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让文章更富文采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用即真理。——〔美〕威廉·詹姆斯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巴 金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引擎
  这是一道名言材料作文题。两则名言放在一道作文题中,互相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或互为补充。
  我们来分析这两则名言。第一句话中“有用”可以理解为对我们实用、有利;“即真理”,表明态度是肯定的、赞扬的。第二句话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是靠吃米活着的,不吃米会饿死,所以米对我们很重要;第二个层次,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还要靠追求、靠精神活着。这里“米”可以理解为物质。两则名言联系起来,讨论的共同话题是:物质和精神哪个更重要。另外,两则材料又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生活中我们既要摄取物质食粮,又要摄取精神食粮。由此,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1.物质和精神,物质更重要;2.物质和精神,精神更重要;3.物质和精神对我们都很重要。
  准确立意是写作的前提,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但是,立意审准以后,在行文时可以巧用一些渲染技巧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如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说理。在议论文中,为了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可采用比喻说理。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就大量运用比喻说理。为了使议论文语言更具气势,可采用排比论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中用到排比论证,使得说理有排山倒海之势。另外,为了使说理深刻,还可在行文时运用引证法,使得说理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
  原文在线
  赏花品果两相宜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不同的事物,人们往往态度也不同。正如物质与精神哪个更重要,同样难以回答。于我而言,我既要物质生活,也要精神追求,正所谓:赏花品果两相宜。
  (用俗语开篇,形式较为新颖。)
  哲学有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和意识相辅相成。物质给人继续前行的动力,意识则给人指明扬帆起航的方向,二者缺一不可。
  (从哲学角度阐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偏离了文章主题。)
  《管子》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样,没有物质的支持,任何精神上的追求都将是空中楼阁。总会有人在你梦想环游世界时提醒你水电费又该交了,也总会有人在你向往诗意生活时冷冷地告诉你:生活还得脚踏实地。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一个馒头显然比一本名著更重要。
  (本段换取事例论证会更有说服力。)
  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但如果我们只有一块或者半块面包呢?生活的大树需要物质营养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精神追求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引用论证后建议加入时事素材,会更有说服力。)
  周星驰在某部电影里曾说过,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两样!马云也曾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即使身为普通人,也要以物质为垫脚石,努力去触摸天边的那一轮圆月,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查尔斯一样。努力之后即便一无所获,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没有虚度。”
  (此段语言优美,思想深刻,但是谈论的话题是追求梦想,与论点有偏差。)
  物质是果,精神是花,虽各有不同,却都生长在生活的大树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辛勤浇灌,让它们绽放出各自炫目的光彩。
  问题诊断
  首先,这篇文章的思想较为深刻,能比较全面地理解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值得肯定。但是说理缺少例证,缺少与热点时事的联系,显得比较空洞。这也反映了当下许多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写作文像是做问答题,文章缺少现实意义。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意识。
  其次,文章语言较为流畅、准确,但是缺乏修辞修饰,为了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可以巧妙运用修辞来渲染文采。
  最后,文章结尾可以稍加变化,可改为:一味地追求物质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层层深入的说理论证会使论证更有力,更严谨。
  精耕细作
  赏花品果两相宜
  ◎冯振华
  一棵鲜花盛开的树与一棵硕果累累的树,你更喜欢哪一棵?答案因人而异。正如物质与精神哪个更重要,同样难以回答。于我而言,我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同等重要,正所谓:赏花品果两相宜。①
  如果生活是一条船,那么物质支持便是船上的生活用品和汽油,而精神追求则如船上的指南针。前者是人继续前行的动力,后者则指明扬帆起航的方向,二者缺一不可。②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样,没有物质的支持,任何精神追求都将是空中楼阁。作为人,作为一个生命,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一个馒头显然比一本名著更重要。
  某记者曾经上街采访老百姓:“你幸福吗?”一个农民工不愿意回答,记者强问,他只好应道:“我姓曾。”对于一个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来说,生活的艰辛、收入的微薄、生活的困苦,是日日萦绕心头的难题,你问他“幸不幸福”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他实在觉得太过遥远。③
  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物質固然重要,精神同样不可或缺。对金钱和利益充满执念,势必沦为物质的奴隶。38元一只的天价大虾拷问的是人性,更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问题奶粉、电信诈骗、食品安全……世俗社会里,总有人对物质趋之若鹜。他们对物质的执念,损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④
  用一块面包换水仙花的人是睿智的。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把自己捡破烂挣得的100元零钱捐给地震灾区,赢得人们的尊重;香港富豪邵逸夫,在大陆捐建数百所逸夫楼,受到人们的赞扬;“兰小草”王珏每年从小诊所的收入中拿出2万元,默默地捐出,获得世人的敬仰。邓稼先抵制物质诱惑,坚持回国效力,千古流芳。认为精神胜于物质的人是可敬的,认为物质重于精神的人是庸俗的。物质不论多少,只要精神常在,你生活的世界将会处处春暖花开。⑤
  物质是果,精神是花。没有了果,生命何以延续;没有了花,世界将是多么单调。我们要做的就是辛勤浇灌生命之树,让物质和精神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
  ①首段亮明观点,语言优美、简洁,立意切合题意。
  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恰切地说明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点明文章主旨。
  ③引用名言,并举了采访路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物质非常重要。
  ④增加了典型事例,穆罕默德的引言才会显得更具说服力。
  ⑤将拾荒老人、邵逸夫、“兰小草”的事例,以排比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彰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升格总结
  文章立意准确,切合题意。比喻论证说理生动具体。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说部分先说追求物质,再说不可只追求物质,还要有精神追求。文章旁征博引,引用《管子》和穆罕默德的话,为文章增色不少,不仅使文章论证有力,更加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
期刊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人太多感慨,值得细细品味。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文章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  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
期刊
花开花落,草枯草荣,鹰飞鱼游,莺歌燕舞,万物各美其美,静观深感生机盎然;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得失进退,开合收放,人生千姿百态,唯有深悟才能获得真谛。观天地万物,看世间万象,感悟自然与人生哲理,能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正能量。  舍 枝  ◎林清玄  冬日将尽,我在花园里整理花木。  一整年来,开花的草木都已努力地开过了,不会开花的树木也尽力地翠绿过了,在岁末,一切都已含藏,落叶飘零,蓄势待发。  面
期刊
青春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磨难越多,越显光彩;青春是山顶傲然挺立的孤松,风雨越猛,身姿越挺;青春是人生途中必经的驿站,青春是英勇无畏,九死不悔的信念!时光匆匆,我们又怎能辜负青春?  青春途中,困难艰苦是必定存在的。然而这又如何?青春就是一股向上的志气。青春之典中,从无“退缩”一词;青春之誓中,从无“害怕”一语。因为愿意,所以奋起;因为愿意,所以追寻。只要明天还在,只要末日不来,再大的困难,又岂能
期刊
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那么逻辑性则是议论文的生命。只有在论点提炼、框架布局、推理论证和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逻辑性,才能让议论文的结构更严谨、说理更严密,实现文章内容上的整体性、连贯性,从而让文章扣题更紧,阐述的道理更透辟、更深刻。  一、整体布局上环环相扣。一般说来,议论文本论部分的每一个层次既能言之成理,又环环相扣,确保文章结构清晰,浑然一体。  二、语言表意上明确集中。议论文的主体
期刊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一、让论据的叙述与论点一致  在叙述论据的时候,要做到定点叙述,即把叙述的重点定向于论点。巧妙粘连论据与论点的第一步就是精心选择论据,在此基础上寻找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共同要素,在叙述论据时就只涉及这些要素的内容,而不要枝蔓横生,这也就是弄清写论据时要叙述些什么。  二、运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一个26岁的青年在某地攀爬大楼失手坠亡。这个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青年,在多个视频直播网站陆续发布自己攀爬地标性建筑的视频,粉丝超百万。他坠亡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有人借“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其点赞,有人以淡泊名利告诫后人,也有人以与人为善的精神缺失批评粉丝、媒体和广告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
期刊
入乎其内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那么,高中生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呢?不妨到唐诗宋词中去寻找灵感。  许多唐诗宋词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就以宋词《雨霖铃》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期刊
卢永根: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卢永根,男,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永根长期奋斗在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为农业和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获“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
期刊
事件概述  继2018年1月5日合肥女子罗某扒阻高铁车门事件后,1月11日又发生了一起乘客阻拦高铁车门事件。一趟从兰州开往上海的高铁停靠在宝鸡南站时,一名从兰州上车的女子突然拦在车厢门口,不顾周围乘务人员及警察提醒,执意站在高铁列车车门处打电话,阻拦列车发车,原因是其与丈夫在列车上吵架,丈夫在列车停靠宝鸡南站时突然下车,女子希望丈夫赶紧回到车上,所以拦在了车厢门口,车站派出所已介入调查。  面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