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剧家熊佛西》序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拓荒者,在南方为欧阳、田、洪三老,在北方则为熊佛老。他们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功绩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他们都是剧作家和戏剧运动的领导者。欧阳老功在草创,并尽瘁于戏剧教育;田老披荆斩棘,树立南国“在野”旗帜,终于将戏剧引进革命洪流;洪老先则为奠定中国舞台艺术“摩顶放踵”,后则为抗战戏剧“茹苦含辛”。熊佛老从美国留学归来后首先担任北京艺专戏剧系主任,以后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抗战初期任四川戏剧学校校长,胜利后和解放后历任上海剧校、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校长、院长直至逝世,四十年间始终为中国戏剧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培养戏剧骨干何止千人?确是桃李满天下了!而他在“平教会”名义下从事的农民戏剧运动,为中国戏剧大众化建立了实践场所,演出《过渡》等剧,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世无第二人!当时有“南田北熊”之称,以熊老剧作之丰硕和实验之深广,确是的评!但这一评语却又表现出南北的分野。
  我于欧阳、田、洪三老前均执弟子礼,独于熊佛老未立门墙,是一大憾事。他的学生左明、章泯、贺孟斧等等,都是我的好友,则我或可以准门生自居了。但我在一九三八年才与熊佛老相识于四川成都。那时他初建四川省立剧校,我则偕上海业余剧人协会赴成都与先前入川的上海剧人剧团合作。他曾约我去省剧校讲话,只觉他热情而忠厚,绝无前辈的架子。比及一九四○年暑假应熊佛老之聘去四川郫县省剧校教书,才真正认识熊佛老之为人。他以“自由主义者”自命,但他信任进步教师、左袒革命学生;他说不问政治,但他拒绝、限制国民党特务分子丁伯骝的胡作非为;他不谈革命,但国民党害怕群众他却偏与农民为伍,演戏必请农民观看而且为农民办业余学校;终于这所由国民党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学校,在一九四一年反共高潮时由国民党加以解散。此后,熊佛老一度受聘为中央青年剧社社长,但仅仅三个月,便在上下夹攻之下,不辞而别!熊佛老从此浪迹江湖了!
  中国现代戏剧运动,从清末开始,不管什么政治派别或标榜什么主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即反帝、反封建。中国一切爱国的戏剧家不论他走的什么道路,总没有离开过这一大目标。“五四”以前如此,“五四”以后实质上也如此。因此,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东西,一切戏剧工作者都集中到延安和大后方来。在大后方的无论是转战在各战区的演剧队或在重庆、桂林、成都、昆明等城市的戏剧家,到了一九四一年,都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统治的嘴脸。这才造成了抗战后期的戏剧大繁荣,成为现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熊佛老远在桂林,我则奔波于蓉渝两地,但他的思想日渐变化,是可以测知的。后来到一九四六年他担任上海剧专校长时,特别是一九四七年国民党颁发所谓“戡乱令”以后,上海的剧运被国民党扼杀殆尽了,但只有他所主持这学校还保留一块干净土。在这里,尽管国民党市教育局策划“倒熊”运动,剧校学生却在此时演出讽刺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活报剧《天下为此公》。一九四八年冬,熊佛老更挺身而出参加地下党指示成立的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核心小组并担任负责人,一直到上海解放。
  熊佛老一生所走的道路,是每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的道路。
  解放以后第三年我调去北京,与熊佛老相见时少了。当陈毅同志主持上海工作时,他的心情很愉快。到一九六二年春在“广州会议”上再见到他,隐隐感觉到他情绪并不太好,想来是那位“好学生”的“德政”。接着是“华东会演”,再后来是“裴多斐”之名响彻全国,文艺界掀起一场风暴。于是有的被黜,有的升迁。熊老在上海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我于一九六四年底去曲阜和孔老二的后代打交道,接着又在一九六五年初冬又奉命说要贬去江苏。正在此时,佛老逝世的噩耗传来,享年才六十五,应说是早逝了。但我那时似乎太无情,没有哭,也没有写过一个字悼念他。一年以后,更为他庆幸:他是死得其时了!可是到了十八年后的今天,才又感到这一损失太重大,这一教训也太沉痛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肃清“左”的流毒,熊佛老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功绩,才逐步为世人所理解。这本《现代戏剧家熊佛西》便是它的成果,是值得庆幸和告慰熊佛老于地下的。但它的编者要我作序,却为难了。作序,应是剧坛前辈的事。但编者以为欧阳、田、洪三老都先后作古,健在诸公又或老或忙,未敢强求,云云。浏览本书之后,觉得对熊老各个方面的丰功伟绩都有所论述,也无须我再晓舌了。因思“有事弟子服其劳”,我便以准门生之故,拉杂书此,聊代十八年前之一哭云尔!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于南京
  (《现代戏剧家熊佛西》由上海戏剧学院编,本文文前头像为熊佛西,丁聪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研讨和比较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许多问题。在一本本、一篇篇新论佳作中,有两本书脱颖而出,影响颇大,令人瞩目。这就是李泽厚同志的两本论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留心的读者会觉察,两书在出版上相隔六年,而且是由近及古,旨趣有异,个中必有原因。  近来,得知有人斥责李泽厚在后一著述中“背叛”
摘要: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发展的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的人格都直接熏陶感染着幼儿。  关键词:教育观念;发展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人格    一、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
〔摘要〕本活动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挑战,感受同伴温暖。通过简单设计的椅子桥,让学生置身一个人为制造的视觉剥夺空间里,学生蒙眼走在其上,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挑战,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合作互助,深刻体验同伴情谊,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拉近同学关系。  〔关键词〕走盲桥;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
岁月不居,一本杂志从诞生到弱冠之年,如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青春少年,时光见证了流淌的岁月,见证了众人的付出与汗水。多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栉风沐雨,历经草创时期的曲折迷茫,发展中的求索奋进,二十载艰辛伴着欢欣,玉汝于成,熠熠芳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专注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自2001年7月创刊伊始,沐浴改革春风,与时代同行。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
荒芜先生去世近二十年了,带着他平生的遗憾、郁闷和悲哀。而他的音容,棱角分明地留在他的几卷遗作里。旧有所谓“怒书”,不多见但不可无;我说荒芜的诗就是“怒诗”,不但大违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也超出了这一诗教标榜“兴观群怨”对怨艾所允许的限度。  在这方面还是西人说得好:“愤怒出诗人”,或译“义愤出诗人”,总之这样的诗人写的是“怒诗”吧。荒芜的怒诗,如果不是更早,那大概在一九六六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遭到
在词、曲的旧选本中,常见不标举词调、曲调而题做“前调”的,不标举作者姓名而署做“前人”的,这一“前”字意指调名和作者与该选本中前一首的相同。从选本中引述此等词、曲时,自须恢复原名而不能径作“前调”或“前人”。《读书》一九八三年十期115页上有这么一段话:“辛弃疾以文为词,如《前调》‘杯,汝來前’一首,就是一个例子。”此处引辛词应称《沁园春》而不应漫云“前调”,外加一个书名号就更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摘要: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指导学生“思”的方法,渲染学生“议”的气氛,培养学生“练”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读;思;议;练    一位专家说过,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而我还想补充,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就是一个潜在的高素质的人。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
简单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主张。因为大多数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和历史的悲哀。人们更愿意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过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斯迪芬在她所在的社区的一次停电中,发现许多事情的真相。在那次意外的停电中,斯迪芬和她的家人,对科技强加的黑暗中的秘密十分感兴趣:不仅有神奇的萤火虫,还有城市的静寂、久违的家庭温馨和邻里关怀。  其实,在离他们不远的
今年以来《读书》载Kertész所摄读书而忘车马喧闹之照片,去年我在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即见过一帧;定购,迄今未到,不意在贵刊得之,然则《读书》真读书人之杂志也。读书而临明窗,倚净几,自是佳事,但不难。Kertész独于街头巷底,树根,岸旁,并非幽静闲适之地,找到了(或布置了)可以说是忘我忌物的精神生活享受者,这是他的匠心慧眼。然则Ker-tész之所作,并不是张张上品,潘贺同志所摄,颇有胜他的。中
〔摘要〕心理活动课注重体验与分享,而活动笔记本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及时捕捉课堂活动中瞬间的印象,记录自己即时体验到的感悟,并提高分享质量。但是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学生的内部动机不足,记录的内容流于表面,常常无话可说、无内容可描述。本文从规范笔记本使用情况、培训学生表达习惯、课堂活动设计等方面入手,对心理活动课上活动笔记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笔记本中的活动记录,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人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