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对于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中建二局目前在施第一高度、湖南省在建第一高度——长沙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经理丁威来说有两件喜事,一件是该项目两栋高度分别为452米和315米的超高层塔楼及首段逆作区域全部冲出了地平线,另一件就是他本人又被评为了中建总公司的劳动模范。
对于已经获得的荣誉,丁威似乎看得很轻,但对于就位于办公楼下的那片依旧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却有他最为深深的牵挂。
身先士卒一老兵
从深圳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从北京再到长沙;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再到中建二局保华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局装饰公司总经理、局湖南大区总监、局西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长沙国金中心项目经理,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数座超高层施工管理经验,相对长沙国金中心项目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来讲,丁威可算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成为了局目前在建第一座超400米项目的合适人选。
长沙国金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总用钢量超过20万吨,基坑深度-42.5米,全国唯一一座超400米超高层建筑无桩基大筏板基础,三个呈“凸”字形的既有高层建筑嵌入基坑边缘,施工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全国罕见。面对这样的形势,丁威似乎成竹在胸,施工组织策划、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策划、分部分项施工策划、技术重难点策划,一切都在紧张而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平静沉稳的表象下,是丁威内心的不安,因为他清楚自己所要面对的是紧张的工期、狭窄的场地、高难的技术以及一个太过年轻而大部分又没有超高层施工管理经验的年轻团队。
项目开工后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大筏板基础施工。作为全国唯一一座没有桩基础的超高层建筑,长沙国金中心的筏板平均厚度在5米以上,局部达7米以上,作业面近两万平方米,这对混凝土的连续浇注质量控制、养护技术的保证、一百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强度以及人员车辆的调度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此时的天公也似乎在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毅力,本来就有火炉之称的长沙在开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滴雨未下,持续40多度的高温炙烤着每一位参战人员的耐力极限。据同事们回忆,那段时间,每天到很晚都能在现场看到丁威的身影,而到了第二天很早仍看到他依然在忙碌,中午要等到工人都换完班了才去吃饭,就这样熬了五天五夜,他说话的声音都带着沙哑,脸也被紫外线晒得黝黑,人更是瘦了一圈。即使在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下,他也没有忘记叮嘱值班人员给现场的施工人员送水送药,也没有忘记询问一下在现场遇到的每一位工友身体有没有出现不适。一位丁威身边的同事说:“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大家确实能够感受到从他那里传来的一丝清凉和他那不敢片刻放下责任与使命的精神。”
真诚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在他的感染下,全体管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工人的积极性即使在烈日之下也丝毫不减,甚至连业主、监理也都被深深地打动,从而没有丝毫懈怠。就这样,五天五夜,五万多方混凝土,百余台施工车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顺利结束,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降本增效一好手
工程是干出来的,效益是算出来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这里省一点,那里降一点,最终这个数字肯定是惊人的。这是丁威多年来管理项目的心得。
在一年的地下施工阶段,由丁威根据现场需要倡导实施的新技术就有十几项。逆作区施工栈桥,项目技术人员讨论论证许久没有定论,丁威最终拍板决定使用贝雷架式钢结构,仅这一项就比常规形式节约成本近200万元,且坚固平整、结实耐用。预留土方区域采取双向逆作施工,不仅使地上部分结构施工能够提前60多天展开,而且以正式梁板结构起到的换撑作用,免去了内支撑临时构件的搭设和拆除,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工地废弃物的排放。采用湖南省房建领域首例直径40 mm粗大钢筋半自动化设备。该型号钢筋每米重10公斤,现场采用12 m原材,每根原材重量达到120公斤,通过半自动化传送、切割、套丝设备,有效地保证了40 mm钢筋的切割和套丝质量,避免了人工搬运,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超厚超大墙柱轻型铝合金方通龙骨、承插式和轮扣式新型支撑体系、工具式单侧支模体系、新型爬模+智能升降平台体系以及岩隙水收集储备应用体系,都无一例外地深深打上了丁威的烙印。
攻坚克难一专家
长沙国金中心项目的施工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丁威及其管理团队也时刻遭遇着诸多的困局和挑战。
该工程在建设之前,坑顶3栋既有高层建筑以“凸”字型嵌入基坑边缘,如果按照传统由上而下挖地基的方式,必然会对这些既有建筑的地基和主体有所影响,这成为了项目全面展开的第一个“拦路虎”。为此,丁威和他的技术团队经过多次研究与论证,最终确定了“深大基坑中心岛顺逆工法”分期施工:在土方开挖及支护时,预留既有建筑旁边的土台,先施工地下室中心岛。待地下室中心岛施工与地面持平时,采用对顶支撑的方法,在既有建筑与地下室中心岛之间搭起一座“支架”,再将支架下方的土台挖去。这种“由上而下”的方法,既不影响既有建筑的安全,又能将项目地基完全打牢,还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案对三栋既有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逆作区的施工已全面展开。
2013年的11—12月,由于夏季长期的高温干旱,使长沙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严重枯水季,大量需要外运进来的沙石由于湘江航道无法通行出现严重匮乏,市场混凝土供应量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建筑工地停工。那时的丁威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项目作为湖南省和局重点工程在自己肩上的分量。连续几个星期,他都奔走在湘江下游的几个沙石供应商的料场,奔走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现场,要求增加供应量,硬是将搅拌站原本只有500立方米/天的供应量提升到2 000立方米/天,保证了工程前期的顺利推进。
面对这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巨无霸,望着办公楼下那片在日益长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看看身后那上百个忙碌的身影,丁威的目光深邃而坚定,日出日落,他期待着属于他和他的团队的收获季。
(责任编辑:郝幸田)
对于已经获得的荣誉,丁威似乎看得很轻,但对于就位于办公楼下的那片依旧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却有他最为深深的牵挂。
身先士卒一老兵
从深圳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从北京再到长沙;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再到中建二局保华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局装饰公司总经理、局湖南大区总监、局西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长沙国金中心项目经理,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数座超高层施工管理经验,相对长沙国金中心项目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来讲,丁威可算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成为了局目前在建第一座超400米项目的合适人选。
长沙国金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总用钢量超过20万吨,基坑深度-42.5米,全国唯一一座超400米超高层建筑无桩基大筏板基础,三个呈“凸”字形的既有高层建筑嵌入基坑边缘,施工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全国罕见。面对这样的形势,丁威似乎成竹在胸,施工组织策划、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策划、分部分项施工策划、技术重难点策划,一切都在紧张而又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平静沉稳的表象下,是丁威内心的不安,因为他清楚自己所要面对的是紧张的工期、狭窄的场地、高难的技术以及一个太过年轻而大部分又没有超高层施工管理经验的年轻团队。
项目开工后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大筏板基础施工。作为全国唯一一座没有桩基础的超高层建筑,长沙国金中心的筏板平均厚度在5米以上,局部达7米以上,作业面近两万平方米,这对混凝土的连续浇注质量控制、养护技术的保证、一百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强度以及人员车辆的调度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此时的天公也似乎在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毅力,本来就有火炉之称的长沙在开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滴雨未下,持续40多度的高温炙烤着每一位参战人员的耐力极限。据同事们回忆,那段时间,每天到很晚都能在现场看到丁威的身影,而到了第二天很早仍看到他依然在忙碌,中午要等到工人都换完班了才去吃饭,就这样熬了五天五夜,他说话的声音都带着沙哑,脸也被紫外线晒得黝黑,人更是瘦了一圈。即使在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下,他也没有忘记叮嘱值班人员给现场的施工人员送水送药,也没有忘记询问一下在现场遇到的每一位工友身体有没有出现不适。一位丁威身边的同事说:“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大家确实能够感受到从他那里传来的一丝清凉和他那不敢片刻放下责任与使命的精神。”
真诚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在他的感染下,全体管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工人的积极性即使在烈日之下也丝毫不减,甚至连业主、监理也都被深深地打动,从而没有丝毫懈怠。就这样,五天五夜,五万多方混凝土,百余台施工车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顺利结束,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降本增效一好手
工程是干出来的,效益是算出来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这里省一点,那里降一点,最终这个数字肯定是惊人的。这是丁威多年来管理项目的心得。
在一年的地下施工阶段,由丁威根据现场需要倡导实施的新技术就有十几项。逆作区施工栈桥,项目技术人员讨论论证许久没有定论,丁威最终拍板决定使用贝雷架式钢结构,仅这一项就比常规形式节约成本近200万元,且坚固平整、结实耐用。预留土方区域采取双向逆作施工,不仅使地上部分结构施工能够提前60多天展开,而且以正式梁板结构起到的换撑作用,免去了内支撑临时构件的搭设和拆除,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工地废弃物的排放。采用湖南省房建领域首例直径40 mm粗大钢筋半自动化设备。该型号钢筋每米重10公斤,现场采用12 m原材,每根原材重量达到120公斤,通过半自动化传送、切割、套丝设备,有效地保证了40 mm钢筋的切割和套丝质量,避免了人工搬运,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超厚超大墙柱轻型铝合金方通龙骨、承插式和轮扣式新型支撑体系、工具式单侧支模体系、新型爬模+智能升降平台体系以及岩隙水收集储备应用体系,都无一例外地深深打上了丁威的烙印。
攻坚克难一专家
长沙国金中心项目的施工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丁威及其管理团队也时刻遭遇着诸多的困局和挑战。
该工程在建设之前,坑顶3栋既有高层建筑以“凸”字型嵌入基坑边缘,如果按照传统由上而下挖地基的方式,必然会对这些既有建筑的地基和主体有所影响,这成为了项目全面展开的第一个“拦路虎”。为此,丁威和他的技术团队经过多次研究与论证,最终确定了“深大基坑中心岛顺逆工法”分期施工:在土方开挖及支护时,预留既有建筑旁边的土台,先施工地下室中心岛。待地下室中心岛施工与地面持平时,采用对顶支撑的方法,在既有建筑与地下室中心岛之间搭起一座“支架”,再将支架下方的土台挖去。这种“由上而下”的方法,既不影响既有建筑的安全,又能将项目地基完全打牢,还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案对三栋既有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逆作区的施工已全面展开。
2013年的11—12月,由于夏季长期的高温干旱,使长沙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严重枯水季,大量需要外运进来的沙石由于湘江航道无法通行出现严重匮乏,市场混凝土供应量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建筑工地停工。那时的丁威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项目作为湖南省和局重点工程在自己肩上的分量。连续几个星期,他都奔走在湘江下游的几个沙石供应商的料场,奔走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现场,要求增加供应量,硬是将搅拌站原本只有500立方米/天的供应量提升到2 000立方米/天,保证了工程前期的顺利推进。
面对这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巨无霸,望着办公楼下那片在日益长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看看身后那上百个忙碌的身影,丁威的目光深邃而坚定,日出日落,他期待着属于他和他的团队的收获季。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