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混养疾病防治分析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虾蟹混养是提高养殖空间利用率的养殖模式之一。然而这种混养模式下,虾蟹的疾病情况为其养殖模式的使用增加了较大的风险。本文首先对虾蟹混养中的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期待能够为减少虾蟹混养中的疾病死亡风险提供帮助。
  [关键词]虾蟹混养 疾病防治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89-01
  虾蟹混养模式的成功使用源于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合养殖,这种混合养殖方案极大的扩展了养殖空间的利用率,使空间的效益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随着这种养殖模式的年限推进,两个物种间的和谐生存状态就会改变,特别是梭子蟹的大量死亡,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这种梭子蟹死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养殖多年后的七八月份,由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
  1.常见疾病分析
  1.1日本对虾疾病
  在对日本对虾的疾病观察中发现,对其混合养殖池中生长造成最大危害的是白斑病毒,这种病毒致病之后,对虾会很陕发病并死亡,从感染到病发死亡的周期基本在三至五天。这种病毒造成的白斑病毒病由于对对虾生长造成危害极大,因此也是疾病防治的重点任务。白斑病毒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在这一时间段内,如果气温有昕降低,则发病现象会相应减少,反之如果气温持续较高,疾病的发病期将会持续到九月份,直到气温有所降低发病现象才会相应减少并消失。白斑病毒病的发生带有—定的规律性,在发病期内的第一茬、第二茬放养的日本对虾较易发病,目发病时呈现出受灯光刺激反应明显的症状。此外,日本对虾与梭子蟹混合养殖模式中,日本对虾发病时的常见病还有纤毛虫病,发病时属于固着类病癥,发病其也集中于八九月份气温较高的时期,这—病症发作的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较为浓重。
  1.2三疣俊子蟹
  与日本对虾混合养殖的梭子蟹主要品种为三疣梭子蟹,一般在日本对虾发病后,三疣梭子蟹也会随继发病,主要病症是变态异常症。梭子蟹的变态转换过程中其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生长参数,由二龄苗起投入混合养殖池中,其变态率的高低决定了养殖产量,然而在日本对虾发病较为集中的七八月份之间,梭子蟹的变态率极低,甚至出现不变态转换的现象,这种不变态转换的蟹苗会最终在生长至四龄时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变态异常症发生时的主要症状为蟹苗体色发暗发黑,并且伴有较多的斑点出现。此外,伴随着日本对虾的疾病发生,三疣梭子蟹还会出现一些病因不明的症状,从外表观察无异常现象发生,但却与日本对虾发病周期相同,伴随着大量的死亡,死亡后蟹观察后发现体内出现肝腺腐烂。
  1.3虾蟹的交叉感染
  虾蟹混合养殖模式中最重要问题就是两个物种问的交叉感染,这种现象多由于日本对虾发病后的尸体被梭子蟹摄食引起,两个物种由于混合养殖,这种交叉感染的现象也成为造成虾蟹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虾蟹死亡是因对虾的疾病死亡所造成,因此在解决交叉感染问题时,主要解决对虾的病症防治。
  2.防止措施
  2.1降低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的有效控制能够为对虾与梭子蟹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更能够减少养殖池的水质污染,为虾苗与蟹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养殖密度的控制相对较为简单,只要控制好放苗的时间的数量,掌握好饵料的投放量,基本上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来说,将放苗时间定在五月份实施第一茬放苗,放苗前要保证池水的养分,在肥水充分之后实施放苗,同时还要保证基础饵料的数量,放苗时由于是两个品种种的混合养殖,因此其密度控制必须要低于单个品种的放苗密度,一般将放苗密度控制在每667平米放苗2000尾以内为宜。在这种养殖密度降低的条件下,对虾与梭子蟹都能够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而且能够食用同一种饵料,即保障了生长速度,又能够更好的控制饵料投放,使对虾与梭子蟹的生长状态更好,并且获得较好的抗病能力。
  2.2定期对水体消毒
  水体消毒是必须的,防治日本对虾的白斑病毒病就要保证水质的卫生与清洁,同时及时消毒才能使水中有益对虾与梭子蟹生长的养分保持在适当比例范围,并且及时有效的控制好不利物质和毒素对其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水体定期消毒的方法在疾病高发期的七八月份应当相应的增加频率,将正常的一个月一次增加到半个月一次。具体消毒方法及安排如下:从六月底开始进行第一次水体消毒,使用碘制剂的水体消毒方法,第二次水体消毒时间为七月初,之后以十五天为周期,进行定期消毒。此外由于雨水不含有的杂质较多,不利于虾蟹生长,因此在暴雨集中的七八月份,应及时使用生石灰进行水质清理,于暴雨之后进行,使用量控制在每667平米5至7.2千克。
  2.3严防重点病菌
  混合养殖模式下虾蟹病死的原因很多是由于病菌感染引发的,所以除了基本的养殖管理手段外,对重点病菌的防治也是疾病防治的要点。一般情况下,致病菌的产生是由于水质问题、残饵或粪便较多、空气中含氧量低等情况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病菌多为固着类纤毛虫病菌,防治方法为使用水硫酸锌、杀虫净处理。另外重点病菌防治的还要辅以排水及海水更新等手段,保持水质的良好。
  2.4其他措施
  另外,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摄食虾蟹残体的敌害鱼类,则能够更好的控制水质的良好,保证发病的虾蟹在死亡后被尽快处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或者病菌传播引起大量死亡。按池中的投苗密度,适当的投放数量有限的敌害鱼类,例如光鱼和鲈鱼,这两种鱼能够很好的处理池内的虾蟹尸体,使主要养殖的虾蟹获得较高的生长活力。但投放数量应当控制到位,一般按池投放,每池的投放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条左右。
  3.结束语
  随着我国海产养殖业不断发展,这种养殖模式也日益受到更多的青睐,并且成为海产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虾蟹疾病的发生却也为海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在基础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防治手段,才能使混合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其他文献
分析了煤层浅孔注水的作用与机理,并根据告成矿井田的煤层地质条件,确定了注水参数和注水工艺,使得该矿在煤巷掘进过程中的顶板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手或前臂尺侧受到外伤后,有少部分病人单纯遗留小指不能并拢,呈外展位畸形,而其余各指的分指并指功能存在。以前对此类病人未做任何处理。自从看到潘进社等同志发表在手外科杂志
以丰海矿307采区+15m与-20m区段C9S采面使用不同采煤方法开采为例,分析其得与失。针对赋存不稳定煤层的工作面,提出推行采煤正规生产的措施。
儿科许多重症感染常合并中毒性肠席痹,且死亡率很高。我院近2年来,在使用酚妥拉明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蚌蜜腹部外敷,治疗3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针对1025t/h锅炉汽包壁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进行讨论,详细分析了汽包上下壁、内外壁温差的产生原因、温差引起的热应力的产生过程和热应力对汽包寿命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
库存血漩质量与采血容器.采血方法.保存温度和时间均有密切关系。这方面已有过详细论述.以下仅以血液的外观检查讨论。
对56例ST段平直延长患者进行二阶梯心脏负荷试验,有35例运动试验阳性,占62.4%。结果表明:在冠心病早期,心肌轻度缺血心电图还没有表现出缺血性改变的情况下,已表现在R波为主的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