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性的提高策略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参与性对于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是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找准数学课程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契合点,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参与性 策略
  
  课堂参与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参与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活动的程度。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参与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教学应该融入更多的课堂参与元素,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探索?笔者认为:一方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又略显枯燥的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倦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是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引”“破”“活”“全”,提高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性。
  一、“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数学课堂的良好开端意味着教师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去。做好这一点,最有效的一点就是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而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原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几个概念很难直接说清楚,教师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课程开始提出问题:“在菜场里买菜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到电子秤,电子称上显示3个数字,这3个数字代表什么呢?”学生回答:“一个是商贩设定的菜的价格,如2元/公斤,一个表示菜的重量,而第三个数字则表示金额。”教师继续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观察,在商贩称量同一种菜的过程中,这3个数字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回答:“同种菜设定的价格不变,而菜的重量和金额则随着放置菜的多少而变化。”教师提出:“很好。”并指出在买菜的过程中,单价2元/公斤始终保持不变,这样的量数学上叫做“常量”,菜重和金额会发生变化,这样的量叫做“变量”。教师进一步提问:“菜重和金额两个变量的变化之间有无联系?”学生回答:“一起变化,并且菜越重,金额越高。”教师指出,因为买菜时,菜量变化,金额随着变化,所以菜的重量称为“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又称为菜量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二、“破”——破旧立新,激发学生认知矛盾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定的认知矛盾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尝试在课堂上寻找恰当的机会制造“矛盾”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达到破旧立新的效果,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巩固,更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如:
  在学习《乘方》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张普通的纸对折20次后,它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一本书这么厚、一个手掌厚、一米厚……多位学生回答过后,教师给出答案:“大概有30层楼这么高”。学生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教师提示大家:“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mm,我们动手算一算将其对折20次后,有没有我说的这么厚?”让学生在草纸上演算,最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到0.0001*2*2*2*2(20个2相乘)=104.8576米。此时告诉学生,20个2相乘可以写出220,读作2的20次方,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三、“活”——方法融合,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教学,要求摆脱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而是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发展到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合作小组、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好的符合性,真正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了充分发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更加多样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吸收。
  如在学习《多变形及其内角和》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测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之和,有的小组会将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有的会沿着四边形的对角线裁剪成两个三角形等,然后对小组方法进行总结,教师对这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在测五边形、六邊形等更复杂的多边形内角和时哪一种更方便,并让学生实际做一下,最后自然而然引入“分割法”测多边形内角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
其他文献
<正> 俄罗斯《对话》杂志1992年第8—10期发表了哲学博士瓦季姆·米哈伊洛维奇·梅茹耶夫关于社会主义的谈话。主要内容如下: 没有社会主义,世界将是不完整的。不管我们怎样给社会主义下定义,我们都不能把它与民主和自由对立起来。社会主义不是由于否定自由,而是由于比自由主义更广泛地阐述了自由才发展起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创新思维、推理以及动手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这些年我们并没有有效地利用这块阵地.值得庆幸的是,高考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已连续
命题测试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一线教师教与学的指挥棒。笔者以为,命题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命题焕发生活气息,留下思维探索的痕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
<正>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对各种机会主义和错误思想的批判,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在这次大会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了拥护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反对列宁的孟什维克(少数派)。当时
<正> 目前,世界上的人们,尽管政治信仰不同,政治派别各异,但无一不在关注社会主义的命运。伴随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托马斯·莫尔算起,已经跨越了近五个世纪,其间不乏曲折的历程,但长盛不衰。现在,社会主义又面临着一次新的严峻的挑战。在世纪转换的历史关头,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是象社会主义反对者所断言的那样,它“已经失败”,即将“寿终正寝”?还是面对挑战,必然而且正在作出反应,从而步入新的历程,更加蓬勃的发展?为此,系统地考察一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让历史告诉
背景我国首次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教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证版)>中"能力目标"第二条:"具
高中生物实验大致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大类.验证性实验是指人们在已知的结果或现象的情况下,为判别其真伪,通过设计实验去加以证明,从而获得结论,如植物细胞的质
<正>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只能生成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氧化合物——糖类。可是,有些植物能生成同石油性状相似的胶状物,即从它们的树皮、树干、树叶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新教材已经面世(以下简称新教材).研读新教材的各个模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以往教材版本相比具有体现新课标提高素养的目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 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 活动评价    教学促使人类不断的进步,而传统教育以应试为目标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以合作学习在实施新课程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当前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