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而建筑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说。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及安全结构,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参与建设各方必須视质量为生命,认真正确履行职责,杜绝违法行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建设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具有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庞大性和社会性以及产品的流动性、单样性、风险性和外部约束性的个性,而建筑工程质量受到设计水平、材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人员素质等多因素影响。
1、设计水平不高。目前,许多工程设计质量重视不够,出现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与图纸不吻合;部分工程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等情况。
2、施工通病严重。在施工中,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程、工种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部分施工现场人员未佩带安全帽等现象。
3、工程质量低下。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屋面漏水、厨房、窗户和外墙渗水、灰脱落、外观粗糙等问题。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1、质量意识淡薄。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事故不断发生。有的开发商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多,力量薄弱,对开发项目力不从心;有的开发商急功近利,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把质量放在应有的高度,过分依赖企业,使工程质量放任状态;有的开发商经营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
2、资质参差不齐。有的施工单位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还是人员都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仅仅凭借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揽到工程项目,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房屋。一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端正,利用自己的资质大量转包开发项目。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3、监管应付差事。个别监管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挂靠高资质,承接业务,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资质配备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利等现象,竣工验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材料质量低下。在原料供应上,一些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存在以次充好、沙子不上铁筛等现象,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用在基础上易诱发桩基偏位、用于顶部出现开裂渗透的现象。
三、明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和主体
(一)控制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在质量面前,监理和业主要实行一票否决权。
2、“以人为本”原则。提高施工者的素质,以人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3、“预防为主“原则。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
4、“科学、公正、守法“原则。管理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尊重事实、秉公办事和实事求是。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政府监管主体、建设单位主体和建筑工程施工主体三个方面。
1、政府监管主体。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包含客观和微观2个层次,客观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其正常实施,;微观层次是政府对具体的饿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
2、建设单位主体。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管理主要办法是工程监理,监理单位必须保证必须保证独立性。因此,监理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独立行使责任,对建设单位和社会负责。
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质量控制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是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既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政府部门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保证质量。
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工程质量目标
监理工程师应当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监理标准,明确监管的目标和标准。
(二)建立完善责任制度
监理单位进驻现场后,要完善制度,协调工作,落实责任。确定管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岗位人员签定责任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拟定相关工作程序;建立沟通协调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参与协商,杜绝质量隐患。
(三)严格控制原材料
质量监管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场地要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照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特别是对钢筋、水泥等原料要多源头、多渠道,对现场每批货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各个工程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施工单位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建设的技术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五)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一要高度重视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监管是强化监管、提高效能、解决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监管脱节,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要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对信息平台放映出的突出问题,通过监管手段及时给予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录入监管信息平台。
三要充分规划龙头作用。在规划现场放线和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先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四要建管和招投标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厉打击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出让资质以及代管、违法发包、人员不到位和安全措施不力等突出问题。
五要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和低价承揽工程等行为。
六要严格建筑执法,严厉查处执法。
(六)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要认真贯彻《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质量监督机构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严格个人执法资格。
建立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执法水平。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机构和人员要整改、降职和降级。
(七)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整理
企业要建立完整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保证企业施工质量,认真编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抓好施工过程中的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建筑企业只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紧紧围绕质量这一中心点,才能使企业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建设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具有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庞大性和社会性以及产品的流动性、单样性、风险性和外部约束性的个性,而建筑工程质量受到设计水平、材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人员素质等多因素影响。
1、设计水平不高。目前,许多工程设计质量重视不够,出现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与图纸不吻合;部分工程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等情况。
2、施工通病严重。在施工中,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程、工种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部分施工现场人员未佩带安全帽等现象。
3、工程质量低下。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屋面漏水、厨房、窗户和外墙渗水、灰脱落、外观粗糙等问题。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1、质量意识淡薄。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事故不断发生。有的开发商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多,力量薄弱,对开发项目力不从心;有的开发商急功近利,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把质量放在应有的高度,过分依赖企业,使工程质量放任状态;有的开发商经营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
2、资质参差不齐。有的施工单位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还是人员都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仅仅凭借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揽到工程项目,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房屋。一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端正,利用自己的资质大量转包开发项目。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3、监管应付差事。个别监管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挂靠高资质,承接业务,项目管理机构的人员资质配备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利等现象,竣工验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材料质量低下。在原料供应上,一些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存在以次充好、沙子不上铁筛等现象,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用在基础上易诱发桩基偏位、用于顶部出现开裂渗透的现象。
三、明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和主体
(一)控制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在质量面前,监理和业主要实行一票否决权。
2、“以人为本”原则。提高施工者的素质,以人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3、“预防为主“原则。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
4、“科学、公正、守法“原则。管理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尊重事实、秉公办事和实事求是。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政府监管主体、建设单位主体和建筑工程施工主体三个方面。
1、政府监管主体。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包含客观和微观2个层次,客观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其正常实施,;微观层次是政府对具体的饿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
2、建设单位主体。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管理主要办法是工程监理,监理单位必须保证必须保证独立性。因此,监理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独立行使责任,对建设单位和社会负责。
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质量控制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是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既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政府部门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保证质量。
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工程质量目标
监理工程师应当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监理标准,明确监管的目标和标准。
(二)建立完善责任制度
监理单位进驻现场后,要完善制度,协调工作,落实责任。确定管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岗位人员签定责任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拟定相关工作程序;建立沟通协调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参与协商,杜绝质量隐患。
(三)严格控制原材料
质量监管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场地要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照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特别是对钢筋、水泥等原料要多源头、多渠道,对现场每批货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各个工程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施工单位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建设的技术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五)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一要高度重视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监管是强化监管、提高效能、解决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监管脱节,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要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对信息平台放映出的突出问题,通过监管手段及时给予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录入监管信息平台。
三要充分规划龙头作用。在规划现场放线和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先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四要建管和招投标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厉打击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出让资质以及代管、违法发包、人员不到位和安全措施不力等突出问题。
五要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和低价承揽工程等行为。
六要严格建筑执法,严厉查处执法。
(六)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要认真贯彻《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质量监督机构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严格个人执法资格。
建立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执法水平。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机构和人员要整改、降职和降级。
(七)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整理
企业要建立完整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保证企业施工质量,认真编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抓好施工过程中的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建筑企业只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紧紧围绕质量这一中心点,才能使企业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