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和“营造生活情境”这三方面入手,对巧设教学情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恰当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体会与感受,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着重分析教学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还可以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内容对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导入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宪法赋予权利和义务》的视频;接着笔者提出“从这段视频中你们都了解到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学生们很快就对视屏中的内容展开了讨论。视频可以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直接的冲击,大多是学生对直观性较强的素材兴趣都比较强烈。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都拉到视频中来,还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公民的基本权利。选取有意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讲解“政治权利和自由”这部分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并提出“国徽中都有哪些图案”的问题请学生们讨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可以轻松回答出“五颗星、国旗、天安门、麦穗”等;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们进一步观察团,请学生们讨论国徽的绘制方法,学生们一一回答说:“正圆形的环是两把麦穗组成的;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条直线,国徽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对称的;齿轮在麦稻杆的交叉点上……”由此笔者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国徽上画的是天安门、国旗、五颗星、齿轮、麦穗等图案而不是其他图案呢?这些图案有什么意义吗?”很多学生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但对于国徽上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并不是十分了解。接着笔者让学生们思考这两个问题,同时给学生们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的故事。通过故事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天安门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五颗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等知识。“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由簡到难,既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营造生活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著名的教学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编写内容都源于我们周边的生活。基于此,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还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维护秩序”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和意义,笔者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机场、工厂、十字路口、银行、学校餐厅”等地点有秩序或无秩序的视频,同时请学生们思考视频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社会秩序,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地点,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视角切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社会秩序的发展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后笔者请学生们分组扮演到超市、影院、图书馆等地区买东西、看电影、借书看书的小剧场,然后请同学们分析、总结在这些地点都应该遵守哪些规则?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模拟,既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进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途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我们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晓倩.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21.
[2]张红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15.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恰当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体会与感受,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着重分析教学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还可以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内容对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导入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宪法赋予权利和义务》的视频;接着笔者提出“从这段视频中你们都了解到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学生们很快就对视屏中的内容展开了讨论。视频可以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直接的冲击,大多是学生对直观性较强的素材兴趣都比较强烈。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都拉到视频中来,还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公民的基本权利。选取有意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讲解“政治权利和自由”这部分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并提出“国徽中都有哪些图案”的问题请学生们讨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可以轻松回答出“五颗星、国旗、天安门、麦穗”等;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们进一步观察团,请学生们讨论国徽的绘制方法,学生们一一回答说:“正圆形的环是两把麦穗组成的;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条直线,国徽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对称的;齿轮在麦稻杆的交叉点上……”由此笔者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国徽上画的是天安门、国旗、五颗星、齿轮、麦穗等图案而不是其他图案呢?这些图案有什么意义吗?”很多学生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但对于国徽上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并不是十分了解。接着笔者让学生们思考这两个问题,同时给学生们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的故事。通过故事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天安门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五颗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等知识。“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由簡到难,既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营造生活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著名的教学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编写内容都源于我们周边的生活。基于此,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还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维护秩序”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和意义,笔者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机场、工厂、十字路口、银行、学校餐厅”等地点有秩序或无秩序的视频,同时请学生们思考视频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社会秩序,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地点,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视角切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社会秩序的发展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后笔者请学生们分组扮演到超市、影院、图书馆等地区买东西、看电影、借书看书的小剧场,然后请同学们分析、总结在这些地点都应该遵守哪些规则?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模拟,既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进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途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我们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晓倩.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21.
[2]张红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