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的艺术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年轻人啊……”这是我当老师之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调侃。现在的这帮孩子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小孩子的设想,他们十三四岁时所接收的各种信息绝不少于我们活了20年后所接收到的……等他们到了二十多岁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好也罢坏也罢,只是想说明现在的孩子真的和我们那时不同了。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每周的教研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一个学期中几次专家的讲座也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优秀班主任也好,心理专家也好,教育权威也好,他们所有的讲座中至少有一点是都要强调的——表扬。
  从心理行为主义角度讲,表扬可以看做一种正强化,而为了获得这种正强化所产生的行为,能够保持得很好,动机也会很强烈。相反的,批评惩罚作为一种负性强化很可能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长此以往,倦怠、无助就全都冒出来了。因此,越是比较差的孩子,越是应该更多地运用表扬的方式……
  不过,话虽如此,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实践上却没那么容易,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WH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倒数第几,而且上课从来不听讲,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惩罚,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打骂夸哄各种“招数”都经历过,对老师也存在着一种戒备,夸奖的话稍微不适当,他就会觉得你是在哄他,这种哄,对他来说是一种对待小孩的方法,把自己看成大孩子的他肯定是不会买账的……而即使这样,他也难免透露出一些孩子气,有时一些难度极低或者没有难度的“竞赛”反而会激发起他的斗志,比如在“谁先交上来默写的纸条”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竞争中,当他“取得佳绩”时,一句“WH最近一直很积极,提出表扬”能让他在那堂课甚至那一个星期,都能很积极地跟着老师走……有时“大孩子”往往像缺少“地基”一样,而“地基”反而是那些已经在这个年龄段几乎消失的“幼稚”或者说“单纯”。
  第二个例子,十三四岁的孩子一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当老师表扬谁的时候,他们不会去想着向谁学习,而是去给那个人挑错……刚开始的时候我吃过不少这样的亏,发现谁表现好,当着全班表扬了一次,却好像把那个孩子送上了“批斗会”。而如果正巧赶上那个孩子比较敏感,表扬的效果可能会变成负值……
  临近期末,突然有一天发现ZZZ上课的时候不再是那么迷迷糊糊的了,下课和老师的交流变多了,也敢大胆地说出某道题不会并且向老师请教了。于是在晚自习的时候,我站在前面,盯着当时正坐在对面的ZZZ看了好久,最后还是放弃了面对全班同学的表扬。因为当时突然想到,其实他最近作业完成得又不太好了,上课时还偶尔和同学嬉笑。傍晚的时候,我往ZZZ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状态有所改进。从他妈妈愉悦的语气中,我大概会猜到ZZZ晚上会受到什么样的表扬了……任何表现差一些的孩子身上的问题都肯定不是单单一个方面的,当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改进的时候,一定还会有很多地方存在问题,对于某一方面的表扬,间接可能比直接更有效果……
  自评:表扬的确是一门艺术,直到现在有时还是会批评多一些,但是就像刚才捋顺思路时发现的:孩子之所以显出“大孩子”的复杂,实际上是以前在哪里缺少了应有的“单纯”,“成熟”孩子的问题往往能用公认“幼稚”的方法去解决;有时候,对于某一方面的表扬,间接比直接更有效,联系家长,父母流露出对孩子进步的喜悦,是可以让孩子安心享受的。■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力量。为此,我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融入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融入到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当中,走出了一条教育城镇化的均衡发展之路。    优化教育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迈出历史性步伐。经过10年的发展,我区建立健全了幼小中职成的大教育体系,基本完成了区域内学校的布局调
专家视点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品牌不仅是一个名称,也不仅是一个结果或质量的代名词,而是名称、结果及其形成过程的系统和整体。品牌学校不仅是一个学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编写的图书,全书共有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就如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编本。  在他的一百条建议中,我反复学习了“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前后几章。“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难题。那么如何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
编辑提示:这是一本由学生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给予了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建设者。他们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积极探究实践,锻炼了多种能力。  2009年开始,我校坚持每个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各科教师拓展、延伸到了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中没有的地方,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
很多人知道,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外语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教育成果突出、走向国际化办学的完全中学。很多人知道,从一所基础薄弱校到市级普通高中示范校,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还构建起了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学校核心文化,以“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重点的人文文化。今天,本刊记者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将围绕着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内涵,形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探索形成科学发展模式,为构建更加和谐、持续发展的首都基础教育而努力。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首都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基础
114所中小学、44所幼儿园,30余所百年老校……这些都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街区,在棋盘般密布的古老胡同中,时时能传出孩子们上课时朗朗的读书声,处处都能看到孩子们上下学时欢乐的笑脸。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区域相对狭小的空间,东城教育的再发展受到了地域的限制难以扩大规模,如何在其中寻求突破,最终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教育首善区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一生幸福服务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秉承这一理念,我校于2004年提出了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精品学校      这个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对当今某种教育现象的思考。   如今,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此导致了“择校热”高温不退。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学校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优质学校纷纷扩充规模,扩大招生。这种现象引起
6月18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的“北京2014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现代教育治理与教育督导改革”为主题,围绕当前各省市在教育治理与教育督导改革领域内的重点、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研讨。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教育部督
遇见这本书,恰好是在我一次失意后需要反思的时期。第一次很认真地写下感受,其实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没有好的文笔,只有从“心”而发的领悟。    愿常存“童心”  曾经很认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但是爱又从哪里来?在漫长单调的教师职业中如何能长久保持爱心?李镇西老师的书给出的答案就是常存“童心”。李老师认为“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某种意义上,教育工作者的童心比爱心更重要。因为童心是人性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