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规格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和模式,加快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深度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行业企业主导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的经验和职业院校实施“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成果,以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于2013年10月21日至22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负责人、企业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渐入佳境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就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意见。同时,着手研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期对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政府的责权利加以界定,保证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积极筹备《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力争使校企合作在立法层面予以确定。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不少地方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整合地方资源,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环境、经费投入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许多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的成功做法,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纪宝成会长对此的感受是“渐入佳境”。
  宁波市在全国最早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此后,辽宁沈阳、河南开封、河南三门峡、浙江上虞、河北唐山等市也纷纷出台了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在省级层面,2012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还有一些地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校企合作政策措施,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重庆市下发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随着校企合作宏观制度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快速推进,技能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校中厂、厂中校、校企一体、集团化办学等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层出,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校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普遍议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逐渐由表及里、从浅入深,校企合作从物质层开始,逐渐步入制度层,如今精神文化层面的合作也呼之欲出。加强校企文化对接,推进校企文化融合,以产业文化育人,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步养成,正逐渐成为校企合作实践中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成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前景可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从这些年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看,推进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就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定会“大有可为”。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葛道凯司长的判断是“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此,他以中职和高职的高就业率为例。
  目前,中职就业率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制造类的学生最多,就业率为98.03%。二是本地就业的学生最多,而且就业的比例仍然在逐年提升,2013年全国中职学生本地就业的比例是69%,比2012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从国家层面讲,这显现了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的效果;从地方层面讲,也表明了职业教育与本地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三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最多,这与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是相吻合的,说明中职结构与经济结构是对接的。四是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有95%在城镇就业,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高职就业有三个特点:一是高职就业率持续走高。目前,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和“985学校”的就业率基本持平。二是高职学生就业3年以后收入水平与就业当年的收入水平相比增加120%,这说明高职生是被企业认可的,是受到企业欢迎的。三是就业质量如专业对口率等逐年提高。
  葛道凯认为,对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中国已经摸索出一条很有借鉴意义的道路。近年来,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教育纲要精神,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这一层面做出努力:首先是持续推进对话活动。迄今为止组织了40多场对话会,形成了很多共识。二是和产业部门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出台相关领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三是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把产业和教育的共识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教育教学的指导中。四是从学校层面实践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   对于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基层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经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对此表示“经验非常可喜”。目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从体制上看有四种:一是政府主导,例如,安徽、宁波、青岛、常州科教城,等等。这样一些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体制非常有效。二是行业主导,有色金属、水利等由行业出面主导校企合作,制定政策文件,推广校企合作。三是企业主导。四是学校主导,以学校为主,把行业、企业拉进来进行校企合作,企业非常配合。
  从模式上看,至少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普遍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出订单,校企合作培养。第二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在校联合举办二级学院,或者是学校跟行业企业合作,在园区专业带产业办二级学院。第三种模式是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第四种模式是集团化办学。第五种模式是企业办学、企业集团办学,例如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第六种模式是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基地,以企业为主,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设立工作站的方式,效果非常好,作用相当大。第七种模式是企业按专业成套开发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师资标准、学校教学标准等一整套方案。
  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制度安排,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最具根本性的制度,但是这个制度的实现形式、具体安排,各个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校企合作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甚至可以认为这种制度性安排在中国真正通过具体的法律规章制度落实下来还需要一个过程。”纪宝成指出,校企合作是一个老题目,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管理部门的制度转变,在此背景下,新的制度安排究竟要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形式,确确实实需要好好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今后的展望,刘占山认为,总体来讲,地方、学校、行业企业希望政府尽快创造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在将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及在会上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定能够引起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都来关注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都来参与校企合作,进而促进我国整体产业升级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成。
  对于未来国家对校企合作方面的顶层设计,葛道凯指出下一步校企合作的内容至少可以包括6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和行业要共同进行人才需求的研究。这是做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二是教育系统和产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标准。三是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共同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全国层面的、区域层面的、专业领域的。四是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培训项目建设。五是共同建设发展基础。六是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
  在相互学习、吸收借鉴的同时,各地各校还应继续坚持探索创新,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校企合作之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有世界水准的校企合作发展之路。这不仅对我们自身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益,对世界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总结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岗位能力的数据库实训课程改革思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岗位适应力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数据库;实训课程;岗位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
上海,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2010年世界博览會,曾让这里成为全球瞩目的地方。  时光荏苒,辉煌依旧。2012年5月,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再次齐聚上海,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會。此次大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召开的首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會,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该项盛事。在人类面临着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劳动力市场以及和平等诸多
1992年,作为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学校专家的凯夫勒第一次来到上海时,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职业教育还是传统的——课堂里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凯夫勒拉着上海电子工业学校领导,专程拜访企业厂长。“应该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他的促动下电子工业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开始几周在学校、几周在企业轮转,探索校企合作。凯夫勒还发现,不论是课堂还是实训,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全部是零件式的“道具”
摘 要:通过高校教师访谈、学生访谈、查阅资料以及教学实践等途径提出武术教学内容选择内容要精炼,要与当地武术名拳相结合,要与技击实用相结合,要具有文化代表性;武术课堂设计要从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做更多改革。  关键词: 高校武术教学;内容选择;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8  体育与艺
据《英国卫报》2月5日报道,日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宣布,ADB计划扩大针对教育和卫生事业而非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规模,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足够的就业技能并在经济发展中获益。
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201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2012年4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国家标准建设的教育部
我叫王药克。我是“筒子楼”的一位居民。  我的父亲拥有一个废品处理站,于是“收破烂儿的儿子”这个称号伴随了我整个童年。三年前,我与父亲大吵了一架。当父亲要我放弃当作家的梦想,听从他的安排继承这个废品站的时候,我便与他断绝了联系。  失去了父亲的资助,我的生活就困难起来。拥挤的地球上一切资源都不便宜。为了促进低碳生活而设立的高昂碳税,在我与父亲断绝联系后的第一年就成了我的巨大挑战。因为我写文的收入根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履行社会职责,提高竞争和质量意识的重要环节。从2011年教育部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选取试点院校,到2012年要求全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和省级示范高职编制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简称“质量报告”,下同),该项工作进展怎样、编制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乃至关心高职教育的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28所首批国家示范
从开展体育选项学习以来,健美操模块的教学从刚开始时的少有人问津,到现在每年每级总有超过70%以上的女生要求选学,这与担任健美操课任老师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她们需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地上网搜集有关健美操的资料、跟学视频;主动为同学们提供或搭建展示的舞台;积极调动学生骨干力量,重视常规管理、“模糊”考核要求等等。选项五年来,健美操模块的教学如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我校的工作亮点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校企合作多头管理、职业院校和企业缺乏有效互动、职业院校和企业部分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将界面管理理论引入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的共赢和深度对接。具体举措: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跨职能部门整合机制,健全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界面对话交流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全方面对接。  关键词 界面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机制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