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一盏明灯”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国时期,关紫兰是最早一批留日学画的女性画家,也是最具才华的画家之一,其作品色彩鲜艳,富有新颖之生命,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得到画坛的高度赞誉。1930年出版的展览图录——《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见证了同年6月她在上海所举办的个人画展,此文献“孤本”再现,得到学术关注,并引发我们对于优质美术资源如何转化的思考。
  关键词:关紫兰;留日;展览图录;美术资源
  关紫兰,祖籍广东南海,1903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让关紫兰对艺术充满好奇与渴望。她17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班学习,后转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师从洪野、陈抱一。1927年关紫兰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并在同年中华艺大举办的美术展览会中展出作品《悠闲》、而受到关注,《良友》评论关紫兰为同期学生中的“表表者”(意为优秀者)。
  然而热爱艺术的关紫兰并不满足于现状,之后在陈抱一的推荐下赴日本东京文化学院留学。抵达日本后,在名师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的悉心指导之下,关紫兰通过刻苦的学习,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她的画作更为具象,色彩也更加夺目。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作画,关紫兰的作品在同时期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留学期间曾入选东京第十四回二科美术展览会,在日本还举办过个展,关紫兰的艺术在当时的日本画坛也备受称赞。1930 年,日本当局发行以关紫兰作品《水仙花》为图案的明信片,可见这个才涉足日本画坛两三年的中国女性油画家在日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受日本画坛的认可。之后,关紫兰学成归国,1930年的个人油画展览会让关紫兰的艺术生涯达到高潮。
  1930年出版的《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正是对这位民国画界才女当时展览珍贵的记录。1930年6月,刚刚从日本学成归国的油画家关紫兰,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华安大厦八楼举办个人油画展览会,引得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等社会各界名流悉数光临,一时间在上海美术界引起轰动。而这本《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正是这一重要艺术活动的见证。从中我们可以得知1930年的关紫兰个人油画展共展出67幅作品,其中还有有岛生马、中川纪元、陈抱一对此次展览的评论。这本展览目录是目前研究关紫兰1930年油画个展概况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时过境迁,80多年后的今天,此展览图录作为稀缺的“孤本”美术资源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为研究关紫兰提供了新的史料,并且成为发现“上海北区”(陈抱一所语)艺术资源的重要历史之物。(图1)
  《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是20世纪前期与关紫兰绘画直接相关的唯一一本珍贵图录,尤为重要,成为关于“上海北区”艺术资源的重要记忆遗产。该图录刊登了《曼陀铃》《西冷桥风景》《毛扇》《裸女》四幅关紫兰女士的油画佳作,其不仅为研究关紫兰女士1930年的个人油画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其背后更是显现出了民国留日粤籍艺术家的交游活动,更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与此记忆遗产相关的,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留日画家丁衍庸、关紫兰、陈抱一等在上海的合影,看似是一张普通的历史老照片,但是此照片中出现的三位民国画家不仅是留学日本归国还同是粤籍画家,这不是一个巧合。陈抱一、丁衍庸和关紫兰三人均祖籍广东,而关紫兰曾经是陈抱一的学生,并且在陈抱一的推荐下东渡日本,而丁衍庸和陈抱一曾经一同在1925年创办的立达学园任教。这张照片为这种同源文化下的留日画家群落的聚集与交往都提供了可靠性的文献佐证,更将沪上粤籍画家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史料上的依据。(图2)
  而此照片右边坐着一位手持毛扇的女士,更是与《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中关紫兰的画作《毛扇》相吻合。20世纪初的中国美术教育,与当时留日和留欧的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其中,关紫兰作为留日归国画家之一,如今在美术史中总是作为留日画家群体中的一员一笔带过。实际上,关紫兰与在“上海北区”活动的留日归国画家,如陈抱一、丁衍庸、王道源等,皆具有留学日本学习绘画的经历,她的独特画风与她在日本所接受的教育是不无关系的。他们以实际的行动投身于当时的美术创作中,推动了民国时期的洋画运动。“东京美校毕业的还有陈抱一、王道源、汪亚尘、严智开、许太谷——又敦谷、许幸之、胡根天等。……陈抱一和王道源一起共同经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走在洋画运动的最前沿。”[1]可以说中国20世纪初期的艺术发展与留学生的归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留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去振兴中华民族。关紫兰虽然身为女性,但是在当时的境况下,也在努力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关紫兰女士艺术成就的空白,真实反映关紫兰的艺术风格,其中陈抱一、中川纪元等人对关紫兰的评价也是颇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与此本专栏目录同期面世的,还有《良友》画报中的“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栏。当时油画家、评论家金冶还撰写专文评论刊于《时代》:“关女士的画,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直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得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2]所谓“明灯”,意指在20世纪前期的洋画运动中的风格亮点,表明当时上海地区的画坛,还是比较欣赏关紫兰的印象派画风的。关紫兰因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保障了她的艺术追求,在开明的双亲支持之下,东渡日本求学,成为民国前期少数女性画家之一。如同20世纪前期很多有志青年一样的留学经历,试图对当时通俗的洋画风格做出与众不同的区分,把她在日本求学时期学到的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等画法融合,在自己的艺术探索中之中找到用笔奇特,颜色大方的独特画风,在当时的画坛受到一致的好评。
  而这种“颜色大方的印象派作风”,在留日画家方面表现得更为集中和持久。“尽管中国青年去欧美留学的不比日本留学晚,但中国美术家对印象派的了解和接受,主要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印象派’这一词语,也间接地来自Impression school的日语翻译,真正在中国推广和实践印象派艺术的,是前赴后继的一批留日学生。”[3]这里,关紫兰的艺术“明灯”,体现出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中国西洋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保留了留学时期学院教育的影响,积极吸收西方印象派的同时,她的绘画作品也反映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结合本土文化需要的一种努力方向。同时,关紫兰又从女性独有的视角,画作中对当时苦难的生活并未表现出来,反之她的作品有种野兽派浪漫的情调,可能正是这种浪漫的情调,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关紫兰的艺术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本来应该进入大众视野的优秀作品,却成了美术史上的盲点。而这本《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的出现,充分展现了关紫兰融和中西艺术技法于一体的能力。她把在日本学习的印象派风格与中国海派文化杂糅,让东方文化的优雅含蓄与西方印象派的激情奔放在她的画作中充分结合。
  当前,艺术品因为其看得见的经济价值,已经被各种机构、藏家、投资者所重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围绕着艺术品产生的历史文献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宝贵的艺术遗产和文化资源。现在很多“艺术遗产”都处于碎片化的状态,人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现有文献资料和历史著录之间存在的差距。今天,我们再度关注关紫兰展览图录“孤本”,思考如何将“艺术遗产”转化为我们城市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艺术资源,相关记忆遗产的资源保护和转化,进一步纳入公共文化中的知识体验,形成知识分享的良好艺术生态,——这是我们亟待思考问题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倪贻德.艺苑交游记[M].良友图书公司,1936.
  [2] 金冶.关紫兰的画[J].时代,1930(6).
  [3] 大璞不雕——林达川油画作品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25.
其他文献
摘 要:王光祈和萧友梅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的著名音乐家,他们都怀抱强国理想,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强国梦。对二者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和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多启示,从而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展开在当今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王光祈;萧友梅;音乐思想;音乐教育思想  1 王光祈的音乐教育思想  1.1 时代背景及当时我国音乐教育的状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期刊
摘 要:《熟悉的味道》在美食节目中做出了温馨的感恩情怀,也受到受众的欢迎,主要是其“大”明星和“小”情怀的环节设计出色:“大明星”下菜场和厨房,展示其不同寻常的一面,吸引受众注意力;“小”情怀深埋在每一个受众的内心,“熟悉的味道”激发了受众内心的共鸣,“大”明星和“小”情怀联手锁住受众注意力,灵活机智的主持人团队在录制现场巧妙化解危机,紧张而又温馨,这些都保证了第一季的完美收官,也使得《熟悉的味道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教育中引入创客教育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新途径,改变授课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符合高职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在创客教育引入高职设计教学实践中,对于项目的选择给出了建议,在项目的实施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设计教育;创客教育;设计创新;实践教学  1 引入创客教育是设计实践教学创新的新途径  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主要目标,随着产业升级的发展,如今高
期刊
摘 要:与沟口健二合作拍摄电影带动了邵氏一系列电影技术及观念的成熟。沟口健二的东方美学意境在《杨贵妃》中再一次被深化,也影响了邵氏诸如李翰祥等重要的电影人的作品。  关键词:沟口健二;邵氏电影;美术风格  通常我们将1955年邵氏与沟口健二合作的电影《杨贵妃》看作邵氏电影在香港起步的一个重要起点。对沟口健二在电影美术风格上的研究,可以成为探讨东方意境美术设计风格营造的重要切口。作为导演的沟口健二与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正在进入全面改革阶段,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了技能课与理论课两大部分,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必然是在二者身上寻求突破。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革除弊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过去二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联动与协作。  关键词:技能课;理论课;教学模式;艺术修养  1
期刊
摘 要:傣族具有自身独特的风俗习惯,其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色彩艳丽,具有对人体起到修饰,改变立体造型的作用,吸引着很多学者对其图案、色彩等装饰艺术层面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从学者对其服装剪裁、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花腰傣族为例,通过分析花腰傣族服饰结构设计,希望能够为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傣族;服饰结构设计;花腰傣族  全球经济一
期刊
摘 要:瓷器自东汉晚期创烧之初,其造型装饰尚未摆脱原始瓷的影响。进入南北朝以来,瓷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青瓷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而引发佛教艺术作用于瓷器上的一种不同于前代艺术风格的瓷器种类,以其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装饰精美成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发展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以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为例,从其高超的造型手法、精美的装饰纹样、先进的窑炉技术这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南北朝的制瓷工艺
期刊
摘 要:近期以《老九门》为例的网络自制剧呈现出持续的热播的现状,尤其是点击率的不断突破,现阶段《老九门》的点击率已破100亿,点击率的不断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众的不断增多,而在互联网下,网络传播的多元化等特征,《老九门》等网络自制剧的热播并非偶然,一定是有计划的实施。本文试从受众心理的把控和互联网大众传播的运用角度,解析网络自制剧的营销。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网络自制剧;热播;《老九门》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均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固有的、单一的设计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概念设计思维,丰富多彩的元素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一大亮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是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概念设计;“跨界与融合”  0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创
期刊
摘 要:戏曲艺术传承人相继辞世,继承者青黄不接,致使剧目在渐渐失传,剧种逐日消亡,观众也在大量流失。传统戏曲如何保护传承,已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当务之急。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的贡献在于奠定了传承的基础,提供了观之不尽的精美戏曲食粮。为戏曲生产的产业化闯出了新路。  关键词:戏曲传承;音配像;像音像;非物质文化遗产  0 绪言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个地域的自然地理风光及各个民族的文化、语音、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