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及“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那么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活动也离不开这两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如今的作文教学,不乏有打着新课程的招牌做着旧式教育之事的。活书橱、人形鹦鹉、儒学生员层出不穷,作文教学所要求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对学生来说更像是海市蜃楼的幻想。涉世未深的阅历、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不完的作业,让作文成了文字的百衲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成了教师主导下的自主,作文的应试价值依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作文教学的主旋律。在看似各种高大上的立意和语言背后,假、大、空充斥其间,缺少了生活这一泉源,缺少了自我的存在,学生作文又怎能有生命力呢?
  早在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夏丏尊也说过:“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并不是随随便便玩玩的游戏。”笔者认为作文教学首先要搞清楚的不是写什么、怎么写,而是为什么而写。好的作文应该是作者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的体现,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及主观的价值判断。而这些审美趣味、鉴赏品味都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提炼、总结。作文,该是为生活而写,为我而存。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呢?构建主义的学习活动观认为,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导向学生的,知识是学习者个体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架构起生活和写作的桥梁,让作文融于生活,为我而存。
  一、内化自我,阅读生活之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潘新和教授说:“不能内化为言语生命的营养和素养、不能最终外化为有价值的的表现和创造——主要实验与表现和创造的阅读,是无效阅读,是不得法的阅读。”他提倡为写而读、为写择读。显然,阅讀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跋涉在书海中,最后走马观花,不了了之,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摘录阅读、批注阅读等形式,通过读来促悟、通过悟后再交流、最后达到学生写作能力自我提高的目的。
  在阅读写作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形式:1.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2.学生自读、自悟、抄录;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结合所读作品和自己的生活进行探究交流,或小组内部自由交流达成对小组自定的某个问题理解的共识及思辩;4.每个学生采用“提纲式、摘录式、心得式”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阅读研究,形成读书笔记。笔者在执教《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物象类记叙文写作》一课前,让学生从课内、课外的物象类记叙文中抄录感兴趣的文段,再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物象,收效较好。
  二、实化于“境”,提炼生活之美
  “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平淡、无话可写,于是他们笔下的生活场景往往琐碎至极、毫无新意。他们随意地选择着生活中的任意一个物件,牵强附会地让这一物件成为某种感情的载体,敷衍成文。也有的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用编造故事来完成任务。但是缺失了感情所应有的温度和厚度的作文又怎能有生命力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必须引领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炼生活的滋味,进而自主的展开联想、想象、思考,从而将这生活的滋味浓缩于作文中,让我手写我心。
  为此,教师可以从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实化于“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拓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从而引发学生观察、联想、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独特之处,写出个性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形式开展教学:1.课前准备好与写作内容相关的物品、素材、活动等;2.在课上利用准备的物品、素材、活动,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或激发学生相关、相似的回忆,触发情境,唤起学生的共鸣;3.学生交流观察、联想、生发的相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独特之处;4.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学生写成富有个性的文章。以《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物象类记叙文写作》一课为例,本课是以“汤”为生活素材展开写作活动的。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一碗汤?”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煮好的汤”的色香味、“煮汤”的火候刀工、“煮汤人”的动作神情、“品汤人”的心理及表情等角度等分析了一碗汤的不同写法。
  三、突围自我,摹写生活之态
  学生作文一味地摹写往往会掉入陈词旧调、人云亦云、花里胡哨的套路,难以有所创新、有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也常常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生活认识不足,难以写出境界高远、立意深刻的文章,因此,摹写要适得其法,方有所成。笔者认为“摹写”是在学习之后进行的再创作,其目的是以他山之石来攻玉,进而突破自我。课堂教学的组织如下:1.教师规定篇目,可以选择一篇文章作为摹写的对象,也可以选择一段文字作为摹写对象;2.让学生从中找找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分析;3.结合自身的生活,说说自己的生活中有无与选文相似的故事或者场景,该如何写;4.结合自己的生活故事及时代特点,摹写文章。笔者曾以汪曾祺先生的《蚕豆》为例,选取了其中一段让学生分析、体悟,进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学生纷纷说到爷爷奶奶剥蚕豆的情景,还有他们做的蚕豆鸡蛋汤,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作品形成了共鸣。学生笔下的蚕豆鸡蛋汤,已然不是汪曾祺先生所说的乡下的做法,有的加入了虾米、鱼丸,这是时代富裕的表现,有的是爷爷奶奶对淳朴生活的追求,有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作《汤》,这碗汤就不再是无情之物了。
  四、反思自我,“改”出生活之理
  作文评改生活化就是要弱化教师的评改,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以生活为出发点,在自我评价中促进反思,在生生互评中提升能力。这种评改方法与其他作文评改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更重视学生的原生态体验,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习作展示-交流评议-修改成文-自我反思-原作升格”便是其中的一种组织方法。教师将修改的权利放给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写作中教会学生写作。笔者在执教《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物象类记叙文写作课时,展示了学生的习作《汤》,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细节描写等进行了修改,学生在共享体验、放大细节、互评自改的反复历练中领悟、提升,他们结合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篇习作。
  阅读、情境、摹写、评改,这些是教学方法,又不只是教学方法,它们提升的是学生的自我,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从小我到大我的途径。姑且用黄厚江老师的自我提问来问问自己:作文到底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当教育越来越关注人、关注现实的生活,关注不同人群的生活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实现对当前生活的回归,对自我的回归?
  [作者通联:江苏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真正的语言艺术是真实的、朴素的,做好文艺评论工作可以对创作和欣赏起到引导作用,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对如何提高文艺评论的理论性、客观性、艺术审美性
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有一句名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英语词汇就好比是一块块砌墙的砖,没有砖我们没法造房子.同样,没有词汇,我们也无法
基层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领导工作决策的质量高低、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传
2016年山东济南问题疫苗事件,是我国卫生领域发生的一件引人关注的大事,且由于问题疫苗事件影响巨大,一度引起恐慌。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此次问题疫苗事件在检验了中国政府
在中职教学阶段,思想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发展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基础和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不置可否,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听说环境和学习氛围,且高科技的设备和功能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但是尽管如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仍
高职英语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其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着上海高职院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