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为:新常态下锻造西昌精气神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西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实现开门红。如果把这两个开门红放在新常态的发展思维中,不难看出,西昌市正处在转型发展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开门红表明投资在县域经济中持续发力,而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有春节消费的支撑,但考虑到宏观环境低位运行的CPI,西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位数增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据。而这个数据显示了更让人期待的愿景,西昌市的内需拉动、第三产业拉动正在发力。
  在我省经济格局中,攀西地区是重要一极,而西昌则是攀西经济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地处成昆两大经济圈的等距中点,攀西地区是我省突出南向,融入“一路一带”的桥头堡,是6万余平方公里、500多万人口的重要区位。而西昌作为一个县级市,有70多万人口,仅次于这个地区的省辖市攀枝花市的人口总和。从自身的发展看,西昌市的经济总量是攀西经济区内20多个县(区)经济的排头兵,是我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的县市。
  西昌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到攀西经济区发展的进程。
  新常态下,西昌市该以怎样的姿态适应并引领县域经济的发展?
  就在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出炉前,西昌市纪检监察机关也向市委提交了一份报告:一季度,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开展3次集中察访和1次抽查,对落实工作不力和存在问题的12个乡镇和部门进行了通报批评。市委组织部同样对4名怕出事、不干事的“太平官”“逍遥官”予以问责和调整。
  治理“为官不为”,建立“为官有为”,锻造新常态下全市干部职工的精气神,西昌市以这样的姿态迎接新常态的到来!
  新常态的新思维
  要让全市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维率先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常态的过程中,西昌市把解决干部的思想转型升级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要让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下该如何作为。这是西昌市发展能够适应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基础。所谓引领新常态,首先就要求干部要有新常态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说。
  2014年8月31日,由西昌市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国家行政学院西昌班”第一期60名学员赴北京进行学习培训。这是西昌市和国家行政学院达成的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计划。根据西昌市的请求,国家行政学院将为西昌市开办四期“西昌班”,这也是国家行政学院首次为一个县级行政地区专门开设干部培训特殊教学班。这个教学班的学员包括了市级领导,法检部门领导,工业园区负责人,乡镇、街道的基层干部。学习内容包括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其中,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是学习的重点。
  “通过培训增强西昌市干部对深化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理解,提升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科学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西昌市对培训有着这样的期待。
  “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要把外面全新的发展理念带回来。”启程前,西昌市黄水乡乡长徐海这样说。
  通过高质量培训,在高起点上建立起干部在新常态下的新思维。西昌市为新常态下干部的思想建设开出了一剂单方。
  一方面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在高位平台上的培训,一方面做好全市干部的大培训。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新常态就成为西昌市实现转型升级的思想指导。让全市的干部职工理解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实践中国梦成了西昌市在新常态下建立干部新思维的奠基之作。
  2013年6月,西昌市启动了“解读中国梦·建设新西昌”基层干部大培训活动。大培训对象是全市11个系统,203个单位的机关、乡镇、村社街道的干部,共2606人;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培训的方式除了常规的课堂讲座外,还包括拓展训练、电视讲座、专题讨论等。
  在这次大培训的诸多成果中,有一个成果引起了关注,就是在大培训后开展“庸懒散奢乱”工作作风大整治,一些工作不在状态的干部受到了处理,有30人次被诫勉谈话。
  这是西昌市新常态下,干部思想的集体“升级”——忠诚敬业、务实协调、智慧创新、激情卓越的西昌精神融入了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的新机制
  今年4月,对西昌市的干部来说,既“轻松”,又不轻松。西昌市把这个月定为“无会月”。在这个月里,西昌市不开大会,对许多干部来说,是一个“轻松”的消息。但随着“无会月”出台的还有一个安排,所有市级领导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形成调研成果。
  “无会月,更不轻松!”西昌市的一位基层干部说。
  每月的28日,是西昌市“作风纪律察访日”。这一天,市委、市纪委及各乡镇街道党委纪委、部门党委党组纪检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干部作风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导、执纪问责。
  “谁也不知道今天的明察暗访会不会访到自己的单位。”市直机关的一位公务员说。
  “作风纪律察访日”依据的是西昌市出台的作风纪律察访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对干部工作作风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和处罚规定。   3月23日,在西昌市召开的经济要素保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李俊在大会刚开始时,首先安排了三件事情,一是要求各部门拿出具体工作落实清单,比照清单抓工作落实。二是将四个乡镇的四个村纳入全市后进村实施重点帮扶。三是市纪委要认真总结纪检监察机关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件事情,都和干部的执行力有关,和“为官有为”有关。
  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对各级干部提出明确责任要求。
  建立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对官员提出要求,以监督约束问责的方式督促干部干事。
  十八大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相继出台党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适应新常态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基础党建、干部任用、作风建设等,由此形成了机制建设的叠加效应。好的干部、有为的干部能够得到各类规章制度的激励,同样,那些“为官不为”的干部,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今年1至3月,依据《西昌市选拔任用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暂行办法》中突出“三个优先”,让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到重用的原则,有8名干部得到了交流提拔重用。这些干部或是在基层一线兢兢业业,或是在服务重点项目上倾尽全力,或是在困难面前勇于攻坚克难……要有“位”先有“为”,这些干部的任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树立起“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与此同时,1-3月,先后对目标考核排名靠后及工作不力的5名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3名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对2个责任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正向激励效应,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西昌市不仅通过机制建设在现职干部中倡导“为官有为”“为官奋为”的精神风貌,也通过机制建设加大对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
  2013年12月,西昌市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计划首期培训班开班。经过一个月的理论培训,2014年初,全市1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分10个驻村工作组,分赴10个不同类型村社接受驻村锻炼,直接沉到了最基层。这些接过地气的年轻干部将成为新常态下西昌市的干部储备。
  治理“为官不为”不仅在当下,更在长远,而其根本的出口是培养一大批能够在新常态下有为、奋为的干部队伍。西昌市的机制与制度建设已经延续到了未来。
  新常态的新作为
  2014年4月,西昌市委宣传部向驻西昌的省州媒体公布了一条消息:该市一镇的干部违纪参与打牌,西昌市按照相关程序免去该镇包括镇党委书记、镇长、镇纪委副书记在内共7人的党内和行政职务。
  因为一次违纪打牌,一个镇从书记到镇长,几乎整个班子成员都受到了严肃处理。当时就有媒体评价,这样的处分在全国乡镇中少有,这表现出西昌市对“四风”问题的“零容忍”。评论同时说,西昌官员打牌输掉官帽,谁是赢家?答案:党风政风是最大的赢家。
  西昌市对“四风”问题的“零容忍”,换来的是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时隔一年,4月21日,驻西昌某媒体报道了一则小消息。消息称,在西昌市,有一家7口挤在一间房居住。整个消息只有30个字。可就是这短短30个字的小简讯,引起了西昌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天上午,这家媒体的编辑就接到了西昌市相关部门的电话,询问这户人家的具体情况,期望通过政策手段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反应如此迅速,一个城市的干部队伍作风可由此看出。
  建新社区在西昌市长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社区。这里是西昌的老工业区所在地,社区17个单位中,9个破产解体企业,2个特困企业,下岗失业职工2012人。但这里的居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社区党支部就是他们的家,社区的干部就是他们的亲人。
  在这个社区,有民情意见箱,建立起了“民情直通车”;有社区调解室,聘请老党员调解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甚至还有心理咨询室,针对社区居民的构成特点,聘请专科医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这个社区,书记的QQ邮箱也向全体居民公开,有事可以直接通过邮箱找社区书记。
  而最有特色是“六必访”制度,这是针对社区居民而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他们把社区里需要特殊帮助的居民分为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人员、失业人员等六类。每月探访,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这个举措被社区居民称为VIP式的私人定制服务。
  西昌市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处在城市二次跨越转型升级的换挡调整期。作为凉山州乃至攀西地区至关重要的一个发展节点,这个城市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压力。而在连续多年的高位增长后,必须在新常态下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西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从“231”逐步转型为“321”。围绕实现“3个八”目标,加快建设“七大产业、八大基地”;围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的方式,优化新兴工业;围绕“3396”产业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今年,重点推进“313”工程:即,3次产业分别确定10个今年落地重点企业和项目,寻找发现培养30个左右行业领军人物和民间创新创业人才,激活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动力。
  这是摆在西昌市干部面前的一份新的考卷。深入治理“为官不为”,大力倡导“为官奋为”成为西昌市考量干部的一个关键环节。
  ——继续扎实开展“党旗飘扬安宁河畔先锋示范行动”“幸福月城党旗红”活动引领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夯筑干部队伍基础。
  ——推进“提醒+暗访+约谈+问责+曝光”五位一体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等成熟做法制度化,保障干部队伍有为。
  西昌市为锻造新常态下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制定出了方略和路径。
  西昌市电视台有一档电视节目,上这个节目的是各部门、乡镇的负责人,他们来到电视台的任务只有一个:定期向全市报告所承担的项目等工作任务的进展落实情况。
  是不是“为官有为”“为官奋为”,老百姓说了算! (责编:李妍婕)
其他文献
李克强总理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四川经济如何发力呢?  日前,《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出炉。方案明确,今年我省将在“互联网+”制造、农业、能源、金融、民生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交通、文化、旅游、创新创业、政务、产业发展基础等13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深度探索“互联网+”,加快推动“互联网+”尽快形成我省经济增长新动力。 
期刊
有多久,没有和父母出去了,哪怕是逛个街去个超市?小时候,父母总带着我们徜徉山水。现在,让我们带上父母去看遍这世间最美的风景。和父母出去散心抑或远行,游走古镇抑或海岛度假,在父母身边,幸福的感觉是满满的……  成都青城山空气鲜润,非常适合老年人前往游玩。这里有老年精修养生节,在自然气息中颐养身心,体验深厚的道教和养生文化。  厦门鼓浪屿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四季如春,也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
期刊
“中国人坐上高铁去欧洲”,从千年丝路的这头到那头,文明的进程似乎又将大大地跨越一步。这听起来似乎还挺遥远,然而,就在今年,修建欧亚高铁和泛亚高铁的相关协议的破题,让这个梦想照进了现实。  从公开的新闻资料统计看,交通先行,几乎成为各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共识性策略。而四川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从项目分布看,主要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
期刊
在抗日战争中,四川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纪念这些英雄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  乐以琴:  “空中赵子龙”  乐以琴(1914-1937),芦山人。“九一八”事变后,原本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的乐以琴决心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1933年,乐以琴考入中央航空学校。1935年,乐以琴以优异
期刊
融入“一带一路”,分享全球机会,是四川企业的共识。而要融入国际化对外开放发展,产业发展必须要根据西部开放的需要不断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发展方向是向西、向西、再向西;产业发展方向则是提升、提升、再提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凌指出,提升的前提就是创新。  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去”  很多人热衷于海外购买IPAD等苹果产品,但他们并不知
期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洞察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怎样依托基础和优势,讲好四川故事、找准四川定位、推动四川发展,真正打造“一带一路”内陆核心腹地,建成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是我们要思考和回答好的课题。  ——王东明  四川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向,是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
期刊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简短的故事揭示出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地区还是国际,无论是行业还是种族,合作,是永恒的主题。  “独行快,众行远”。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指引下,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成为各地人民的心声。四川省也积极谋求新的合作平台,力争打造成开放的最前沿。以重点园区为窗口载体,以国际区域
期刊
建党节前夕,中组部公布一组最新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较上年减少82.5万名,创下10年来发展党员数量最低值。就在此前,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揭开面纱,其“控制数量、均衡发展”的要求,旨在对此前党员发展的弊端“纠偏”,新增的多项规定,更被称为“史上最严”。各种迹象表明,在各地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同时,提高党员准入门槛,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高入党的门槛,要扎
期刊
1904年8月22日,在中国四川广安的牌坊村,诞生了一名男婴,父亲邓绍昌为他取名为邓希贤。  在川东北这个小村子里,邓希贤度过了他简单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的中国苦难深重,民不聊生,仁人志士们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一次又一次与旧世界进行着抗争。在这样的大风潮大背景下,年仅16岁的邓希贤离开了故土,开始走向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广安,四川东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  在历史上,广安是人
期刊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又是人民的选择,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民心逻辑。但现实生活复杂多变,党的执政地位还会受到来自外部多方面挑战,党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在抓党风建设时体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初,邓小平就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固若金汤。“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