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剖析等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剖析
  
  编者按:在返乡农民工大军中,这是一个惹人注目的群体——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衣着新潮,不会种田,放下书包就到了工厂,他们拥有比老一代更开阔的视野,也更看重精神需求。金融危机下,退回农村,他们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他们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明天,他们还要启航,在城市这条没有航标的河流里,他们究竟该驶向何方?如果他们的诉求得不到表达,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出路选择  申端锋
  
  80后农民工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在大城市和乡村这两个极点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除了这两个极点之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县城安家生活,既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也能从大城市获得货币收入,并且从农村获得资源
  当前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返乡的观察和讨论是在城乡两极之间展开的,一种观点认为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返乡农民工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力军,从而为化危为机提供了可能。
  
  80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态度及选择
  以上观点忽视了返乡农民工内部构成的差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的返乡路径是不同的。笔者调查发现,80后农民工并不愿意回到农村,与中老年农民工相比,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县城而非农村。
  80后农民工从小在农村长大,一般初中毕业后到城市打工、恋爱,回到农村结婚,再外出打工,基本上没有独立从事过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生活、社会认知、婚姻恋爱等基本上是在城市里进行的,这注定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理想与他们上一辈人不同。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往返于城乡之间。流动是他们生活的底色。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深深地打上了农村的烙印,但他们长大后又主要在城市里开展生产生活,无疑受到了城市的极大影响。
  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选择已经与老一辈不同,他们不要高薪,但要“尊重”;他们崇尚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价值;他们观念开放,追求真爱;他们关心个人发展空间,盼望政府关心就业及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外出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才想尽办法要留在城市。而这也给了他们动力。今天,80后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理想和选择决定着中国农村的未来,雕塑着农村的面貌。
  从80后农民工的事业发展来看,城市里的工作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长期的打工生涯让他们摸索出了很多工作心得,而这些工作心得都是工业社会里才适用的,与农业生产无关。城市里形成的工作模式与农业社会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80后农民工回到农村会感到很无聊。对80后农民工而言,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在城市里并没有真正享受城市里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伤筋动骨式的,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工业社会中的工作模式和相应的人际关系规则,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想脱离农业生产。脱离农业生产并不意味脱离农村,并不意味着他们与农村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们回到农村生活完全是可能的,只不过他们需要农业之外的谋生手段。
  同时,80后农民工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积极在农业之外寻求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劳动人民勤劳致富的优良品质,更多的是工作模式和生存方式的转换,在农业之外寻求发展,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适应工商业社会的规则,从而谋求发展。所以,对80后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我们不能一味指责,而应给予足够的理解,工商业社会的舞台很开阔,但给他们的空间并不大,他们实际上是在工商业社会的夹缝中寻求事业发展和人生定位。
  
  不回农村去县城可能将成选择
  从80后农民工的生活追求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在“大城市一县城一农村”这一脉络中考虑自己的生活定位。一方面,80后农民在大城市待了很多年,城市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收入有限,无法接触高消费的生活,根本就不可能买得起房子,也就是说,虽然他们也想留在大城市,比如上海,但现实是不太可能的。而另一方面,他们在农村的确又过不惯,村庄已经无法吸引他们。
  80后农民工都想跳出农门,都不想待在家里,都想到城市里去,追求一种城市的生活模式,这是当前80后农民工的一个强劲愿望。在很多地方,到县城买房成为青年农民结婚的一个必备项目,如果不在县城买房就找不到媳妇。在笔者调查的湖北英山农村,年轻人在农村建房的少,至少要到镇里去买房,越来越多的80后农民工开始到县城去买房。而那些40岁以上的农民骨头烂了都要烂到农村。年轻人从小都在外面打工,好生活过得多,他们思想开放一些,跟外面的人接触得多,留恋城市的生活,他们都不想在农村建房子,将来都不想种田,这是普遍情况。
  由于大城市高如天文数字的房价,80后农民工很难在大城市里安家,但他们不愿意在农村生活,在城乡之间的拉锯式往返中,他们选择了县城这样一个中间环节。他们在县城可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又不必支付太高的成本。也就是说,到县城生活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在城乡之间的挣脱与徘徊中,县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空间。同时,他们依然会有少部分人成功地留在了大城市,有人只好回到乡村,在大城市(群)—县城—农村这一链条上,并没有固定的节点,流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正是在这种流动中,城乡一体化得以推进,80后农民工开始选择县城定居。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了早期民工潮的盲目与躁动之后,80后农民工选择县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城乡一体化图景,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重新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前景及其问题。
  80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徘徊在城乡之间,这种流动性决定了他们生存模式的不稳定性,农民进县城买房虽然来势强劲,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一种自发行为,定居县城的农民并没有保障,他们还要通过外出务工和农村的父辈家庭来获得自己的收入,以维系县城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县城只是一个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消费的地方,而非一个从事生产和获得收入的地方,县域经济的低迷也无法提供充裕的收入来源,这样,这种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农民会想,打工又不能打一辈子,以后不能打工了怎么辦?这是农民进县城买房的一个隐忧,农民的隐忧也是我们国家政策的一个着力点,国家政策能否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进城农民提供一些保障,这是今后国家治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农村政策设计长期以来是在城乡两个极端之间进行的,或者是让农民进城,尤其是大城市,或者主张乡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体面的生活。前者主张城市化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后者则认为9亿中国农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实现城市化。但80后农民工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在大城市和乡村这两个极点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除了这两个极点之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在县城安家生活,既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也能从大城市获得货币收入,并且从农村获得资源,三个节点是相互联系的。在县城定居的80后农民工勾连了大城市(群)和乡村,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内在机制。由此,县城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该引起政策设计者的重视。
其他文献
“官”“商”不分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公务员做生意”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公务员做生意”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国家为此颁布了大量的法律规定,却屡禁不止,在新时期新阶段,这种现象的隐蔽性在逐渐增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公务员做生意”看似一个“老话题”,但在当前却大有讨论和研究的必要——它已经成为基层一个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坏党和国家形象
期刊
在我国创新提出并成功实践人文奥运理念后,如何以人文社区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软实力,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至8月22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深圳龙岗区是大运会主场地。2009年11月25日,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了以“龙岗区人文社区建设”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与会者参照借鉴北京人文奥运的做法和经
期刊
今天的寿光是中国有名的“蔬菜之乡”,是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时的联系点,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年18个重点调研典型之一,综合实力列山东第7,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6位……面对如今的辉煌,谁又能想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寿光因为毗邻渤海,北部全是盐碱地,早年以外出讨饭者多而“出名”?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20万农民虽解决了温饱,但因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钱袋子”一直鼓不起来。 
期刊
谨防地方恶性竞争新冲动    评述由头: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在各地政府出台的刺激方案中,一些财政项目要求优先采购本地产品,鼓励公众购买当地产品,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一时之间,地方保护势头非常迅猛。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既是一个挑战,也充满机遇。表面上看,经济不景气时,地方保护易滋生,其实地方保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是什么使地方保
期刊
地方竞争秩序的财力约束  杨志勇    地方保护主义新表现  地方保护主义不是一个新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特别严重。各地之间市场封锁,技术先进的工厂找不到原料,技术落后的工厂用高档原料生产质次的产品。当时财政实行包干制,价格体系不合理,成品价格高,原料价格低,各地纷纷自办价高税利多的企业,掀起了“羊毛大战”、“蚕茧大战”、“棉花大战”等各种各样旨在争夺原料的大战,以增加地方财政收
期刊
关键是要规避不合理的冲突  魏后凯    一些人把前些年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摩擦、区际经济冲突乃至正常的区域竞争都称之为“诸侯经济”。显然,这是一种误解。  当然,应该看到,虽然目前中国并不存在“诸侯经济”,但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很明显,地方保护主义是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违背的,必须彻底根除。除此以外,随着地方权益的增加,目前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冲突也愈益明显。应
期刊
中国民主越发展,我们心里越亮堂    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西方三大预言”?从您的亲身体验出发,回视中国民主发展走过的路,您有什么感受?  叶笃初:中国民主在行进中——这是针对“三大预言”,中国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所做的一个回答。  中国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六个字上。民主在行进中,也即人民当家作主在行进中。以往对中国民主道路的讨论中,有些人往往忽略了一个本质,那就是“人民
期刊
经济寒潮困扰招商引资    评述由头:  正当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潮”汹涌之时,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启动了一系列的招商之旅,有的地方是向国外派出先遣团预热,有的是加大了引资考核量化措施,掀起了一股“弯道超车”的“热潮”。  招商引资的动机是好的,干部群众招商创业的精神值得肯定,这种热情需要保护,但是,正确的事情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做。逆势而上的精神诚然
期刊
日程化生活固化官员脸谱    评述由头 近期,我们不断听到一些官员反映,自己的生活太过“日程化”:上班、批阅公文、开会、视察、接待……每一天、每一分钟在干什么都成为定式。工作应该具有计划性、前瞻性,有条不紊。然而,过于日程化的生活安排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丝隐忧:过于刻板、周密的日常计划安排会导致官员思维僵化,决策不够科学,缺乏创新精神吗?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及领导干部,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救救“白加
期刊
新型领导破解定式生活法则  王雅琴    为防止形式主义披上“新衣”,各级领导要带头杜绝文山会海,求真务实,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近日一篇名为《领导日程》的帖子在互联网上流传。这个帖子说的是一位某市的郭市长在秘书的安排下,从早晨8点半到晚上11点半的活动安排,可以说精确到分钟。记得在2006年底,一个脑袋呈火柴盒形状的卡通小人“张小盒”的出现,迅速引起了数百万都市白领的共鸣,张小盒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