想把这让人讨厌的噪音控制住,也许你会觉得最妥当的方法就是赶紧投降,让你的小唠叨虫“赢得胜利”。然而,一旦你投降表示屈服,孩子通常就会继续利用这个小把戏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更糟的是,如果不让它停下来,这慢慢就会成为孩子引起大人注意和要挟大人的武器,升级成顶嘴、争吵
幼小衔接的顺利与否对孩子的未来具有成败意义,所以家长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一定要及时和学校、幼儿园进行主动沟通,只有三方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做好衔接工作。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帮孩子完成从幼儿园模式向小学模式的顺利渡过,实现他律向自律、被动向主动、依赖向独立的转变。对老师来说,孩子在上学前能认多少个字、数到几位数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对知识有探索的欲望,面对问题肯开动脑筋思考。所以家长应该找准真正
孩子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微笑、第一声妈妈、第一步距离……许多许多的第一次都是爸爸妈妈珍藏的记忆,串起孩子的成长之路。如今,除了帮助孩子记录下这一个个成长的里程碑以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借助优秀的童书媒介,主动为孩子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孩子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窗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推荐的学龄前幼儿启蒙书——《我的第一本》系列。这套来自法国的系列童书共分5本,旨在培养孩子对色彩、形状、字母、数字树立基
如何把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幼儿园尝试在活动中开展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取向。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对此,我在活动的设计上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如游戏《小兔送萝卜》,让孩子在游戏
宝宝的鼻炎多发于天气比较干燥时,由于宝宝的免疫机制还不完善,抵抗力也比较差,而且宝宝又极其容易着凉,初期的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感冒,让宝宝吃了不少感冒药和消炎药,但效果并不明显。  急性鼻炎  如果发现宝宝有咳嗽、连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时,家长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平时要注意保暖,谨防受凉,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多喝白开水。  慢性鼻炎  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干净、卫生
一位教育名家曾说过:“孩子天生就是个探险家”。婴儿从呱呱落地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张开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用耳朵聆听周围的一切声音。他们用手触摸、用嘴品味,努力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在探索中发现奇迹。可是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却有意无意地阻止、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理由不外乎这几点:危险、脏、给大人添麻烦、弄坏东西,有的会担心孩子磨破皮肤(比如孩子到处
去培训班接女儿时,我遇见了一个壮实的男孩,他与女儿同龄同级。在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里,男孩正抓紧时间做着作业,但握笔姿势却十分怪异,笔尖在他那粗壮手指的操纵下,竟如登上冰面的醉汉般,丝毫不受本子上条条框框的限制。等到他家长来后,我在询问中得知:原来这孩子确实在把握书写工具方面有不小的困难,家长虽然想尽办法训练他,但这种状况却一直难以改善,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放弃了。  像这样智力正常而书写困难的孩子,
“妈妈,我要吃魔力豆。”“妈妈,我要买头饰。”“妈妈,我要买变形金刚”……孩子逐渐长大,他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怎么才能既满足孩子的需要又不至于滋长孩子的贪心呢?    试着找一些替代品  “妈妈,我想吃魔力豆,小朋友都吃。”  “魔力豆是什么呀?”  “就是那种豆子,颜色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  “都有什么味呀?”  “柠檬、香蕉、草莓……”  妈妈明白了,那是色素加香精的产品,色泽鲜艳,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