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逐渐落实的今天,在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教师不得不面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解决焦点问题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有效、高质、创新”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中,在教师营造的平等交流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
新课标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
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克服以往地理课堂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而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比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的理解获取新知识。因此,首先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问题设置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功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要使尽量多的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参与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以及海水运动这三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视、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了难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电子通信等章节,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讲授,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完成,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2.注重问题要接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所在县城为例,研究城市的功能分区。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县城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县城轮廓,在中间写上“开元大街”。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兴趣被完全激发了。接着我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县城轮廓图中大概标出县城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涌跃程度史无前例,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释,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到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教师还可以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将学生感兴趣、想了解的有关时事带进课堂,如:讲海洋权益和国际海洋法公约时,引入中国南海现状以及与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岛屿争议、中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之争以及日韩有关竹岛(独岛)之争,通过时事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意义。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
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利于雨水排泄;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北方气候的不同。
四、把小实验引入课堂,在探究中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學中如果设计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内容。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在课堂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蜡烛点燃,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燃着的蜡烛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皮连生,刘杰主.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新课标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
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克服以往地理课堂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而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比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的理解获取新知识。因此,首先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问题设置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功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要使尽量多的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参与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以及海水运动这三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视、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了难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电子通信等章节,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讲授,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完成,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2.注重问题要接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所在县城为例,研究城市的功能分区。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县城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县城轮廓,在中间写上“开元大街”。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兴趣被完全激发了。接着我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县城轮廓图中大概标出县城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涌跃程度史无前例,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释,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到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教师还可以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将学生感兴趣、想了解的有关时事带进课堂,如:讲海洋权益和国际海洋法公约时,引入中国南海现状以及与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岛屿争议、中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之争以及日韩有关竹岛(独岛)之争,通过时事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意义。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
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利于雨水排泄;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北方气候的不同。
四、把小实验引入课堂,在探究中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學中如果设计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内容。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在课堂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蜡烛点燃,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燃着的蜡烛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皮连生,刘杰主.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