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钢琴音乐在电影《钢琴师》中的应用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邦是波兰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钢琴师》这部描写波兰犹太人苦难的电影里,主角瓦瑞弹奏钢琴的片段中选用了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本文浅谈这3首乐曲在电影《钢琴师》中的应用。
  关键词:肖邦 钢琴音乐 电影 应用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肖邦是音乐史中一位最神秘、最富诗意生命的钢琴诗人,也是一位波兰的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的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几乎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而且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充满激情、富有诗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立个性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钢琴师》这部描写波兰犹太人苦难的电影里,选用肖邦的钢琴作品,意义是非常深刻的,更何况影片是根据波兰钢琴家乌拉迪斯拉夫·茨皮尔曼的回忆录改编而成。
  一 影片的故事概况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波兰犹太钢琴家瓦瑞,正在广播电台录制肖邦钢琴独奏曲,突然德军的轰炸开始了,录音被迫中断。瓦瑞身为犹太人,注定将经受这场空前的劫难。几天之后,他和家人一起被解押到华沙的犹太人管制区。在德军控制下的华沙街道上,他每天都在惊慌中生活着。在被押送去集中营的车站里,他被一个认识他的犹太警察拉了出来,而免于送至集中营,但从此失去了全部的亲人。他饱受虐待,见证了许多残忍的屠杀。在一位友人的帮助下,他辗转求生,在纳粹统治的最后一段时期,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这名军官的庇护下,瓦瑞苦撑到二战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影片中主角瓦瑞弹奏钢琴的主要4个片段中的音乐,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选用了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赢得大奖的波兰钢琴家亚怒什·奥莱依尼查克(Janusz Olejniczak)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片段。尤其珍贵的是,影片收录了故事主角瓦瑞的原型乌拉迪斯拉夫·茨皮尔曼1948年于波兰亲自演奏的肖邦玛祖卡舞曲第17号第四段乐曲的历史录音。
  二 《升C小调夜曲》(战争毁灭了人性)
  夜曲这一体裁一般背认为是英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夜曲“nocturn”的原意为“夜神”,宗教释义为“夜祷”。菲尔德是取自宗教释义而创立了这一体裁。夜曲的特点是富于歌唱性,低声部以和声风格组成伴奏织体,高声部奏优美抒情的主旋律。肖邦发展了这个体裁,吹进了戏剧性的气息,使这一体裁发扬光大。其所作夜曲内容较多样,旋律优美而富于激情,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肖邦的夜曲是一个独放异彩的钢琴音乐体裁。其典型情绪和形象的一个方面,是忧郁的沉思、明朗的伤感、内心的悲哀或思念、柔情的表白、大自然夜景的造型;另一方面,则是火一般的激情、内心的惶恐不安、沉痛的倾述,以及叙事曲相辉映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情结。《升C小调夜曲》是肖邦最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的乐曲,甚缓板(Larghetto),4/4拍。在六连音的伴奏下右手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这段旋律经过种种转调,不安之情越来越剧烈。一进入速度转快的中段,当即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逐渐获得力与热而转变为憧憬的明朗世界。其特点是旋律优美、感情细腻,表达了肖邦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钢琴师》影片开始时,是1939年9月纳粹进攻华沙,波兰犹太钢琴家瓦瑞正在广播电台录制钢琴独奏—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突然德军的轰炸开始了,炸弹落在电台周围的街道上,行人纷纷奔逃,瓦瑞的录音被迫终止了。在这样一组画面上,配《升C小调夜曲》,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战争毁灭了人性”。在这里观众听到的美,其实是人性在将被毁灭前的“回光返照”。另外这段音乐选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与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赢得大奖的波兰钢琴家亚怒什·奥莱依尼查克演奏的录音。
  三 《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让战争远离人类)
  波洛涅兹舞曲是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其波兰民族风格的作品。“波洛涅兹”是波兰的一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经过肖邦的处理,这种乐曲的风格变得庄重、豪迈,有着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肖邦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中富有特色的旋律因素,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个性。肖邦笔下的这种中速的、三拍子的、乐段结束时具有典型节奏形式的舞曲,有宏伟的大型乐曲的倾向,它密集充实的和声,具有浑厚坚实特点的钢琴织体,常常发出管弦乐队般的音响,在形式结构上对称严谨。在音乐的形象方面,波洛涅兹的创作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即从早期的灿烂华丽、有辉煌的技巧性的波洛涅兹,发展成为真正具有比较深刻内容的、严峻的、英雄气概的、激昂慷慨的波洛涅兹。
  《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肖邦早期的波洛涅兹舞曲中最成熟的一首,也是最大型的波洛涅兹舞曲之一。《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为钢琴演奏带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前几小节的载歌载舞的旋律起,就决定了音乐的明朗乐观的总情调。这首波洛涅兹具有民间节日的气氛、灿烂的技巧性、回旋曲型的结构、充满力量的富于发展的发展尾声。肖邦写完这首波洛涅兹舞曲以后,过了几年又给它写了一个宁静抒情的引子。肖邦把这个引子与波洛涅兹舞曲放在一起发表,题为:《前有平稳的行板的华丽大波洛涅兹舞曲》。
  影片中,肖邦的《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第一次出现,是瓦瑞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一处新的藏身地,他看到屋内有一架钢琴,于是他坐在钢琴旁,用手在钢琴键盘上虚拟演奏者。此时他耳边出现了幻听,肖邦的《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旋律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出现了。这里,影片的画面与音乐的处理都非常浪漫。幻想的动作配上真实的声音,有过去的回忆,有未来的希望。这一段音乐选用的仍然是亚怒什·奥莱依尼查克的演奏录音,他的演奏华丽、流畅而且还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
  第二次出现在片尾,忽然一轮阳光出现在大地,乐队奏起了号角般的旋律。此刻,瓦瑞正坐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舞台上,在乐队的伴奏下弹起了肖邦的《降E大调大波罗奈兹舞曲》。此时这首乐曲表达出了波兰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对赢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喜悦与自豪。瓦瑞的演奏似乎在表达一种心愿:让战争远离人类。
  四 《G小调第一叙事曲》(民族解放的英雄颂歌)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都是民歌性质的,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
  从叙事曲的产生到肖邦创作叙事曲,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但肖邦的叙事曲却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完全是一种新的体裁,这不仅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还因为肖邦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规模的体裁层面上。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
  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根据波兰作家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所给的印象而写的。《康拉德·华伦洛德》是叙述列奇·波斯洛里塔亚国(波兰)抵抗条顿人的故事,是一部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英雄颂歌。《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奏鸣快板曲式,但处理得非常自由。开头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号角般的旋律,是讲故事人的一段从容不迫的开场白,它以忧伤询问的音调结束,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主部主题是一支沉思、忧郁又带有史诗性色彩的平静旋律。简短的引子和主部主题都使我们感到,作曲家的思路正在追溯祖国久远的过去,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苦难的历史。
  影片中,楼房里饥饿的瓦瑞正在设法敲开一个捡来的罐头,突然一个德国军官站在他面前。德国军官问:“你是干什么的?”瓦瑞:“钢琴师。”于是德国军官把他带进一间房间,房间有一架钢琴。瓦瑞在钢琴前坐下,随后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随着钢琴黑白琴键的跳跃飞快的洋溢出来。这是一部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英雄颂歌,在这里可以看出导演和作曲家深刻的用意。在瓦瑞的手下,音乐从忧伤的旋律开始,渐渐变成了暴风雨般的悲愤,这时候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在音乐声中,也在瓦瑞和德国军官心灵中进行着。最后肖邦的音乐战胜了邪恶,德国军官决定放了瓦瑞,甚至在以后的几天里还带给他食物和衣服。在这个德国军官的协助下,瓦瑞坚持到了战争结束。这一场音乐处理是非常深刻的,音乐在这里起到了参与剧作的作用。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它直接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内容。这段音乐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尽管这只是首钢琴曲,但是极大的加强了影片的矛盾冲突。
  五 肖邦音乐的民族精神
  肖邦的创作始终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息息相关。波兰是个伟大而不幸的民族,这个曾经一度强盛的国家,因长期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经济,成为了外国干涉和瓜分的对象,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在这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独立斗争里,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肖邦的创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祖国、民族及民间文化的满腔热情而创作出来的。肖邦从小就接触到一些具有较强民族意识的爱国知识分子,并深受他们的影响,这对肖邦了解民族文化、开阔知识眼界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可以说他是在波兰民族文学和民间音乐的熏陶中长大的,这培植了作为他终身精神支柱的爱国情感。他为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肖邦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响,体裁多样、感情朴实、紧扣波兰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他的夜曲作品,充满幻想、情调深沉;他的叙事曲作品,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气质、富于戏剧性;他的波罗涅兹舞曲,刚毅豪迈,气势磅礴,富于英雄气概,被称为“波兰民族之魂”。
  肖邦的钢琴作品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力量,有宏伟的史诗,有英雄的篇章,有丹心的哀痛,有美好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精神。
  六 结语
  《钢琴师》整部电影弥漫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力图冷静的反映战争的残酷、欲望和人生。电影曲折的故事情节与肖邦音乐的内在精神不谋而合,就像是肖邦特为这部电影而作的一样。《钢琴师》电影通过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三段音乐,突出了影片的主题,加强了影片的戏剧性,渲染了影片的气氛,深化了影片的内容。
  战争结束了,瓦瑞又回到了广播电台,继续录制6年前被迫中断的节目——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此时的音乐显得更美、更富有诗意。再一次出现的《升C小调夜曲》如同是电影的主题再现,是与影片开始时被迫中断的演奏的衔接,因此也可以说整部影片就是一部奏鸣曲,通过展开又回到了“呈示部”。但是这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再现,而是升华的再现。通过瓦瑞的遭遇,人类应该更珍惜和平、热爱生活。
  那双被砖头磨出老茧的手,那双扒开冒烟残墙的手,那双被严寒冻僵的手,那双捧起漂着死蚊虫的水送向嘴边的手,那双从德国军官手里接过面包果酱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轻柔、美丽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弹,文明战胜邪恶的宣言……
  
   参考文献:
   [1] [苏]A.索罗浦差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3] 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李智渊,女,1980—,吉林延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让记忆喧哗起来一本妙书。一天,网名“老道”的同学,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七八级的网页上,贴出了自己三十年前入校第一天的日记。旋即,那些在珞珈山上“老八舍”生活过的同学
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种子净化的新工艺使种子的纯度达到99%,这一新方法首先为在苗圃中薄膜下培育苗木提供了可能性。 在特制的纸上涂上一层很薄的专用胶水,当胶水还没干的时候
内蒙古党委大兴安巅林区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我区几年来林业建设的经验,制定了森林经营的某本方针政策,对更新工作也作了具体指示:“今后年伐迹地必须随采随更新,旧采伐迹地和
不久前,在深圳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外国游客在小梅沙一家度假酒店住宿,内急前去大堂洗手间,可到了洗手间门口却徘徊老半天不敢进去。等到一位男士出来,这个外国人用手势询
看到“我与”征文启事,又激起我的情感涟漪.(原)伴随我走过的日日夜夜,又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使我备感亲切,备感温馨,促使我欣然命笔,记下伴我成长的历程.
和电影一样,以公元纪年并以十年为期进行年代划分,都是西方舶来的产物,300年来始终在“现代化”上落后一步的中国,即便在“新世纪”经20年的制造业繁荣而踏入物质上的准富裕
本文报导了CO_2激光切割和雕刻玻璃的研究,并成功地完成了彩虹玻璃的批量加工,给出了有关的工艺参数和实验结果。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earch of CO_2 laser cutting
2008年,中国人经历了太多,承受了太多,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实现了光荣和梦想。因此,这一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就更显得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In 2008, the Chi
一、林业经济学会简况:自1980年6月,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后,同年11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在南宁联合召开了全国林业经济学术讨论会,
【摘要】目前,初中英语教师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界定:初中英语教育任务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外,更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