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脂氧合酶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5-脂氧合酶(5-LOX)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大剂量干预组、小剂量干预组、干预对照组.各组分别为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内饲养5d后转移至正常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12~17日龄时,大剂量干预组、小剂量干预组小鼠腹腔每天分别注射100、50 mg/kg 5-LOX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干预对照组小鼠腹腔每天注射等体积1%二甲基亚砜;OIR模型组小鼠出氧箱后不作任何处理.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CD34标记鼠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视网膜中5-LO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受体-2(VEGFR-2)的mRNA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5-LOX、VEGF-a、VEGFR-2、细胞外磷酸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干预组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OIR模型组、干预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390,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干预组小鼠视网膜5-LOX、VEGF-a、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OIR模型组、干预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668,P<0.05);大剂量干预、小剂量干预组之间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8,P>0.05);5-LOX、VEGF-a、P-ERK 1/2相对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490、165.128、139.424,P<0.05).结论 缺氧可以诱导视网膜中5-LOX的高表达;5 LOX选择性抑制可以降低其表达并减少缺氧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

其他文献
非硅MEMS惯性开关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批量生产以及强度和导电性能较好的优点,但其可靠性问题制约了其应用领域。通过开展非硅MEMS惯性开关的可靠性实验(包括温度循环实验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访问质量直接影响业务访问效果,CDN作为网络优化技术,对运营商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起关键作用。本文从业务发展、关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CDN的业务和技术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CDN的实际应用场景。
期刊
CDN
介绍了强电磁脉冲对单片机系统效应实验的实验方法 ,阐述了用于效应实验的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思想、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strong
综述了近几年超导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包括应用意义、电网要求和参数、结构种类及优缺点等.
利用同种磁性液体表面张力智能测试仪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磁性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与磁场强度及其饱和磁化强度成正比.利用不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7、白细胞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健康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U模型.建模前及建模后7、14、21、28 d,取小鼠眼球作石蜡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视网膜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IL-4、IFN-γ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
伴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网络传输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网络通信质量。通信传输网络由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网络和用户之间使用接入网进行连接,并为人们提供宽带服务。核心网大多采用光纤进行组网,接入网则主要使用铜线,这样的组成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是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现阶段急需使用新的网络技术,而PON技术在实现网络资源配置
对低能电子在光刻胶和衬底中的复杂散射过程进行分析和物理建模,采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利用Browning拟合公式来解决Mott弹性散射截面计算速度慢的问题,采用D.C.J
一、引言  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教”的评价以及对“学”的评价,其中对“教”的评价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对“学”的评价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往的教学
综合应用单片机和微机技术 ,成功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振动参数测试系统 ,并详细说明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软硬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