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苯脲在高糖环境下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10、20 μmol/L格列苯脲处理MC3T3-E1细胞48 h后,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1)、骨桥蛋白(OPN)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格列苯脲浓度的升高,MC3T3-E1细胞的增殖率逐渐上升(P<0.05),凋亡率逐渐下降(P<0.05),COL-1、OPN mRNA和Bcl-2蛋白表达逐步升高(均P<0.05),Bax蛋白的表达逐步下降(P<0.05)。提示格列苯脲能够在高糖环境下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3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糖尿病肾脏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1)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2)22.26%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8.9
目的探讨眼眶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活动性Graves眼病(GO)以及评估糖皮质激素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和眼科收治的106例GO患者,以临床活动性评分(CAS)≥3或CAS<3分为活动性GO或非活动性GO,眼眶MRI T2-Mapping测量眼外肌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 T2RT)(ms)和肌面积(mm2),分析T2R
重庆地区计划妊娠夫妇标化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4.15%和5.02%。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职业、生育情况人群超重肥胖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渝东南地区、高年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待业计划妊娠妇女是进行孕前健康管理、控制超重和肥胖的重点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低促甲状腺素(TSH)与骨转换率增加、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相关;即便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TSH水平降低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亦出现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提示TSH具有独立于甲状腺激素而调节骨代谢的作用。TSH通过与破骨细胞上的TSH受体结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发挥骨保护作用。TSH对骨代谢调节作用的确立,进一步奠定
目的观察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糖皮质激素静脉治疗或联合眼眶放疗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8例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治疗前后畏光、流泪、眼睛疼痛、眼部软组织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复视等比较,对联合放疗组和单纯激素冲击治疗组眼部症状表现、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畏光、流泪、眼睛疼痛、眼部软组织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复视等均得到改善,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激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 050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检测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PTH、25(OH)D以及血清钙、磷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PTH与腰椎(r=-0.072,P=0.034)、股骨颈(r=-0.112, P=0.001
目的通过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全面分析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了解单次及多次131I治疗后Graves甲亢完全缓解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 125例在本科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男性614例,女性1 511例),平均年龄(39.8±10.2)岁。诊疗流程包括: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甲状腺最
目的探讨血Irisin水平与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参数的关系。方法招募175名上海市奉贤区40~60岁身体健康的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25 kg/m2,即可诊断超重/肥胖,19
期刊
维生素D(Vit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是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激素,参与骨骼和肌肉的各项生理功能以及多种代谢性骨病的发生发展。现代内分泌学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对VitD/PTH的认识,发现了VitD/PTH广泛的骨外作用,在甲状旁腺发生学和某些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和疾病谱方面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