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例,系统总结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分配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宣传,构建、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功转移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19香等优质水稻品种73个,较“十二五”期间增加
【机 构】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例,系统总结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分配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宣传,构建、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功转移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19香等优质水稻品种73个,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160.7%;支撑了相关种子公司的发展,提升种子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推动一大批优质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部分水稻品种成为行业标杆;带动了我国南方优质稻产业高速发展,助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对成果转移转化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根据作物生长“源库流”的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以黄华占、黄广油占、黄广华占1号等优质稻核心种质衍生系统为主体,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依据核心种质理想株型模式筛选高产抗倒伏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区鉴定相结合筛选稻瘟病抗性基因,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筛选中低直链淀粉材料,采用感官品尝结合米饭食味计分鉴定选择优异食味品质材料.将传统系谱法、生物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有机综合运用,选育出部标一级优质稻双黄占通过了202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和耐寒等优良基因的有效累加聚合.双黄占在不同年度和不同区域试验中表现株型理想,丰产性
疫病是蔬菜生产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害,以茄果类、瓜类、芋类等受害最为严重.该病害在蔬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且各部位均可发病,尤以幼茎、嫩果部位受害最为严重.疫病属卵菌病害,化学药剂难以防治,给蔬菜生产和育种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根本途径之一,而抗病性鉴定、筛选是抗病育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有利于亲本选择、缩短育种进程和提高抗病育种效率.为深入了解蔬菜对疫病的抗性情况和高效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方法,对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
功能性水稻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及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水稻主要包括有色稻、低谷蛋白水稻、高抗性淀粉水稻、富微营养水稻和药物制造生物反应器水稻等5大类.有色稻由于种子果皮积累花色素苷而呈紫色或红褐色,有红米和黑米两大类,分别受2个和3个基因控制,是体弱者药食同源的重要滋补食品,国内已育成一大批有色稻品种推广应用.低谷蛋白水稻由于稻米谷蛋白含量低,适于肾病患者作主粮使用,目前中国和日本已育成多个品种用于商业化开发应用
[目的]评价不同水稻品种淹水直播方式下的耐淹出苗能力以及淹后的秧苗素质.[方法]以前期初筛获得的11份耐淹性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大田淹水直播(淹水5 cm)处理,以湿润直播作为对照,研究淹水直播条件下的出苗率、秧苗期的单株分蘖数、株高、茎高、叶龄、根冠比等主要秧苗素质,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淹水直播的出苗率以及农艺性状的响应差异.以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条件下各农艺性状为基础数据,对秧苗期的秧苗素质进行比较.[结果]淹水直播对出苗率和秧苗期的根冠比影响较大,出苗率可作为评价淹水直播条件下耐淹出苗能力的重
[目的]为了把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主要生产特性,2018年早晚两造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在高氮肥条件下进行超级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方法]试验选择6个超级稻品种,按照高氮肥素施肥水平下一般大田生产管理的方法.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按常规测量农艺性状的方法田间采样和室内考种10个单株获取数据,以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17.10高级版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总生物量与生育期正相关(r=0.701),生育期越长品种(五优308,
[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10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汇总2008年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区公开发表的47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论文数据,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农民习惯栽培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平均减少29.5 kg/hm2、减幅为16.0%,氮磷钾总施肥量平均减少11.6%
[目的]通过氮肥减量和后移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法]2014年早季、晚季,设置不施氮肥(T1)、习惯施肥法(对照,T2)和2个氮肥减量后移处理〔三控施肥法(T3)、氮肥重度后移(T4)〕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群体动态、物质生产、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等指标.[结果]与T2处理相比,早季T3、T4处理稻谷产量分别增加8.8%和12.0%,晚季分别增加12.7%和18.4%.早晚两季,T3、T4处理总吸氮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肥生产力均较T2处理显著提高.T3、T4处理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在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
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研发新型的环保型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用价值,安全无污染,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饲料短缺问题.文章主要从非常规发酵饲料的来源、发酵工艺、作用效果以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当前,畜牧养殖业处于原料上涨、畜产品价格低迷、环保禁抗施压等多重压力之下.降成本、提效率成为当前行业主题.对于原料价格上涨,除了期货等工具的灵活应用,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则是从本源解决危机.当环保计入养殖成本,除了增加粪污处理技术的投入和技术创新,从源头较少环境污染源也刻不容缓.对于如何安全渡过饲料禁抗磨合期,提高饲料消化率、较少抗营养因子对动物肠道的刺激为行业所公认.满足这些要求,预消化饲料成为首选.预消化原料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早在1995年,广东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预消化领域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