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 EBP-α)基因诱导肝纤维化小鼠体内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差异.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均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于造模第1周经尾静脉分别注射表达C/EBP-α的腺病毒载体(Ad-C/EBP-α)、PBS、腺病毒空载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C/EBP-α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标本中汇管区周围和远离汇管区部位肝血窦内皮结构.用TUNEL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天狼星红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来检测小鼠的肝纤维化情况.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正常组C/EBP-α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内.造模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EBP-α表达量均减少.治疗组C/EBP-α表达量升高,主要表达于肝血窦间隙和血管周细胞.造模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肝血窦结构扭曲,血管壁增厚,肝细胞变性,出现大量脂滴.治疗组内皮细胞血管壁增厚程度较造模组有所降低.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天狼星红阳性染色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10±0.03)%、(5.81±0.32)%、(2.32±0.45)%、(6.34±0.81)%、(6.10±0.92)%,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07±0.00) μg/mg、(0.69±0.10) μg/mg、(0.19±0.06) μg/mg、(0.56±0.03) μg/mg、(0.64±0.08) μg/mg,α-SMA阳性染色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50±0.03)%、(5.30±0.52)%、(2.15±0.29)%、(5.53±0.43)%、(5.42±0.25)%,TUNEL阳性染色细胞数分别为0.25±0.08、0.15±0.02、7.10±1.53、0.13±0.03、0.18±0.07,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4、148.29、292.43、140.25,P均<0.05),其中正常组与造模组、造模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天狼星红阳性染色细胞=-52.54、-16.20、-10.60、-7.99,t羟脯氨酸含量=-168.00、11.53、11.07、12.54,tα-SMA阳性染色细胞=-24.77、-13.82、15.94、18.37,tTUNEL阳性染色细胞=3.26、-11.91、-11.95、-11.88,P均<0.05),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造模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鼠肝组织中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主要位于肝血窦间隙和血管周围,与α-SMA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较一致.结论 C/EBP-α基因能有效缓解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主要与诱导HSC凋亡有关,而对肝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

其他文献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结肠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致使肠壁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IC常发生于伴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采用扩血管、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推测其发病可能与患者血凝状态异常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I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凝状态,探讨高凝状态在IC发病中的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
期刊
期刊
2014年11月30日上午,《中华消化杂志》编委换届会议暨第九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召开,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的领导,以及近80位第九届编委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主持,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教授,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分别致辞。他们高度赞扬了《中华消化杂志》在引领学术导向和提升编校
期刊
期刊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在调节肝纤维化方面的差异.方法 分别从Sprague-Dawley大鼠骨髓、脂肪分离纯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采用0.4 μm Transwell小室半透膜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将第3代ADSC、BMSC与肝星状细胞(HSC)共培养,另将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与HSC共培养作为阴性对照组,单独HSC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包括UC,CD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IB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血便、腹痛、体质量减轻等.本研究从遗传、易感基因、微生物、免疫、抗菌药物、NSAID、阑尾切除术、维生素D、饮食、卫生学假说和其他等方面来阐述儿童IBD病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对诱导和维持中重度CD患者深度缓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接受IFX治疗的26例中重度C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4、30周时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白蛋白)、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CDAI)、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深度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