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RT-PCR检测活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逆转录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甄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菌)死活状态的定量方法.方法 根据单增李氏菌hly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后,提取菌体mRNA,通过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反应;产生的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鉴定.进一步评价逆转录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后,对20份模拟双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本实验所建立的逆转录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准确、特异地检测单增李氏菌,其他菌株和失活的单增李氏菌均无阳性结果出现;该方法检测纯菌和模拟样本的灵敏度分别可达到10 CFU/ml和1000CFU/ml;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20份模拟样本进行检测,其中10份含有活性单增李氏菌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他含有失活单增李氏菌的5份样本和其他致病菌的5份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文建立的检测活性单增李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实用性强,可进行定量分析,为食品安全监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较好的分析手段和完整的数据。

其他文献
尼帕病毒(Nipah vires,NiV)为副黏液病毒,Henipavims亚属,单股负链RNA病毒,不分节段.人感染NiV后病死率达4|D%~70%,因此,NiV被列为最危险的生物安全4(P-4)级病原.NiV共有6个结构基因,其中N基因高度保守且高效表达,因此被广泛用于Ni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
为促进我国免疫诊断与疫苗技术的发展,加强有关学科的经验交流和沟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决定于2009年10月在贵阳召开第四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
期刊
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中,检测鼓室注射TLR4抗体对内耳HsP70及血清免疫球蛋白、C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可能的发病机制。
期刊
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产生由其产酶基因所控制.细菌染色质上Amp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C和多种调控基因ampR、ampD和ampG等。
期刊
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异源物质,接种人体后易引起过敏副反应.因此残余OVA含量检测是生物制品尤其是以鸡胚为培养基质的流感疫苗生产过程中必须监控的指标之一[1].本研究在建立定量检测OVA双抗体夹心ELISA两步法后,对此方法进行优化,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一步法.通过与德国Seramun试剂盒对比,考察此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期刊
目的 设计多型别HCV-E1表位复合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探讨其在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与诊断试剂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比较HCV-E1包膜糖蛋白B细胞表位序列,选取几个代表性基因型的中和性优势抗原表位,再结合泛DR辅助性T细胞表位(PADRE),构建含有不同HCV型别E1表位抗原基因和通用T辅助细胞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HCV 1a、1b、2a、3a、4a和6a等基因型E1中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的影响程度,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胞膜主动外排系统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 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adeR和ade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1],其病变部位存在大量的CMV DNA,并且,CMV感染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影响宿主的脂肪代谢,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导致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堆积,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基础,然而,CMV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用CMV临床分离株体外感染主动脉细胞,观察感染后细
期刊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W83和ATCC33277株侵入在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作用中的影响,及在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转录和翻译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P.gingivalis侵入内皮细胞模型,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P.gingivalis侵入前后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变化;RT-PCR和mRNA比色定量法检测内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IFN-γ和IL-6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E1.ISA及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人MM肿瘤细胞KM3在IFN-γ和IL-6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作用前后BLJy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lFN-γ和IL-6促进KM3细胞BLyS的表达水平;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