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辨汗识病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出汗,是由于阳气蒸发阴液所致。正常的汗出,能引领暑热之邪外出,是防止热邪伤身的一条途径。而出汗过多则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学理论认为,汗属津液,其生成和排泄涉及人体的多个脏腑。饮食水谷入胃,经脾的运化传输,将生成的津液输送到全身。肝主疏泄,使气行正常,促进了津液在体内的循环运行。心主行血,津血同源,因此心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了津液在体内能否正常运行。随年龄增长,机体的功能逐渐减弱,会导致津液运行及代谢的失常,容易引起汗出异常。
  出汗太多会导致精气耗损,造成脏腑功能的损伤,出现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症状。如肺气虚则出现精神倦怠、容易感冒;心血虚则脸色苍白、失眠多梦;脾胃虚则不思饮食、腹胀便溏;肝血虚则心烦易怒、眼干模糊;肾阴虚则腰酸腿软、气短乏力。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 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 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 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 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 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 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分〗
  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按气味辨别〗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其他文献
装载机变矩器油温升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故障。一般来说,变矩器的油温应为80~90℃,最低不得低于65℃,最高不得高于120℃。过高的油温会引起变矩器油液产生气泡、氧 Loader tor
本文在研究中以锅炉水质检测为核心,分析锅炉水质检测中的问题,明确检测方法,提出锅炉水质检测优化途径,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酒渣鼻俗称“红鼻子”,是由于螨虫侵入鼻部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引起的。   现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疗法:   芦根竹茹粥:取鲜芦根150克,竹茹20克,粳米60克。将芦根、竹茹用布包好同粳米煮粥,每日服2次,半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酒渣鼻红斑期。   马齿苋苡仁粥:取马齿苋、薏苡仁各30克,金银花15克。用水3碗先煎金银花至2碗,去渣,加马齿苋、薏苡仁煮粥,每日1剂,应连续食用。适用于酒渣鼻丘疹脓疱期。
按摩在我国已流传了2000多年,能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舒经活络、消炎散瘀止痛。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二十九种按摩方法如下:   1、浴头  两手掌心按住前额,稍用力擦到下额部,再翻向头后两耳上,轻轻擦过头顶,还复到前额,这算1次。共擦10次,接着用指肚均匀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十次。能调和百脉,使气血不衰,面色红润,减少皱纹。  2、扣攒竹  用拇指弯屈的突出部位左右交替叩击双侧
拥有平静的内心便是拥有了智慧的珍宝,这需要一个人在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方面做出长期而持久的努力。心态平静的人一定是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通晓思想的法则和这些法则的运作方式。  一个人只有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越来越趋于成熟,才会变得平静下来。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因与果的关系和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他的浮躁、忧愁、悲哀都将不复存在,代之以宁静平和。  一个内心平静的人,因为能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的达到五分之一,而且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还在日趋年轻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中年白领,其实他们习以为常的胖和疲劳,都可能已经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了,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倍。  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虽然有“虚”的问题,但仅仅吃补肾药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体内污垢的“去污
京剧四功、五法,使闻者清心悦耳,观者陶冶情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演唱京剧能带来青春活力,具有养生之妙用。  我们知道,气乃人之根本,气足则血盛,无气则无力。演唱京剧最讲换气和用力,这本身就是对人体内精、气、神的培养,以增强真气运行,使之调整阴阳,方可气力充足。演唱京剧需一呼一吸,在气功中称之为虚实阴阳,吸为纳(阴),呼为吐(阳),唱腔中所需的长呼短吸的气口,正是气功行使所说
期刊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第一是呼吸系统,第二就是消化系统。孩子消化系统最容易因为饮食不洁出现腹痛腹泻,现在卫生条件好了,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少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孩子会因暴饮暴食、偏食等诸多原因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甚至疳积。中医学认为,这些症状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 又“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此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导致人体后天之本受损,脾胃虚弱的孩子不但会
一台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CAT-325型挖掘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回转失灵。当操作回转手柄时,转台上部时而也能转动一下,但明显无力,且不到位就停了,有时根本不 A CAT-325 exc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