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孙氏说家里有好菜,留何吃饭。何氏兴冲冲坐到席上一看,六个碗里不过是些寻常的炖肉和炒菜而已
曾国藩的京官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在京期间,他十年七迁,傲视群曹,很快从一个普通进士成为侍郎级高官,这在道光年间是极为罕见的。
道光二十九年他升补了礼部右侍郎(副部长),又创造了一个新纪录:成为了清朝开国以来湘乡县出的第一个实职侍郎。
随着官位的升迁,曾国藩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清代侍郎级高官,年俸一百五十五两。加以恩俸和禄米等补贴,年收入一共可达511.5两。此外,还有一种额外补贴,叫“饭银”。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他在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饭银每年是一百两。
收入虽然大幅提高,但是随着官员排场的升级及交往等级的提高,侍郎的开支也当然随之增加。比如交通费一年就要四百两左右,所以清代的侍郎仍是一介穷京官。《春明梦录》的作者何刚德的座师孙诒经曾做过光绪年间的户部侍郎,兼管三库,在副部级官员中是最“肥”的。有一次孙氏说家里有好菜,留何吃饭。何氏兴冲冲坐到席上一看,六个碗里不过是些寻常的炖肉和炒菜而已。
此时曾国藩在京家口连同仆人,已经二十余人,开支十分浩大。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他写信给父母说:“男升官后应酬较繁,用费较广,而俸入亦较多,可以应用,不至窘迫。”
其实这种平衡只是偶然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财政状况都不乐观。比如在升任侍郎后的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他在家书中提到:
今年我在京用度较大,借账不少。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他更是说:
但京寓近极艰窘。
自道光二十五年起,曾国藩又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更加重了他的财务负担。
升官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也就是升位“侍郎”后十个月,曾国藩越来越想家。他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任职京官后,曾国藩还从未回过家乡。祖父母均已经在此期间去世,临终也没能见上他一面。母亲十分思念他,他在“梦寐之中,时时想念堂上老人”,对弟弟说:“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他在家信中这样表示:“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虽然反复表示辞官的愿望,曾国藩却迟迟没能动身,原因很简单:筹不起路费。道光二十八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帐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如果不选择做清官,曾国藩其实是有大笔发财的机会。曾国藩仍然清贫如许,这有力地证明了他“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是得到坚守的。
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差使终于又一次落到了他头上。皇帝命他充任江西主考,曾国藩喜不自胜,第二天即在谢恩折中奏请乡试结束后顺便回家省亲,皇帝自然照准。
曾国藩兴高采烈,一路南下。一转眼他居京已经十三年。他终于可以一偿夙愿,见到思念已久的父母大人了。不料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行至安徽时,忽然接到家乡送来的讣告,母亲江氏已经于六月十二日,也就是他接到派差喜讯的当天去世。曾国藩五内俱摧,当即易服奔丧。
随着曾国藩抵达湖南,他的京官生涯正式宣告结束。然而困窘并没有因此离他而去,当年在京所欠债务,多年之后才还清。
咸丰九年,第二次出山带兵的曾国藩在写给曾国潢的信中说:“余往年所欠京账,今冬拟托寄云还清,不知家中尚有清单否?可于此次寄来。”
同治三年,任两江总督已经五年的曾国藩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中这样说:“弟京居时所借西顺兴店萧沛之名光浩银项,壬子丁艰后曾请毛寄云、袁午桥两公代为结算,止利还本,兹接沛之来信,索及前项,因从徽商吴惇成茶行汇兑湘纹银一千两,函嘱沛之约同江南提塘李福厚往取。” 可见直到做了多年总督之后,曾国藩才彻底将京官生涯的欠账了结。
曾国藩的京官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在京期间,他十年七迁,傲视群曹,很快从一个普通进士成为侍郎级高官,这在道光年间是极为罕见的。
道光二十九年他升补了礼部右侍郎(副部长),又创造了一个新纪录:成为了清朝开国以来湘乡县出的第一个实职侍郎。
随着官位的升迁,曾国藩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清代侍郎级高官,年俸一百五十五两。加以恩俸和禄米等补贴,年收入一共可达511.5两。此外,还有一种额外补贴,叫“饭银”。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他在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饭银每年是一百两。
收入虽然大幅提高,但是随着官员排场的升级及交往等级的提高,侍郎的开支也当然随之增加。比如交通费一年就要四百两左右,所以清代的侍郎仍是一介穷京官。《春明梦录》的作者何刚德的座师孙诒经曾做过光绪年间的户部侍郎,兼管三库,在副部级官员中是最“肥”的。有一次孙氏说家里有好菜,留何吃饭。何氏兴冲冲坐到席上一看,六个碗里不过是些寻常的炖肉和炒菜而已。
此时曾国藩在京家口连同仆人,已经二十余人,开支十分浩大。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他写信给父母说:“男升官后应酬较繁,用费较广,而俸入亦较多,可以应用,不至窘迫。”
其实这种平衡只是偶然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财政状况都不乐观。比如在升任侍郎后的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他在家书中提到:
今年我在京用度较大,借账不少。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他更是说:
但京寓近极艰窘。
自道光二十五年起,曾国藩又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更加重了他的财务负担。
升官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也就是升位“侍郎”后十个月,曾国藩越来越想家。他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任职京官后,曾国藩还从未回过家乡。祖父母均已经在此期间去世,临终也没能见上他一面。母亲十分思念他,他在“梦寐之中,时时想念堂上老人”,对弟弟说:“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他在家信中这样表示:“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虽然反复表示辞官的愿望,曾国藩却迟迟没能动身,原因很简单:筹不起路费。道光二十八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帐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如果不选择做清官,曾国藩其实是有大笔发财的机会。曾国藩仍然清贫如许,这有力地证明了他“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是得到坚守的。
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差使终于又一次落到了他头上。皇帝命他充任江西主考,曾国藩喜不自胜,第二天即在谢恩折中奏请乡试结束后顺便回家省亲,皇帝自然照准。
曾国藩兴高采烈,一路南下。一转眼他居京已经十三年。他终于可以一偿夙愿,见到思念已久的父母大人了。不料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行至安徽时,忽然接到家乡送来的讣告,母亲江氏已经于六月十二日,也就是他接到派差喜讯的当天去世。曾国藩五内俱摧,当即易服奔丧。
随着曾国藩抵达湖南,他的京官生涯正式宣告结束。然而困窘并没有因此离他而去,当年在京所欠债务,多年之后才还清。
咸丰九年,第二次出山带兵的曾国藩在写给曾国潢的信中说:“余往年所欠京账,今冬拟托寄云还清,不知家中尚有清单否?可于此次寄来。”
同治三年,任两江总督已经五年的曾国藩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中这样说:“弟京居时所借西顺兴店萧沛之名光浩银项,壬子丁艰后曾请毛寄云、袁午桥两公代为结算,止利还本,兹接沛之来信,索及前项,因从徽商吴惇成茶行汇兑湘纹银一千两,函嘱沛之约同江南提塘李福厚往取。” 可见直到做了多年总督之后,曾国藩才彻底将京官生涯的欠账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