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造屋(五)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砌墙就像是打一场“战役”。时间紧,任务重。做熟的泥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完,会风干变硬;一块墙泥与一块墙泥之间要挤紧压实,吻合成一体,不能有一丁点儿缝隙。
  这是很有讲究的技术活,不是谁想干就能干好的。一不小心,墙泥扔下去,或者偏了,或者坍了,或者软了,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对只图个吉利的庄稼人来说,都是不愿、不想也不能看到的。因此,这个砌墙的师傅,一定是要找方圆几十里内最有名的。这个人一定是做事非常沉稳,也是非常健壮有力的男子汉。他一定是能够将向度、力度、强度、速度拿捏得相当到位的人。
  我们家呢?妈妈负责后勤保障,做饭,送水。爸爸负责前线,垒墙。垒墙泥的师傅呢,没得说,就是老爸。我负责起墙泥。弟妹们每人面前一个芦苇草绳编成的兜子,负责把我挖给他们的一块块墙泥从稻田里运送给垒墙的老爸。老爸接过后,用最恰当的力气从上向下、从前向后、从檐墙到山墙,依次扔下去,一块接一块。老爸很厉害,垒墙的水平与效率绝对是大师级的。前后不到三小时,一模(黄沙方言,建土屋时,每期完成一定高度的墙,称之为“模”)墙就垒好了。
  接着,老爸眯起他的左眼,顺着墙壁瞄着,举起手中的大锹,有深有浅、或厚或薄地铲着。这个活,我很想帮爸爸,但实在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每当爸爸铲好一面墙之后,我会很快地递上一支已經点燃的香烟,给满头大汗的老爸吸几口。又几支烟的功夫,里外墙壁厚薄一样,方方正正的一模墙型铲出来了。
  当然,我们能做的,老爸也决不大包大揽,肯定会给我们机会。比如鞭墙,在老爸的示范下,我们每人手里拿一根鞭墙壁用的墙鞭子,各自负责一段,在墙面的里外,用力适度且均匀地鞭打墙面,让墙泥粘合得更为结实,外表更光滑。看着我们开心快乐地鞭打着,兴高采烈地比赛着,老爸也笑得非常开心。
  这被我们称为第一次“战役”。
  印象中,三次“战役”结束后,在等待晾干的日子里,我们开始脱土脚。我们用熟泥土,借助木模子,制作方形土砖。把墙泥填满土脚模子,压实,用一根细木板在上面一刮,然后,搬到安排好的平地处,反扣下去,再轻轻地提走土脚模子,一块土脚的主要工艺就完成了。不几日,晒干后,我们又用瓦刀,对每一块土脚稍事修饰,然后两块一合,垂直交错地码好,以备砌山墙时用。如果把这些土脚上窑火一烧就成了砖头。但黄沙人没有窑,那时间还没有窑厂的说法。
  老爸看着四檐墙齐,砌山墙用的土脚也已就绪,便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搭好脚手架,先把东西两个山墙砌好。记忆中,爸爸只花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把两个山墙搞定了。我们兄弟们的工作就是递土脚,递稀泥,做运输。然后,就开始架梁,上桁条。
  中间的一架梁是堂屋边上的几棵楝树做成的。做榫口,凿木槽,都是我爸干的。七根桁条是爸在堂屋后的杨槐树林里选中并锯下的。弟妹们负责在对面拉绳子,协助爸爸把梁架好,然后,或抬或扛,把桁条递上去。我和二弟是爸的小徒弟,在爸的指挥下,站在墙上一起架梁调整角度,放上桁条,并用铁钉把桁条固定在梁上。
  接着把用芦苇打好的箔子铺盖在桁条上,用草绳扎紧,并由爸爸负责在前后屋面上各钉上几排木椽子。而打箔子这个工作是由妈妈主持,大妹、二妹是主力军。在我们脱土脚的档儿,她们就见缝插针地完成了。
  记得又过了好几天,箔子上还没有上稀泥,没有苫草。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到底用什么来苫屋子,一时拿不定主意;二是,到底谁来苫屋子。
  我们这里的草屋,几百年来都是要用草滩里的茅草来苫的。材质好,经得住春夏秋冬的风化;好上手,苫起来厚薄多少好把握;最后疏理起来,防漏,饱满,有气派。但我们家一时还整不出钱来购买,再说,如果没有早做准备,一时还没地方可以采购。唯一有的是稻田里的稻草。这是老爸早就备好的。
  对苫屋这项工作,老爸没有多少把握,因为他从未苫过屋。因此,最后还是决定请经验丰富的清大舅来帮忙。清舅舅到来后,一看只有稻草,便惊讶地说:“稻草苫屋,没听说过。八辐(黄沙方言,屋面两顶头呈八字形、用来装饰和固定屋面的部分,称之为“八辐”)怎么办?”
  我爸说:“也只有用稻草。”
  清舅舅摆摆手,丢下一句“这屋我盖不了”,笑笑地离开了。
  妈妈建议,等明年茅草有了再盖吧!
  老爸说,不可以就这样放下。雨雪,风刮,日晒,都有可能会出事。
  爸妈几宿的商量,饭桌上几次家庭会的讨论,最后决定,必须在春节前盖好。
  最难的是八辐。老爸用铡猪草用的铡力,把捆扎得非常紧实的稻草一捆捆铡好,然后再固定到屋面两顶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几百年来,没人这么想过、干过。
  在老爸的指挥下,我们负责上泥、送稻草,老爸一层一层地苫,一天的功夫,盖好了。稍事修饰,一个袖珍的、有着一片金黄色屋面的屋子出现在了增产大沟的边上。
  时任大队书记陆叔叔经过时,发现了这片与众不同的金黄,即刻命名:学习小屋。
  在黄沙这块地盘上,别说是书屋,就是书房,也没听说过。一般人家,孩子能够有学上,而没有被作为劳动力提前协助父母养家糊口,这就是天大的恩赐了!
  每天看着这样金黄色的小屋子,爸妈的心里总是美得没法说。
  (未完,待续)
  插图:蔡成恩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Q 孩子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保护。关于女童保护、预防儿童性侵,除了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维护儿童权益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责任重大。那么,家长该怎样正确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呢?  A 女童保护、预防儿童性侵关系到千万家庭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安定。目前,江苏省已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儿童保护格局,建立健全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维护女童人身权益
期刊
在当下中国,很多孩子是由祖辈带大的。有调查显示,孩子年龄越小,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几率越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家里有个老人,确实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就教育孩子这件事来说,隔代教育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本期,我们就“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展开主题策划,以帮助父母扬长避短,共同实现家庭的教育目标。  每位作者结合家庭教育实际,真实地阐述了隔代教育带来的困
期刊
有一个学生告诉我,因为她经常在班里考第一名,老师最喜欢她;家长也把她当成骄傲;班里的同学,都很羡慕她,甚至有人嫉妒她。  她说,大家一定都觉得她很幸福快乐,但她要告诉我一句心里话。她的心里话就是:我想做个坏孩子!  我问她为什么。结果得到了令人震惊的答案:因为坏孩子可以过得自由自在,可以看漫画,可以翻阅花花绿绿的杂志,甚至她还想尝试一次离家出走……  作为教孩子们写故事的作文老师,我萌生了为“好学
期刊
全家福  不知从何时起,儿子开始对汉堡包、披萨这类快餐感兴趣,隔一段时间不吃就馋得难受。  对于这些快餐,我觉得偶尔让他享受一下不是什么大事。但孩子的爷爷奶奶对这些快餐很反感,常年居住在农村老家的他们,吃惯了香甜美味的土鸡肉,对快餐厅里那些鸡肉简直不屑一顾。  其实,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带儿子吃汉堡包是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他尝了一点点土豆泥又迅速吐出來,说“不要,不要”。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儿子对
期刊
摘 要:在严歌苓的创作中,短篇小说《扮演者》很少被提及。但这篇小说其实是严歌苓最具批判精神的作品之一,它以中国现实为背景,对源远流长的“造神”文化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让人们认识到,哪怕被“造”者本是“废物”,但一旦被神化,同样能够催生难以想象的罪孽。  关键词:《扮演者》 人性异化 文化批判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偶像破坏论》。认为所谓的偶像,不过是一些“一声不作,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事情是看书。  我们家有一间书房,书房里有满满两大排书橱,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爸爸妈妈看的书,只有一个书橱的最下面一层放的是我的书。虽然我的书在书橱里只摆了一层,但是爸爸妈妈的房间里,还有我的书桌上都摆满了我经常看的书。另外爸爸妈妈的书里也有一些我喜欢的书。我估计,我的书全部算起来,大概也能装一马车。  每天只要有1分钟的时间,我也要跑到书堆里去看书。有一些书,我
期刊
1  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由于工作繁忙,我只能请婆婆帮忙带孩子。我很感激老人的付出,但婆婆不仅娇惯溺爱孩子,还有很多陈旧的育儿方式,带给我很多烦恼。  儿子出生四个月就得了支气管炎,大家忙着送孩子去医院看病,迷信的婆婆却忙着找人算命。算命人说我和孩子命中有点矛盾,孩子生病期间不能让母亲抱。儿子住院时,我根本就抱不到儿子,反而是婆婆跟医院护士天天吵架。儿子头部血管太细不太好扎针,护士不能一次扎好针。
期刊
细细数来,自1992年工作至今,我已带过23个不同的班级,零距离地观察、了解了千余名学生及其家庭,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芸芸众“生”,有着不同的先天禀赋、生长环境、行为特征及表达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因为不少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依然与我保持着颇为密切的联系,最早是通过写信、寄贺卡,如今是QQ、微信。通过和他们的持续联系,我得以远远地欣赏着他们,为他们的成长而喜悦。  如
期刊
祖孙俩  我的父亲退休前是铁路警察,母亲是一名电信职工。他们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努力教育子女成才。对于育儿这个大问题,他们没有太高深的理论,只是把尊重、陪伴、赏识这种教育理念落实到位。  我的父母对待第三代,爱得很理智,儿子和他们相处得像好朋友。  儿子五六岁的时候,一次回外公老家。那是江南水乡,划船曾是出行的重要方式。儿子看到河边的木船,非常好奇,想尝试着划一划。我父亲没有拒绝,乐呵呵地拿好船桨
期刊
1  今年开学我担任小班班主任,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环境,我允许孩子们每天带一两样玩具或者零食来园。   一天午睡前,小妍哭着跑到我面前说,她早上放在“甜蜜糖果屋”的跳跳糖不见了。小妍是个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也很好,我相信她没有撒谎。  我将孩子们集中到一起,鼓励小妍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经过。我问:“有谁拿了小妍的跳跳糖吗?”全班孩子都抢着回答“不是我,不是我”。孩子们的反应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