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出水”文化内涵解沽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芙蓉,是莲荷之别名。莲荷又称荷花。莲荷全身是宝,实用价值异常广泛,其根是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具有补中益气,祛淤生新之作用;莲花入药,其花瓣具有清热、祛湿、止血之功能;花心儿具有固肾涩精之疗效;莲蒂有助于清暑利尿;莲梗能通气、宽胸;莲子有助于清心、益肺、补脾、滋肾;青绿色的莲子心儿有助于清热、安神、强心、降血压;新鲜荷叶,性平,味苦,能解暑、清热,尚能煎汤代茶喝;干荷叶能开胃助脾,降血脂;莲壳是散淤治带的专药……故多年来,莲荷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莲荷功能繁多、疗效亦佳,所以,在中国养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广泛深入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l、因莲花又称荷花,“荷”与“合”为谐音,故一张画着两朵莲花的图案象征着“和睦相处”,“和和美美”。
  2、因“莲”与“连”为谐音,故一幅画着一个儿童拿着一条鲤鱼,旁边有几朵莲花的年画,具有“连年有余”的吉祥意义。
  3、在图案上画着一只喜鹊,其嘴里衔着果实站在一朵莲花的雄蕊上,则表示连过考试大关的喜讯。
  4、因荷花根盘而枝、叶、花茂盛,所以,一幅画着莲花丛生的吉祥图案,则表示“本固枝荣”,以用于祝福人世绵延、家道昌盛(韩振武《中国民间吉祥物》)。
  此外,在佛学文化上,莲花亦享有盛名。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莲华,是“莲花”在佛经中的美称。它是佛教的象征。传说,在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太子行七步,一步一莲华。在佛教的遗址、建筑与塑像上,到处可见到莲华。如:南印度阿旃陀石窟中,有一尊菩萨像,低眉垂目,凝视手中的一枝莲华,似在启迪众生要像莲华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除了在日常生活和佛学文化中的记载外,在诗坛与文坛中更有光彩夺目的不朽之作。
  如: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特别喜爱莲花,曾赋诗《爱莲说》一首,享誉古今。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设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爱莲说》是他所写的一篇仅有百余字的短文,但却写得言尽而意无穷。文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有志之士虽身处污浊环境之中,而不受污染的高尚品德。
  那么,该势为何命名为“芙蓉出水”呢?让我们再从该势的动作结构来看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一、两掌相叠于腹前,卷指、弹甲动作,有助于畅通手三阴、三阳之原、井穴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对“芙蓉出水”动作这样说:随着吸气,重心移于右脚,左脚跟提起;同时,两掌背相靠于腹前,掌指朝下;眼平视前方。
  继而左脚向左开步,两腿伸直,同时两掌由腕掌骨、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第三指骨依次卷曲、顺势弹甲(指甲)变掌分别向左右分开达于体侧;眼平视前方。
  研究表明,该动作既有助于刺激和畅通手三阴、手三阳原穴(肺经之太渊、心经之神门、心包经之大陵、大肠经之合谷、小肠经之腕骨、三焦经之阳池)。
  又有助于启动手三阴、手三阳之井穴(肺经之少商、心经之少冲、心包之中冲、大肠之商阳、小肠之少泽、三焦之关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强心益肺、润肠化结、通调三焦之效就迎刃而解了(见图1——6)。
  二、两腿下蹲成盘根步,有助于畅通足三阴、三阳之原、井穴
  习练者做“芙蓉出水”动作时,宜重心移于左脚,身体左转;同时,左掌随左臂内旋握拳,平摆至身体左前方。
  继而,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插步下蹲成盘根步,犹如莲花之根(藕),洁丽盘屈,喜水而不被水污染。
  研究表明,该动作之盘根步,有助于刺激和畅通足三阴和足三阳经脉及其原穴和井穴(见图7——1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收取和胃健脾、舒肝利胆、固肾壮腰等实效就不难理解了。
  而当左拳下落于左胯旁,右拳回屈收于右胸前,继而两掌根相靠呈莲荷状之势。其势是为了巩固、提高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的效果而有意安排的。
  总之,广大群众在习练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芙蓉出水”动作时,如能将上述文化底蕴与动作神韵融为一体,必将享受到理法合一、形与神俱、绘声绘色、心旷神怡,以达强身健体、尽终其天年之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记者:您家有几个孩子?  丰一吟(以下简称丰):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去年去世两个,一个是我大哥,一个是我弟弟。  记者:您大哥有多大?  丰:去年82;我弟弟是68。  记者:您都不像?70多岁的人。  丰:但毕竟刚生过病,要不然会好一些;现在出去都很吃力,已经很久没有出去了,联谊会搞活动我都没有夫,吃药也吃不好,刚打了点滴以后才好些。不过三月初到现在恢复得挺好的。  记者:您也画画,也搞创作吧? 
期刊
绝大多数古瓷收藏爱好者往往只是通过一大堆的古瓷鉴定书籍和接触有限的实物,来了解古瓷的外观特征,并依此进行判断真伪,但对其特征的成因却知之甚少。古瓷特征的成因均来自于其制作过程,可以说,古瓷最重要的鉴定要点就是其制作痕迹,可是,绝大多数收藏者对制作过程一无所知,这对于提高鉴藏水平是十分不利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青花瓷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他又怎么可能准确鉴定青花瓷呢?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
期刊
定烧的粉彩祝寿盘    定烧的粉彩祝寿盘,请先生释疑这个盘子本人看应到乾隆时的作品,但很多朋友看清未请先生释疑?  抱才:图片我看了。    咱们就先从图中文字说起。此盘正面黄花锦地,四开光矾红双勾“万寿无疆”填金彩,中心“团寿纹。周沿回纹,有蓝料。外壁不同写法的矾红”寿字。“盘底中心矾红方款”“陆义经堂”“周一圈文字”陆母汪太夫人六轶正庆。可知是陆家汪太夫人六十正寿庆典时定烧的。以中国封建社会之
期刊
巢湖石,产于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银屏山)、半汤(力峙山)以及散兵等地,因其具有太湖石的特点,早期曾被称作“银屏太湖石”。    巢湖石是碳酸盐岩受地质作用形成的多种造型石的总称。从外观上看,与太湖石极为相似,但它除具有太湖石的造型奇巧和“瘦、皱、透、漏”等共性外,还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其一、化石附着极为丰富。在巢湖石上常附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精美的化石本身也是一种观赏石,与玲珑剔透的巢湖石融为一
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青铜镜的铸制技术,自战国至唐代始终采用的是传统范铸法技术。所谓范铸法,是指用模制范、在范腔中铸器的方法。其模是用泥料制成,阴干后经焙烧成为陶质模;其范亦是用泥料在陶模上夯制出的泥范,需阴干后经焙烧成为陶质范。古代的青铜,一般是Cu-Sn-Pb三元合金。因铜镜合金的含锡量大多在20%以上,因此这种合金被称为高锡青铜。  采用古代青铜范铸技术铸制高锡青铜镜,其工艺流程为制模、夯制泥
期刊
藏品简介:高44.5cm口径25.6cm底径26直口微内敛,丰肩,鼓腹下收,足底露胎,底心一圈凹入,内釉白釉,上书“大明嘉靖年制”双圈楷书款。器外壁满绘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青花蓝中含紫, 鲜艳夺目。
期刊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其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或亲自捉刀镌刻,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紫砂壶能够摆脱民间惯用器皿而独立成为紫砂文化,其中文
期刊
寿山石雕是中国民间传统石雕的一朵奇葩,它作为可供欣赏、珍藏的手工艺品,要求从艺者能以“工”求“艺”、“工”“艺”结合,即在材质美的基础上,达到手工美和造型美的完美结合。  黄宝庆的《道家始祖——老子》,便属此类寿山石雕之经典。它仅高11.5厘米,通体为灰冻石,而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作者凭藉石材顶端居中呈玉质透明的暖黄色与大面积的冷灰色构成对比而相映成趣,把一位大智者的奇人奇相演绎得满目生辉。  这
期刊
“九龙”玉雕屏风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令人叹为观止的一部杰作。  此品为中国岫岩黄玉,耗时两年半制成,高为1.45米,长为2.61米,厚为0.12(含座)米,重约1吨(用6吨料制成),玉屏风浮雕画面约为4平方米,净雕画面为2.54平方米。  该艺术品雕刻工艺精湛,凸起部分高达8厘米之多,腾龙活灵活现,尽显生龙霸气,问衬祥云自然而流畅,尽显吉祥与神秘。整个艺术品充满祥和富贵又不失流动之美,实属难得之艺术大
期刊
(续上期)  四、意息互导形相伴  意念与呼吸相互诱导运使是此阶段的重点操作,但必须谨记在前期训练基础上身体动作应自然相随而伴。  “静息”,就是指对气息的控制与调节,具体而言则是指平静呼吸,使气息平静安宁。在健身气功的习练过程中,气息的调整往往被认为是气功练习中的一个小核心,在某种意义上,它不亚于调心。因此,我国古籍中就有“吐纳”之说,古人也多推崇从调息人手达到三调合一。练习健身气功,逐步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