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民营化改革的启示
那君喆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摘要:产权制度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核心要素,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可以说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2007年末,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齐重数控进行了战略重组,两次增资扩股,股份比例最高达到了95.%,自此,一个仅比共和国小一岁的老牌国企成为了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被一家成立仅10年有余的民营企业绝对控股。这个改革的结果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之路。
关键词:产权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齊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重数控),原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为我国机床行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现有员工近4000人。2007年以来,天马集团共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发展齐重数控,其中技改投入资金8个亿,以最快的速度建设的3.5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柔性制造加工车间、1.5万平方米的结构件制造车间、5000平方米的轴齿加工中心和6480平方米重型装配车间已经投入使用,累计全年完成技改项目近百项,累计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累计投入设备130余台套,生产机床3000台,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为60亿元,销售收入为55亿元,并且不仅卸了4个多亿的银行贷款,净资产达到19个亿,是公司历史之最。在2009年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排名中,齐重数控位于重型机床行业前列,但是在重组之前,齐重的日子可真的是不好过。
第一部分 齐重数控重组前历史沿革
齐重数控在重组前50多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迁建、扩建、徘徊、调整、改革发展过程,但最终也没有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迁建阶段:1950年10月至1952年末
1950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的决定,东北工业部机械管理局组织南满部分工厂北迁到齐齐哈尔,厂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管理局第十一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骨干机床厂。
扩建阶段:1953年至1965年
1953年7月,正式定名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这阶段主要进行了第一金工装配、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及其它一些辅助设施,以及宿舍住宅、公共设施的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等3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8万元,建筑面积增加87535平方米。1958年开始,又扩建了铸造车间、铸造机械化工程,新建第二金工车间、第三锅炉房、油库、锻造车间,以及其它公用部分工程。
徘徊阶段:1966年至1971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支持三线工作,工厂的生产、管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损失严重,企业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第二次扩建阶段:1972年到1979年
这个时期主要基建项目有重型铸造、重型装配、弯板、军工、工具、轴加工和机修车间,扩建了第一金工装配、锅炉房等车间。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改革了车间的管理体制,车间管理改为,在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以班组为基础,专管为主,专群结合的车间、班组两极管理。并通过质量大检查、岗位大练兵、事物大展览、经验大交流,使产品质量升级运动达到了高潮。
调整阶段:1980年到1983年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从过去的统管企业的供、产、销,改为企业自销产品,使一厂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几乎为零,与用户签订的产品合同急剧下降,保留下来的产品,不仅吨位小,价值也低,使产品严重滞销,造成资金严重积压。工厂紧急开展多种经营,但是品种多、批量小,加之产品价格下调,原材料上调,企业出现了三年亏损局面。
改革初始阶段:1984年到1990年
从1984年起,工厂进入了全面进入了改革时期。这一时期,在党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工厂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在领导体制上,继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之后,1987年企业又进行了政工领导体制改革,干部管理由任命制转变为聘用制,在技术处室实行了专家负责制。在转换经营机制上,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块管理,创造了“一厂多制、模拟二级法人运转”的经营模式。
改革波动阶段:1991年到1999年
八五、九五期间,一厂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和企业内部深层次因素的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运行趋势,但是企业仍未间断对转换经营机制的探索。这期间,成立了重型机床研究所、工艺设计研究所、铸造技术研究所、机电应用技术研究所,并给予对外技术开发经营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主观设计和客观运作未能有效协调,没有从深层次上解决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企业的一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到1995年四季度,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跌入亏损的低谷中,当年亏损6919.9万元。到了1998年企业再次跌入亏损8100万元的谷地。
改革突破阶段:1999年到2006年
1999年组建了齐重数控重型车床制造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作为齐齐哈尔市大型国有企业,齐一开始招商引资,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齐一将省长基金转为对新组建公司国有资本金的投入,由齐齐哈尔市财政局持有,并联合中国机电出口产品投资公司等6家社会法人单位,组建了齐重数控。然而,老国企有的问题,齐一都有。“想快跑”与“能快跑”还有差距。2004年9月,齐一政策性破产项目以个案形式申报,经过近1年的努力,2005年8月31日,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齐一破产,破产清算报告和财产分配方案在2005年12月30日的债权人会议上一致通过,企业破掉了15亿元债务。经批准,由齐重数控整体接收破产资产并负责安置职工。同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4.5亿元软贷款(soft loan)给齐重数控,齐重数控正是将这笔软贷款用于了改制,以及优先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及兑现拖欠的工资。
第二部分 齐重数控面临的问题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齐重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但基本上都是以国改国,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债务包袱,并没有随着改革而有所缓解。并不得不占用大量的生产运营资金进行偿还,沉重的负担使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
齐重数控的困境主要有:第一,由于齐重数控接收第一机床厂安置职工借入的4.5亿元软贷款,2008年年初进入还款期,按照公司当时的资金状况无法按期偿还,继续承贷将给公司带来每年6000多万元的资金支付压力,企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投入,持续经营将受到影响,资信等级将迅速降低。第二,由于4.5亿贷款的存在,解决企业设备老化、技术改造的巨额投入,靠自身积累是无法实现的。第三,经营企业不进则退。虽然当时产品市场形势良好,但如果不从体制上根本解决资本结构和改制的遗留问题,企业将无法承受来自机床市场周期性波动、行业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第四,企业办社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尚未移交给社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移交费用没有资金来源。
除此以外,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机制不适应,组织结构不合理;过度的负债,大量的冗员;承担办社会的责任;市场竞争的无序;职工观念的落后等,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第三部分 齐重数控与天马合作分析
一、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两者合作的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实质就是产权改革。这是多年来探索实践的结果。在经济学上,“产权”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单指财产的归属,至少还包括“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等等。而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不活、职工积极性不高、地方经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因此,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是大势所趋,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关节点。
那么,对齐重数控这样的非垄断性国有企业而言,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唯一出路就是民有民营化,将单一国有产权置换为多元化的自然人产权,国有资本逐步完全退出,由民营资本控股直至完全民有民營化。温家宝总理针对东北三省的实际,进一步强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而且是主要的实现形式,用开放促改革,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天马正是看好了这一点,要绝对控制齐重产权。
二、齐重数控选择天马合作的条件
围绕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改制重组,齐重数控先后与多家有实力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本着有利于彻底解决企业改制的难点问题和有利于地方经济繁荣、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稳定的基本原则和对投资者的资者要求,选择了浙江天马股份作为合作伙伴,也正是看重了天马的实力与优质的成长性,合作后,一来可以解决齐重的问题;二来又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天马股份是近年来发展起业的浙江民营企业佼佼者,成为全国轴承行业的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轴承生产企业。天马股份与公司重组后,保证齐重数控的独立法人地位,纳税地不变,保持现有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的稳定,逐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天马公司与齐重数控的合作,先期投资3亿元资金,而后通过股份增发,每年向企业投入5亿元左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重大项目。引入天马战略投资者,齐重的实力大大加强。公司在3年内,重大项目投30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老厂区的技术改选,用于开发研制重大装备和国防装备产业化基地、大型立磨、高精度立卧车等重大项目建设;15亿元用于在齐齐哈尔市开发区建设风电设备项目。力争在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利税20亿元。其中机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0亿元;风力发电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0亿元。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机床和风力发电龙头企业。
三、天马收购齐重数控的过程
通过增资扩股,彻底改变了齐重数控产权所有制形式。从2007年底开始,天马股份分四阶段增资扩股齐重数控,到2009年初,天马累计出资12亿3仟余万元,共持有齐重数控95.6%股份,彻底改变了齐重数控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成为了天马全资子公司。
第一阶段:2007年12月18日,天马出资30069.9万元,持有13545万股,占65.12%。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7日,天马增资9990万元,持有4500万股;以货币形式出资11222.1万元受让国资委持有齐重数控的4000万股和齐重数控持有本公司的55万股。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24日,受让给黑龙江中盟集团1920万元,800万股股权。
第四阶段:2009年2月23日,天马增资69984万元,持有29160万股。累计:天马出资123186万元,目前占总股本的95.6%。其余股份:中国机电出口产品投资有限公司占3.67;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0.73%。
天马入主齐重数控后,新齐重解决了多年困扰企业的债务包袱,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困难等现实问题,同时企业也在重组后,通过天马的增资,资产总额实现了增加,迅速提升了企业规模。用一句话来说,民营资本的增量与国企优质资本存量的结合,实现了新的企业几何级数的增长。
第四部分 齐重数控民营化改革的启示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归根到底,是国有资产退出的问题,即经营性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秩序地退出,或者说从一般性竞争企业退出。国有资产的退出是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效率优势的需要,是国有资产合理布局的需要,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需要,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如何实现有秩序的退出?如何确保民营化的成功改革,太多的企业与企业家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可以用来参考,而事实上,在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有过一些已经使用过的模式,比如,外资并购,管理者收购(MBO),产权交易市场模式等等。一些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获得成功的模式,却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所以对于齐重数控这样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发展的案例,价值不只在一个企业自身,对于中国类似的国有企业的改革都会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齐重数控开创了民营资本收购机床行业排头兵国企的先河。由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天马股份是轴承行业的后起之秀,其母公司天马集团由马兴法兄弟等人于1994年创办的一家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一直希望通过收购兼并扩大规模,并向上下游适度延伸。在有意出资10亿元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但最终未能如愿之后,天马股份将重心移向了自己多年的业务伙伴齐重数控。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开创了民营收购国企的先河。
二是增资扩股是现阶段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壮大规模的有效途径。曾是 “国宝级”企业的齐重数控在历经政府主导的多次重组改制后,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资金问题,债务压力,更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扩大生产,投入研发。最终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增资扩股,实现了华丽转向,但这也是有代价的,老牌的国企彻底变身为一家民营企业。
三是民营经济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最有效率的成分。早在天马收购齐重数控前三年,国家开发银行就曾提出机床业重组的一个方案,即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齐二机床)、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四家独霸一方的重型机床企业重组为中国重型机床集团公司,但直至天马已经完成了对齐重的收购后,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天马股份董事会秘书马全法的话来说:“我们能够收购齐重数控,主要得益于自己的体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
四是建立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关键所在。从1978年以来,30多年的改革实践是十分成功的,包括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在内,很多改革措施都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这和政策不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土地承包经营由“15年不变”到“30年不变”,现在提出的是“永远不变”,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而国企改革之所以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与政策摇摆不定有直接关系,缺少一个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要继续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配套;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和要素市场;重构财政制度,使其蓄积相当的补偿能力等。
五是要有正确舆论引导,克服重仕轻商思想。在中国之所以有国进还是国退的争议,为什么在国外资历本主义国家,就不存在反映这样强烈的问题?其根本还是在于中国人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仕轻商。反映到现在,古时的仕,吃朝廷俸禄,叫做吃官饭的,与国有企业职工吃大锅饭相似;而古时的商,也可比作现在的私营或者民营经济。忽然一天发现,吃官饭的没有吃自己的舒服了,心里的小思想就跑出来了,这怎么能民营呢,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吗?于是乎,对民营化的非议就多了,当然,我也不否认,的确存在着个别人借着国企改革之机,侵占国有资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第四条中,在保障机制上,对于可能出现的包括资产流失、下岗失业等问题,一一考虑充分,相信我们是完全有能力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的。
那君喆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摘要:产权制度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核心要素,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可以说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2007年末,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齐重数控进行了战略重组,两次增资扩股,股份比例最高达到了95.%,自此,一个仅比共和国小一岁的老牌国企成为了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被一家成立仅10年有余的民营企业绝对控股。这个改革的结果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之路。
关键词:产权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齊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重数控),原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为我国机床行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现有员工近4000人。2007年以来,天马集团共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发展齐重数控,其中技改投入资金8个亿,以最快的速度建设的3.5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柔性制造加工车间、1.5万平方米的结构件制造车间、5000平方米的轴齿加工中心和6480平方米重型装配车间已经投入使用,累计全年完成技改项目近百项,累计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累计投入设备130余台套,生产机床3000台,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为60亿元,销售收入为55亿元,并且不仅卸了4个多亿的银行贷款,净资产达到19个亿,是公司历史之最。在2009年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排名中,齐重数控位于重型机床行业前列,但是在重组之前,齐重的日子可真的是不好过。
第一部分 齐重数控重组前历史沿革
齐重数控在重组前50多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迁建、扩建、徘徊、调整、改革发展过程,但最终也没有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迁建阶段:1950年10月至1952年末
1950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的决定,东北工业部机械管理局组织南满部分工厂北迁到齐齐哈尔,厂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管理局第十一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骨干机床厂。
扩建阶段:1953年至1965年
1953年7月,正式定名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这阶段主要进行了第一金工装配、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及其它一些辅助设施,以及宿舍住宅、公共设施的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等3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8万元,建筑面积增加87535平方米。1958年开始,又扩建了铸造车间、铸造机械化工程,新建第二金工车间、第三锅炉房、油库、锻造车间,以及其它公用部分工程。
徘徊阶段:1966年至1971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支持三线工作,工厂的生产、管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损失严重,企业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第二次扩建阶段:1972年到1979年
这个时期主要基建项目有重型铸造、重型装配、弯板、军工、工具、轴加工和机修车间,扩建了第一金工装配、锅炉房等车间。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改革了车间的管理体制,车间管理改为,在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以班组为基础,专管为主,专群结合的车间、班组两极管理。并通过质量大检查、岗位大练兵、事物大展览、经验大交流,使产品质量升级运动达到了高潮。
调整阶段:1980年到1983年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从过去的统管企业的供、产、销,改为企业自销产品,使一厂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几乎为零,与用户签订的产品合同急剧下降,保留下来的产品,不仅吨位小,价值也低,使产品严重滞销,造成资金严重积压。工厂紧急开展多种经营,但是品种多、批量小,加之产品价格下调,原材料上调,企业出现了三年亏损局面。
改革初始阶段:1984年到1990年
从1984年起,工厂进入了全面进入了改革时期。这一时期,在党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工厂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在领导体制上,继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之后,1987年企业又进行了政工领导体制改革,干部管理由任命制转变为聘用制,在技术处室实行了专家负责制。在转换经营机制上,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块管理,创造了“一厂多制、模拟二级法人运转”的经营模式。
改革波动阶段:1991年到1999年
八五、九五期间,一厂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和企业内部深层次因素的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运行趋势,但是企业仍未间断对转换经营机制的探索。这期间,成立了重型机床研究所、工艺设计研究所、铸造技术研究所、机电应用技术研究所,并给予对外技术开发经营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主观设计和客观运作未能有效协调,没有从深层次上解决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企业的一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到1995年四季度,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跌入亏损的低谷中,当年亏损6919.9万元。到了1998年企业再次跌入亏损8100万元的谷地。
改革突破阶段:1999年到2006年
1999年组建了齐重数控重型车床制造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作为齐齐哈尔市大型国有企业,齐一开始招商引资,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齐一将省长基金转为对新组建公司国有资本金的投入,由齐齐哈尔市财政局持有,并联合中国机电出口产品投资公司等6家社会法人单位,组建了齐重数控。然而,老国企有的问题,齐一都有。“想快跑”与“能快跑”还有差距。2004年9月,齐一政策性破产项目以个案形式申报,经过近1年的努力,2005年8月31日,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齐一破产,破产清算报告和财产分配方案在2005年12月30日的债权人会议上一致通过,企业破掉了15亿元债务。经批准,由齐重数控整体接收破产资产并负责安置职工。同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4.5亿元软贷款(soft loan)给齐重数控,齐重数控正是将这笔软贷款用于了改制,以及优先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及兑现拖欠的工资。
第二部分 齐重数控面临的问题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齐重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但基本上都是以国改国,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债务包袱,并没有随着改革而有所缓解。并不得不占用大量的生产运营资金进行偿还,沉重的负担使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
齐重数控的困境主要有:第一,由于齐重数控接收第一机床厂安置职工借入的4.5亿元软贷款,2008年年初进入还款期,按照公司当时的资金状况无法按期偿还,继续承贷将给公司带来每年6000多万元的资金支付压力,企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投入,持续经营将受到影响,资信等级将迅速降低。第二,由于4.5亿贷款的存在,解决企业设备老化、技术改造的巨额投入,靠自身积累是无法实现的。第三,经营企业不进则退。虽然当时产品市场形势良好,但如果不从体制上根本解决资本结构和改制的遗留问题,企业将无法承受来自机床市场周期性波动、行业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第四,企业办社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尚未移交给社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移交费用没有资金来源。
除此以外,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机制不适应,组织结构不合理;过度的负债,大量的冗员;承担办社会的责任;市场竞争的无序;职工观念的落后等,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第三部分 齐重数控与天马合作分析
一、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两者合作的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实质就是产权改革。这是多年来探索实践的结果。在经济学上,“产权”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单指财产的归属,至少还包括“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等等。而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不活、职工积极性不高、地方经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因此,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是大势所趋,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关节点。
那么,对齐重数控这样的非垄断性国有企业而言,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唯一出路就是民有民营化,将单一国有产权置换为多元化的自然人产权,国有资本逐步完全退出,由民营资本控股直至完全民有民營化。温家宝总理针对东北三省的实际,进一步强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而且是主要的实现形式,用开放促改革,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天马正是看好了这一点,要绝对控制齐重产权。
二、齐重数控选择天马合作的条件
围绕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改制重组,齐重数控先后与多家有实力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本着有利于彻底解决企业改制的难点问题和有利于地方经济繁荣、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稳定的基本原则和对投资者的资者要求,选择了浙江天马股份作为合作伙伴,也正是看重了天马的实力与优质的成长性,合作后,一来可以解决齐重的问题;二来又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天马股份是近年来发展起业的浙江民营企业佼佼者,成为全国轴承行业的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轴承生产企业。天马股份与公司重组后,保证齐重数控的独立法人地位,纳税地不变,保持现有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的稳定,逐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天马公司与齐重数控的合作,先期投资3亿元资金,而后通过股份增发,每年向企业投入5亿元左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重大项目。引入天马战略投资者,齐重的实力大大加强。公司在3年内,重大项目投30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老厂区的技术改选,用于开发研制重大装备和国防装备产业化基地、大型立磨、高精度立卧车等重大项目建设;15亿元用于在齐齐哈尔市开发区建设风电设备项目。力争在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利税20亿元。其中机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0亿元;风力发电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0亿元。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机床和风力发电龙头企业。
三、天马收购齐重数控的过程
通过增资扩股,彻底改变了齐重数控产权所有制形式。从2007年底开始,天马股份分四阶段增资扩股齐重数控,到2009年初,天马累计出资12亿3仟余万元,共持有齐重数控95.6%股份,彻底改变了齐重数控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成为了天马全资子公司。
第一阶段:2007年12月18日,天马出资30069.9万元,持有13545万股,占65.12%。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7日,天马增资9990万元,持有4500万股;以货币形式出资11222.1万元受让国资委持有齐重数控的4000万股和齐重数控持有本公司的55万股。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24日,受让给黑龙江中盟集团1920万元,800万股股权。
第四阶段:2009年2月23日,天马增资69984万元,持有29160万股。累计:天马出资123186万元,目前占总股本的95.6%。其余股份:中国机电出口产品投资有限公司占3.67;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0.73%。
天马入主齐重数控后,新齐重解决了多年困扰企业的债务包袱,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困难等现实问题,同时企业也在重组后,通过天马的增资,资产总额实现了增加,迅速提升了企业规模。用一句话来说,民营资本的增量与国企优质资本存量的结合,实现了新的企业几何级数的增长。
第四部分 齐重数控民营化改革的启示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归根到底,是国有资产退出的问题,即经营性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秩序地退出,或者说从一般性竞争企业退出。国有资产的退出是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效率优势的需要,是国有资产合理布局的需要,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需要,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如何实现有秩序的退出?如何确保民营化的成功改革,太多的企业与企业家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可以用来参考,而事实上,在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有过一些已经使用过的模式,比如,外资并购,管理者收购(MBO),产权交易市场模式等等。一些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获得成功的模式,却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所以对于齐重数控这样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发展的案例,价值不只在一个企业自身,对于中国类似的国有企业的改革都会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齐重数控开创了民营资本收购机床行业排头兵国企的先河。由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天马股份是轴承行业的后起之秀,其母公司天马集团由马兴法兄弟等人于1994年创办的一家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一直希望通过收购兼并扩大规模,并向上下游适度延伸。在有意出资10亿元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但最终未能如愿之后,天马股份将重心移向了自己多年的业务伙伴齐重数控。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开创了民营收购国企的先河。
二是增资扩股是现阶段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壮大规模的有效途径。曾是 “国宝级”企业的齐重数控在历经政府主导的多次重组改制后,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资金问题,债务压力,更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扩大生产,投入研发。最终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增资扩股,实现了华丽转向,但这也是有代价的,老牌的国企彻底变身为一家民营企业。
三是民营经济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最有效率的成分。早在天马收购齐重数控前三年,国家开发银行就曾提出机床业重组的一个方案,即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齐二机床)、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四家独霸一方的重型机床企业重组为中国重型机床集团公司,但直至天马已经完成了对齐重的收购后,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天马股份董事会秘书马全法的话来说:“我们能够收购齐重数控,主要得益于自己的体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
四是建立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关键所在。从1978年以来,30多年的改革实践是十分成功的,包括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在内,很多改革措施都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这和政策不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土地承包经营由“15年不变”到“30年不变”,现在提出的是“永远不变”,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而国企改革之所以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与政策摇摆不定有直接关系,缺少一个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要继续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配套;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和要素市场;重构财政制度,使其蓄积相当的补偿能力等。
五是要有正确舆论引导,克服重仕轻商思想。在中国之所以有国进还是国退的争议,为什么在国外资历本主义国家,就不存在反映这样强烈的问题?其根本还是在于中国人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仕轻商。反映到现在,古时的仕,吃朝廷俸禄,叫做吃官饭的,与国有企业职工吃大锅饭相似;而古时的商,也可比作现在的私营或者民营经济。忽然一天发现,吃官饭的没有吃自己的舒服了,心里的小思想就跑出来了,这怎么能民营呢,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吗?于是乎,对民营化的非议就多了,当然,我也不否认,的确存在着个别人借着国企改革之机,侵占国有资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第四条中,在保障机制上,对于可能出现的包括资产流失、下岗失业等问题,一一考虑充分,相信我们是完全有能力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