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之妻,科幻之母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丽·雪莱的画像。

  人物简介
  玛丽·雪莱,1797年出生,1851年去世。英国著名小说家。创作出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为《科学怪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好莱坞影片《屠魔战士》上映了,这部电影也许不会成为经典之作,小说原作者却值得让人探究一番。《屠魔战士》改编自著名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个惊悚诡异的故事,出自200年前一位女作家之手。她就是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由于这部作品,她的名气一度超过雪莱。1973年,英国科幻作家兼学者布莱恩·奥尔迪思在科幻史著作《亿万年大狂欢》中,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弗兰肯斯坦》的出版。这一见解得到了世界诸多科幻理论研究者以及科幻迷的认可,玛丽也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从小喜欢编故事
  玛丽出生在英国伦敦的萨默斯镇。她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政治哲学家威廉·古德温,宣扬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其作品《政治正义论》曾轰动一时;她的母亲则是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奠基人。玛丽出生10天后,母亲因产褥热去世。4年后,古德温续娶,新妻子带过来两个孩子。夫妇俩经营着一家出版社,因为生意不景气,古德温经常要靠借债度日。
  玛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古德温以自己的方式让她受到了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亲自教她各个学科的知识;带她外出,接触社会和自然;让她跟随自己的知识分子朋友们学习,这其中包括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以及美国前副总统阿龙·伯尔等。古德温还鼓励她通过写信来练习写作。童年时,玛丽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写故事。15岁时,她已得到了父亲的如此评价:“异常大胆,有些傲慢,思维活跃,渴望追求知识,对从事的事情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有父亲的疼爱,但玛丽的后母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随着玛丽越出色,这位后母就越发容不下她。1812年,玛丽到父亲在苏格兰的朋友威廉·巴克斯特家住了一段时间。她继续写作,“在树荫下,在荒凉的山边,我的想象力诞生并野蛮生长。”1813年,她再次来到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上图为弗兰肯斯坦造出的怪物,下图为雪莱的画像。

  雪莱的秘密情人
  豆蔻年华中,年轻的诗人珀西·雪莱闯入了玛丽的生活。
  雪莱是古德温的崇拜者。他出身名门,从小接受精英教育,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岁进入牛津大学。因为写了本关于无神论的小册子并散发给公众,这位叛逆青年进大学还不到一年,就被开除了。雪莱的父亲是保守的辉格党成员,要求他公开声明与无神论的小册子没关系,他拒绝了,因此被逐出家门。雪莱在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生活。随后认识了妹妹的同学哈莉特,并很快与其私奔结婚。
  雪莱认识玛丽是在结婚之后,但这位诗人生性浪漫多情,他开始疏远怀有身孕的妻子,并定期与玛丽见面。17岁的玛丽和22岁的雪莱经常秘密地在她母亲的墓地约会。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对玛丽来说,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当时,古德温家的女孩都发疯地迷恋雪莱。1814年7月28日,刚认识两个月的雪莱与玛丽偷偷前往法国,又辗转到瑞士。和他们同行的,是玛丽异父异母的继妹克莱尔。旅行期间,克莱尔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羊癫疯”,只有雪莱才能把她安抚下来。
  一路上,玛丽一直在写作,雪莱在这一点上特别支持她。“从一开始,他就想让我证明我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并且能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文学界出名。”玛丽日后回忆道。
  从瑞士回来后,玛丽的生活只能用“复杂”形容:她有了身孕,对她一向开明的父亲这次却和雪莱的顽固父亲一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克莱尔依旧如影随形地介入他们的生活。雪莱是个到处留情的人,对为他生下儿子的原配妻子哈莉特并未绝情,同时还不断有新的暧昧对象出现。他甚至把自己的好友霍格介绍给玛丽,暗示二人可以发展情人关系。各种流言闹得满城风雨,世人都以异样的目光看待她。唯一值得高兴的是,玛丽和雪莱依然在大量地阅读和写作。
  怪物住在她心中
  1816年5月,玛丽和雪莱带着他们的儿子以及克莱尔来到日内瓦,打算邀请雪莱的挚友、著名诗人拜伦一起消夏。当时克莱尔已经把目标转移到拜伦身上,迅速与其坠入爱河,并怀了他的孩子。拜伦还带去了自己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利。
  “那是一个潮湿、难熬的夏天,”玛丽日后回忆道,“接二连三的雨把我们整日困在房间里。”为了打发时间,大家经常围坐在炉火旁讲日耳曼传说中的鬼故事。有一天拜伦提议,不如每个人写一个鬼故事。
  由于迟迟没有灵感,玛丽很焦虑。6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大家聊到了生命这个话题。有人提到18世纪自然哲学家及诗人伊拉斯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曾提出过的一个设想:将刚死不久的机体组织施以电击,有可能使尸体或组装起来的身体部位重新获得生命。那天讨论结束时已经过了午夜,但玛丽却迟迟不能入睡,她的故事有着落了!
  开始动笔时,玛丽只打算写一个短篇。但在雪莱的鼓励下,她将其拓展成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弗兰肯斯坦》。故事情节怪诞而独特: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把一堆尸体拼接起来,通过电击造出了一个“人”。他天性善良,但因长相骇人被视为怪物。他要求“父亲”为他造一个配偶,“父亲”本已答应,后来却担心危害社会,在接近成功时将其毁去。怪物深受刺激,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几位亲人。在复仇与追杀中,怪物最终与他的造物主一起死去。
  玛丽似乎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作品中——她自小失母,追求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后却不得不忍受爱人与其他情妇的暧昧关系,对家庭,她渴望又憎恶,正如小说中怪物对“父亲”的复杂感情。她有个女权主义的母亲,父亲也主张反对传统,她从小信奉他们的思想,追寻自由的爱情,可这让她被世人诋毁,如同怪物,即便本性善良,也不被容于世上。
  1816年9月,玛丽和雪莱回到伦敦。一连串的坏消息正等着他们。10月9日,玛丽的继姐芬妮(也是雪莱的倾慕者)在一家小旅馆里自杀。12月10日,雪莱的妻子哈莉特投水自尽——因为她不愿意接受雪莱的建议,与玛丽一起组成时髦的“三口之家”。在哈莉特自杀20天后,雪莱和玛丽正式结婚。
  1817年春天,玛丽写完《弗兰肯斯坦》,并在第二年出版。这本书引起当时社会舆论、尤其是科学界的广泛争论。除科幻色彩外,这部作品中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素,因此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弗兰肯斯坦》的出版,并未改变玛丽的厄运。1818年,她与雪莱在舆论的重重压力及债务逼迫下去了意大利。短短4年间,她的前3个孩子先后夭折,雪莱也在一次出海中遇难,她只好返回英国,专心当作家来抚养仅存的儿子。她写了3本小说,包括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以及《永生者》。而在文学史上,她的另一项贡献则是为亡夫出版遗作。雪莱死后留下不少作品,那首500多行的未完成长诗《生之凯旋》就是一例。1824年,玛丽出版了《雪莱诗遗作》,1839年又发行了一套《雪莱诗集》。
  当时,玛丽的身边也不乏追求者。美国著名演员、诗人约翰·霍华德·佩恩和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就对她颇有好感。前者曾向玛丽表达爱慕之情,遭到拒绝后又把欧文推荐给她,也没什么结果。
  玛丽的所有作品,无论是长篇《弗兰肯斯坦》,还是短短的《永生者》,都流露出一种浓浓的孤独、伤痛气息。生命的无常、人性的复杂,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许,那个恐怖的怪物,不是弗兰肯斯坦所造,而是住在她心中。
其他文献
日本一家设计事务所推出了一款既能送人又能自用的“水果厕纸”——根据卷筒纸的长度、直径和高度设计出贴合的长方形包装外壳,再根据卷筒纸的大小印上合适比例的水果侧切面,当包装外壳卷合并将卷筒纸包好后,便看上去与真正的水果并无二致。“水果厕纸”共有橙子、草莓、猕猴桃、西瓜4种造型,顾客们赞不绝口:“摆在家里也是很好的装饰品!”
2015年8月14日,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发表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  终于等到这一天,2015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如期发表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当此前纷纷扰扰的猜测尘埃落定,人们细细揣摩“安倍谈话”的遣词用句,发现安倍是个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所谓的“侵略”指向不明,所谓的“道歉”并不直接,就连掀起那场战争的意图,也被包装得光鲜亮丽……  3个月前,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就
吴灵烽  二年级那年初春,我得了些蚕卵,它们紧密地附着在一小块瓦楞纸板上。待天气回暖后,细黑的幼蟲争相破壳而出,我撕下练习簿上的纸粘成小盒,用作它们的家。幼蚕极小,一夜下来,桑叶只能被啃出几个很小的洞,余下则整片枯去。每天睁大了眼,把它们一条条拨到新鲜的桑叶上去是必修的功课,这个过程持续到蚕身泛白后就好了,而桑叶也在那时开始紧缺起来。母亲得知后,买来一株桑树苗送到教室,引得同学直呼“哇!桑树欸!”
1894,耻辱的甲午年  12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120年前的春节,也是个甲午马年的新春,大清王朝的人们互相打躬作揖,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儿。可是爆竹声辞去了旧岁,欢笑声未必能迎来太平。正月初十,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两个月后烽火再起,起义军席卷朝鲜。惊恐万状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助。1894年6月6日前后,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
问:近期中国外交活动频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0月9日至10月15日对文莱、泰国和越南进行了正式访问;澳大利亚总督布赖斯在10月15日至23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将于10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国事访问和正式访问有何区别?类似的访问共分为几种?各有哪些特点?  答: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宾及重要外宾的访问,一般被分为国事访问、正式访问、工作访问和其他类型访问等4类。其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命运乍一看似乎有了转机。10月20日,他突访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这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叙利亚后他首次出访,也是俄自9月30日对叙进行军事干预以来,又一次外交“爆炸”行为。   此次会谈的目的是“商讨寻求叙利亚政治过渡的方案”,访问后,俄、叙分别作出了一些姿态。俄外长拉夫罗夫10月23日在维也纳与美、土、沙特三国外长会晤,此前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
唐代画家、政治家韩滉不仅画技高超,还善于识人用人。凡是录用的属官、幕僚,他都会根据各自的长处来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用。  在韩滉任镇海军节度使时,有位老朋友携子来访,希望他为自己的儿子刘恩安排一份工作。韩滉上下打量了刘恩片刻,发现他不苟言笑、举止呆板,看不出有什么长处,就要拒绝。老朋友忽然长揖至地,哀求道:“请您看在咱们多年的交情上,收下他吧!”韩滉无奈,不得不答应。  当晚,在出门赴宴时,韩滉特
12月14日至17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先是来到郑州出席  上合组织总理会议,而后来到乌镇参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日晚,网友拍到了习近平与梅德韦杰夫在随行人员陪同下,踏着青石板路从冶坊桥西行至“淡茶馆”附近,步入“车溪筷子铺”的情形,习近平向梅德韦杰夫介绍筷子文化,梅德韦杰夫频频点头,表示自己也使用筷子。17日,梅德韦杰夫回到北京,接见了中国青年代表,其中包括影视明星
解放军少将和知名电视评论员,这两重身份如果张召忠只占其一,他的退休就不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关注度。当这两种身份结合在张召忠身上时,他便成了少有的现象级人物。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张召忠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军人到万人瞩目的军中“明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是这个时代让张召忠走向荧屏,走入公众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元素逐渐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一个有
围绕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争端不断发酵,欧盟这种单边的强制行为遭到了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2月21日至22日,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日本、新加坡、南非、阿根廷等32个国际民航组织非欧盟成员国聚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共同商讨如何采取反制措施。会议通过了《莫斯科会议联合宣言》,29国签署该宣言,一致反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各国已打响反击欧盟强征航空“买路钱”的第一枪。  要求欧盟停止单边行动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