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公众有扩大趋势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当下中国,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甚至还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
  底层社会是不是日趋固化?原因是什么?谁在沦落底层?社会流动上升的希望在哪?底层社会的舆情动向如何?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联合腾讯网、人民论坛网做了关于“谁在沦落底层”问卷调查,截止到2010年7月6日,共有1225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511人,总计12765人。
  
  “蚁族”和新生代农民工
  最有可能成为新底层
  “蚁族”(25.82%)和新生代农民工(24.95%)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
  
  学界对底层社会包括哪些群体尚无定论,一般是指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较少的群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底层人群(贫困的农民、下岗失业者等),您认为下列哪些人群可能成为新底层?列前三位的分别是:25.82%的受访者选择“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如蚁族”,24.95%选择“新生代农民工”,20.79%选择“失地农民、被拆迁户”。
  调查结果显示,昔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被列为可能成为新底层的首位,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来自农村的比例达54.7%,大多是“穷二代”。据人民论坛记者调查,“蚁族”大多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求职中往往处处碰壁,而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却常常能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农村到聚居村),生存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大不一样。
  “新生代农民工”则被列为新底层的第二位。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局。他们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度超过了农村。但是,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收入较低、技能偏低、缺乏住房和难以落户的障碍。让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融入城市有尊严地生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失地农民、被拆迁户”之所以被列为新底层,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得知,很多人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失地农民、被拆迁户在面对利益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利益受损,处于弱势地位。
  
  底层公众最大的特征是
  “为生存发愁”
  “为生存发愁”(24.05%)、“缺乏社会保障”(18.41%)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
  
  不同的人对底层有不同的标准,您心目中的底层公众突出的特征是什么?24.05%的受访者选择“低收入,居无定所,为温饱、生存发愁”,18.41%选择“缺乏各项社会保障,难以获得各类组织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公众首先是从经济角度、生存层面考量底层公众的特征,其次才是政治影响力、维护自身权益层面。由此可见,提高底层公众的收入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今年7月1日起,河南、深圳、陕西、安徽、海南等省开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除深圳外,其余各省均在20%以上,其中海南一类地区工资增幅为31.7%,位列全国之首。
  今年共有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一直注重加强对底层公众的关怀,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各个层面上向底层公众倾斜。一方面,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各种补贴的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我国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种粮所得极为有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比如,我国政府多次上调最低粮食收购价格。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的底层公众相当庞大,而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获得巨大成就,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来讲,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要解决我国底层公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底层公众在扩大?
  92.80%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有扩大趋势,33.53%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有机会,但是不多”
  
  您认为底层公众是否有扩大的趋势?92.80%的受访者认为“有”,6.34%认为“说不清楚”。
  为什么有高达92.80%的受访者认同底层公众有扩大的趋势?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有很多人表示,过去认为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一部分工人、农民、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等。而如今,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知识青年、城市被拆迁户等等也被人们看做底层中的一员。可见底层公众的规模扩大了。
  由于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在贫富差距日趋拉大的同时,底层公众的基数不断扩大。其次,由于底层公众的相对剥夺感日益强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于底层公众扩大的认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您觉得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机会多吗?65.90%的受访者选择“几乎没有机会”,33.53%选择“有机会,但是不多”,0.58%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几乎没有机会?受访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欧阳斐指出,不少人对于底层公众的前途悲观,是因为改革开放早期机会太多,许多人能迅速脱颖而出。其实现在虽然机会少了些,但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当前中国没有所谓的贵族,阶层更没有固化,仍有很多机会,留学海外的精英回国发展已成趋势便是明证。
  底层公众不能向上流动,您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5.23%的受访者选择“收入分配不公”,23.22%选择“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只有5.30%选择“个人因素为主,比如不努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等”。
  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把底层公众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外因。但也有学者指出,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每个人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现在的心理失衡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比较,有了更多的相对剥夺感,但我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你必须正视,而不是一味的将自身的困境归咎于体制机制。
  底层公众面对利益受损时,你支持采取哪种方式应对?26.02%的受访者选择“以身抗争、宁折不屈”、22.88%选择“自力自强,改变境遇”,分列选项第一、第二位。 “以法抗争,相信法律是公正的”位列6个选项的倒数第二,有12.5%的受访者选择此项。
  不信法律信上访,这可以在近年来频发的越级上访中看出端倪。当前,打官司由于费用太高、过程漫长等,让不少底层公众失望,转而“以身抗争”,维护自身的尊严。有受访专家指出,总体上看,当前社会利益冲突处于高发期,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底层公众维权表达机制不畅,因此亟待建立有效的维权制度安排,使社会底层维权能够有效而且低成本。
  22.88%的受访者选择“自力自强,改变境遇”,列选项第二位,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许多人认为当前通过个人的奋斗与努力,仍是改变生存状态的主要方式。
  
  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梯子
  “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5.7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9.76%)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19.65%)分列前三位
  
  要想让底层公众有向上流动的希望,关键要靠什么?25.72%的受访者选择“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9.76%选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9.65%选择“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同保障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底层公众向上流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专家强调,当前最可行的是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让底层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每一項权利,对接的都是现实的收入和利益。有识之士呼吁:让社会空气湿润一点。社会空气何以湿润?最基本的润滑剂就是公平正义得到捍卫,使人不至于失去希望。当前,除了制造“跳楼秀”之类的事端,底层公众似乎已经很少能够进入“社会主流”的视线。我们希望能够给予底层公众更多的关注,给他们打开更多的向上之门,给他们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各阶层之间才能共享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发展成果。(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其他文献
我在某局当局长,级别是正处级。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是达到这个级别确实不容易,这是我奋斗二十余年才取得的成果,其酸甜苦辣自己最清楚。我刚升职的时候,级别是副股。然后是正股、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细算一下已经走过了五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取得的。所以,我格外看重珍惜级别,对级别情有独钟。   在我们局,级别就是利益。利益是一个核心问题。与利益挂钩最为紧密的就是级别。比如我们局,确
期刊
人民论坛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去记录“草根”生活?  陈博君:中国平民的生存状况,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最实的民情。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我从几年之前,就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忱的人文情怀,开始着手对平民阶层各具代表性的生存案例进行深入调研和细致采访。  这些口对口的真实叙述,语气平静、情节平淡、经历平实,但是,平静中隐含着对命运的坚忍,平淡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激情,平实中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期刊
调研背景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然而,近期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学历造假等事件频发,校园诚信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期刊
这里的“方”,指的是“政治纪律”  习近平同志的“踱方步”,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新演绎、新发展,既具有理论上的严谨性,也具有实践上的现实指导性,观点新颖,切中时弊。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方”,指的是“规矩”,或者说是“政治纪律”。(网友:两江居士)  “踱方步”,还需要群策群力  “踱方步”并非要求我们关起门来“冥思苦想”,更不是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既需要领导班子集体去酝酿,又需要请专家出
期刊
《最草根生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5日  内容简介:作者历经10年时间的深入采访,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上百位不同身份的中国平民的原生态生存故事。本书选取的32个故事不仅使我们对中国平民的生活有了直观、真切而又鲜活的了解,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回味的世相百态。    去年九月,杭州满觉陇早桂初绽,秋意渐起。由于一次会议,我偶然读到了一部名为《最草根生活——一位基层
期刊
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帮扶救助孤儿,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河南省荥阳市在关心广大少年儿童群体的同时,把孤儿当做社会弱势群体最困难的弱势者,对少年孤儿的健康和成长倾注了更多精力,把孤儿帮扶救助纳入创建“全民慈善城市”重要内容之一。  荥阳市现有未成年孤儿212名,其中父母双亡孤儿59人
期刊
张建中先生的中国画都是大手笔、大气象的作品。只要看到他作品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他的山水画,尚实高古,以学养为基底,又不失其正,通篇有着一股非凡的“气象”,而且是震动心灵的那种气象。这种“气象”,既是他的风格,又是他的“心迹”,更是张氏作品的“画魂”。品评中国画,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的就是这种“气”和“象”。  我们知道,“气”,是中国美术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并常常游历于艺术家及作品及其“之
期刊
许全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地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老祖宗”,常说“老祖宗”不能丢。这当然正确,但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还有中国自己的“老祖宗”呢?我认为中国自己的“老祖宗”,那就是老子、孔子、孙子、荀子、张载、朱熹、王阳明、王夫之、孙中山等先哲。承认中国自己的“老祖宗”,并不排斥马克思是“老祖宗”,更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倘
期刊
30余年来,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利益格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深刻变动,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急剧分化。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新底层社会”呈现扩大化趋势。  与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公众相比,“新底层公众”群体构成更为复杂、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期望值高、利益诉求表达强烈,典型群体有农民工二代、大学生“蚁族”等。  “新底层公众”一无资本、二无权力、三无“关系”、四无声望,但大多怀
期刊
朱 力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石秀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人民论坛:当怀抱梦想的底层公众遇到流动的“天花板”的时候,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力:依笔者之见,底层社会群体在经济上是最贫困的人,在政治上是小人物,在社会上是无声望的人,在心理上是最自卑的人。他们是社会公正的阳光照射不到的群体。这一概念比我们现在用的弱势群体的概念更加宽泛。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