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求职,需要小心的雷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每年毕业季,招聘骗局总是层出不穷。据统计,刚毕业的应届生在找工作时,平均都会遭遇3 次骗局。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在投递简历找工作和面试时,需要注意哪些坑呢?

1.冲着高薪去互金企业,小心平台雷了再次失业


  有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的金融行业一直维持在较高的薪酬水平,员工年平均薪酬主要集中于10万元至15万元。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期货等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以门槛相对较低、高薪吸引了很多毕业生的眼球。殊不知,目前正是互金行业动荡期,很多平台不断爆雷跑路,想要投简历应聘的你,很有可能冲着高薪去的互金企业,结果平台爆雷了,入职后再次失业。

2.许诺高薪,但得花钱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


  曾经有个搞培训机构的人,以招聘的名义吸引求职者。一方面打压面试的人:“你连个像样的项目都没做过,你这个技术不行啊。”一方面许诺入职后的高薪资、高福利:“这个岗位平均工资13000元,还有股票期权,一旦上市,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呢,你得先花8000元去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年轻人嘛,要舍得自我投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套路还有很多。
  现在的培训机构非常多,打出招聘的幌子,实际上不是在招聘,而是在招学生,任职要求低,什么样的都收;收了之后就说你经验不够,需要培训几个月后,保送你去某某公司工作,月薪多少,等等。付完款,培完训之后,要么失联,要么踢皮球,总之没人管。

3.活少钱多福利好?天上不会掉馅饼


  “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酬劳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这样的招聘广告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而且大多以“刷信誉”“刷单”“打字”这类简单、人人能做的工作内容为主。难道钱真的这么好赚吗?当然不是,这些基本上都是网络招聘诈骗。
  这类骗局的主要特征就是“活少钱多”,不法分子以此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与其取得联系,不法分子便会发来工作申请表和工作流程介绍,要求受害者在网上购买商品、为其刷信誉,并承诺在付款好评后,马上返还本金和佣金。而实际情况却是求职者一次一次真金白银的支付,却从没见到本金和佣金的发放。当受害者发现上当时,不法分子早已人间消失。

4.巧立名目收费,骗钱没商量


  据了解,现阶段一些虚假单位在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其鼓进行招聘,在骗取多位應聘者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的虚假招聘手段也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在面试或录取过程中,有的公司或中介机构会要求应聘者交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名头繁多的费用,承诺入职、转正就退还,或折算成工资,日后发放。往往当受害者发现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不要相信任何事先就要求交钱的工作,承诺高薪或退还的都是诱骗伎俩。通常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需要进行考试的招聘外,招聘企业是不会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之类费用的;一般企业的入职体检也不会向应聘者收取费用,而是由体检者自行选择体检单位进行;同时,企业在招聘中通常也不会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总之,一旦遇到要求收费的招聘企业,就一定要当心了,很有可能是碰上了招聘骗局。

5.线上投简历,被套取个人信息


  向心仪的企业投递简历,是求职过程中最基本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是,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求职者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从求职者递交的海量简历中,精准获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这是找工作时最常见的一大坑。
  这些看似普通的简历包含着丰富的个人信息,在不法分子眼中无疑是巨大的“财富”,不法分子在套取到这些信息后,或进行贩卖或直接进行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从中牟利。因此,这些不法分子为了能够大量获取求职者的简历,往往打着“名企”“高薪”等幌子,在网络上进行招聘,实际上招聘是假,套取个人信息才是真。
  大家在网上进行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还要注意查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对招聘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同时,简历中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可以模糊处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挂羊头卖狗肉,当心落入陷阱


  一些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职位、薪资水平的标注上会远远高于行内平均水平。但一入职才发现,实际待遇与当初描述差距很大。或者是,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致使学非所用。
  “挂羊头卖狗肉”是网络招聘诈骗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伎俩。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大面积撒网,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而且这些岗位都是收入不菲,待遇优渥,并不断邀请求职者进行面试。但当求职者真正进行面试时却发现,实际与网上发布的信息完全不符,如明明应聘的是销售,结果却变成了拉人头的传销。而当求职者发现被骗,要求解约时,却又被要求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还有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
  所以,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待遇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个公司的规模、人员构成、内部薪资结构等等,防止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招聘企业有疑似传销的行为,要马上终止工作,并及时报警。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P2P平台连续“爆雷”,让投资者出现了恐慌的情绪,恐慌挤兑。P2P真的完了么?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我,互联网金融是国资扶持的行业,而网贷是行业的刚需,它不会消失,只会在监管和洗牌后越来越好。  当前的P2P行业,大量投资人因为备案悬而未决而信心缺失、恐慌挤兑,影响很多网贷平台的正常运转。对于网贷行业来说,阵痛期在所难免。网贷行业波澜再起引争议  投之家的“爆雷”事件可以说给整个网贷行业笼
期刊
银行股在2018年表现颓靡,截至7月18日,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7家目前股价在净资产下方。其中破净最为严重的个股是华夏银行,其市净率仅有0.61倍。四大行也全面破净,市净率最高的是建设银行仅为0.91倍,最低的是中国银行为0.73倍。目前市净率最高的两家银行是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市净率也仅有1.38倍和1.51倍。  银行股的投资机会是不是来了?记者就便宜的银行股是否值得购买,对国内私募
期刊
“房子是用来住的,那就要住得舒服!”18年前,当代置业确定绿色科技战略的时候,就预判到绿色发展会是国家战略主题。而总是在绿色科技地产中领先一步的当代置业,也正在奔赴下一场“绿色空间运营”的路上。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既是公司18年来绿色战略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主要的操盘手。  2018年7月,正值当代置业上市5周年之际,《投资与理财》记者走进了当代置业的会客厅。初见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方脸、
期刊
《绝地求生》风靡全球,成为继《王者荣耀》后又一爆款游戏。别觉得游戏只是游戏,这里面可有很多门道值得琢磨。  其实“吃鸡”和创业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乎游戏胜负的要素在创业过程中同样重要。  不想创业的游戏玩家不是好的投资人,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不仅是“吃鸡”的早期玩家,还分享了他的“吃鸡”感悟。绝地求生 X 创业  基本可以把一盘 30 分钟左右的游戏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局、发展、中盘、残局(前提是能
期刊
前阵子,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法院在淘宝司法网拍频道挂出了一套位于奉化市某地的房产,龙先生一下子就相中了。苦于流动资金不够,龙先生就与好朋友成先生合计了一番,两人拼凑了一下资金,共同出资购买。  拍卖很顺利,龙先生成功拿下写字楼。拍卖成功后,龙先生到法院签成交确认书时提出,想要将成先生的名字一并写入,没想到被法官拒绝了。  原来,这两人没有仔细看法院拍卖公告,在拍卖之前没有到法院办理联合竞买手续,竞拍结
期刊
去年刚刚拿下注册会计师的孙女士,不但职位晋升了,而且年收入也上了台阶,目前年收入60万元,在一家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爱人马先生和她同岁,40岁,是某公司中层领导干部,月薪3万元。儿子小马18岁,正在上学。夫妻双方父母身体健康,目前不需要承担任何赡养责任。家庭有两套住房,一套自住,已经还清银行贷款;一套投资用房,后期可以做儿子的婚房,月供6000元,还剩9年未还。家庭每月基本生活开销2万元(含儿子开销
期刊
如果把黄金投资品种比作一个大家庭,这家的顶梁柱就是“三兄弟”:老大是实物黄金,老二是账户黄金,老三是杠杆类交易产品。“三兄弟”各自有什么特点?“脾气秉性”如何?家庭老大:实物黄金  黄金家庭的“老大”是实物黄金,它是几千年来黄金最常见的展现形式,比如金条、金币、黄金饰品等,看得见、摸得着,物化形态很难改变。  黄金实物易于保存,千古恒定不变,还有特殊的延展性。一盎司黄金有31克左右,大概和小姑娘的
期刊
这一届世界杯,阿根廷、德国走了,西班牙走了,连连冷门让球迷连呼意外。网络赌球害人害己,深圳光明一男子将押车卖房的60万元赌球,输个精光。深圳警方表示,赌球团伙一般通过代理境外赌球网站、开设钓鱼网站等手段,从事非法赌球活动。  赌球为啥只输不赢?因为全是“深坑”。网警部门表示,95%的网络赌博网站是钓鱼网站,为吸引赌客,非法赌球网站推出“预言帝”、通过专业软件随时修改赔率,“庄家”赚了大钱,赌客血本
期刊
2012年5月,社交网站Facebook(脸谱)上市第一天,市场价值就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最赚钱的上市央企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价值换算成美元,大概也在 1000 亿美元上下。当年,Facebook 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才28岁。  可是Facebook上市的第一个星期就很不走运,股价比发行价下跌了16%。  股票有涨有跌,价格走势跌宕起伏,都是很正常的事。但那些在Facebook 上赔了钱的
期刊
去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有一条新闻很热:一位归国华侨在1973年存银行1200元,44年后家人去取时,加上利息一共只取出2684.04元。就因为他们没有理财,当年的一笔巨款贬值得“当时可以买套房,现在只能买张床”。财富就像猫一样,你越是对它好,它就越温顺,你越对它不好、不理睬,它同样也不理你。一个让人警醒的反面案例  厦门那笔颠覆了人们对银行存钱看法的存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厦门那位年近六旬的归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