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荀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许多可供借鉴之处,本文从其性恶论、“隆礼重法”、强国富民思想三个方面论述荀子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荀子政治思想;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56-0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当今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指出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本文正是基于当代中国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和推进国家治理的背景,挖掘出荀子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中蕴藏的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
今天所说的国家治理,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这个概念演变而来,而说到关于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的相关思想,就一定要谈到儒家。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荀子思想的研究火热起来,荀子思想再一次被重视起来。在儒家学说的发展史上有三位大师,先圣孔子,亚圣孟子,而荀子可以称之为后圣。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最后一位儒家大师,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社会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变革,社会矛盾突显。荀子适应时代要求,批判地继承了各家的思想精华,提出了特有的治国方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而孕育荀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当今有相通之处。特别是荀子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丰富内涵,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是其思想的继承者,他们在当时提出的治国理政方案帮助君主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本文通过对《荀子》文本的解读,挖掘出可供我们今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
一、以“性恶”为起点,强调道德建设
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多层次的,在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最重要的主体是君主和统治集团中的精英。到了现代,国家治理的主体既包含执政者,又包括在国家社会中数量最多的国民,并且国民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突显。当代中国提出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既要强调执政者的道德建设,也要强调广大国民的道德建设,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荀子虽是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但是却有着与其他儒者的观点大为不同之处,就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与孔子和孟子的性善论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荀子为推动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荀子旗帜鲜明地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生来就又趋利避害的本性,但是这本无过错,人生来就是如此。他又强调人的善意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改造形成的。这跟以往儒家学说关于人性的先验论思想相比,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更具合理性,这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十分接近,善是可以习得的。而改造人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化性起伪”。
民众的教化要靠“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就可以“归于治”。这里的“师”不仅仅指先于己得道,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师长,在当今中国社会,更加需要榜样的力量,也就是道德模范。通过树立的道德模范典型,可以引领风化,对道德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然后通过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作用,双管齐下,提升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国民素质。这对增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隆礼重法”
荀子政治思想当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隆礼重法”,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的手段来治理国家,礼法结合可以较为有效的使国家迅速强大,社会秩序稳定。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之经,礼与刑”,提出一整套王霸理论。荀子的时代,只靠“礼”来治国,显得较为柔弱,而突出“法”的强硬作用,正好切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于内,可以使社会安定,于外,可以抵御冲击。礼和法都是一种规范和秩序,但较之于礼,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更强,荀子认为人性都是恶的,需要通过礼法的教化建立起社会秩序,社会才不会动乱。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有很多“法治”因素,当中蕴含了推动依法治国的有益启示。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启示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礼”可以满足人的欲望,但是人的本性是贪婪的,这就需要“法”的约束。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行力,当今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跟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关。荀子尤为强调刑罚,认为通过刑罚可以引领人们的行为,奖励善行,惩罚恶行,尤其在执行的必须一丝不苟,严格执法,这样可以教化民众,使民众的行为符合国家的规定。荀子思想启示我们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要重视“法”的作用,重视增强执行力,这是保障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强国富民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强民富是每个人的愿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荀子的政治思想包含有丰富的关于强国富民的理论观点,值得借鉴。
荀子认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使国富民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节用,国家节用,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就会有剩余的财力去反哺百姓,百姓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就会极大地提高生产积极性,就会生产更多的粮食,百姓就会富裕,国家也就会有更多的税收来源,从而使国家富裕,国家富裕就会去增强国家实力,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荀子的“节用”还包含了一种“节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国家向百姓索取财富的时候要有度,不能一味地靠压榨百姓,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当下国家提出要大力削减“三公”经费的开支,减少税费,提倡节约,正是受到包括荀子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王先谦.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段中耀(1990-),汉族,重庆,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化。
关键词:荀子政治思想;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56-0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当今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指出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本文正是基于当代中国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和推进国家治理的背景,挖掘出荀子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中蕴藏的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
今天所说的国家治理,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这个概念演变而来,而说到关于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的相关思想,就一定要谈到儒家。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荀子思想的研究火热起来,荀子思想再一次被重视起来。在儒家学说的发展史上有三位大师,先圣孔子,亚圣孟子,而荀子可以称之为后圣。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最后一位儒家大师,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社会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变革,社会矛盾突显。荀子适应时代要求,批判地继承了各家的思想精华,提出了特有的治国方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而孕育荀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当今有相通之处。特别是荀子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丰富内涵,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是其思想的继承者,他们在当时提出的治国理政方案帮助君主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本文通过对《荀子》文本的解读,挖掘出可供我们今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
一、以“性恶”为起点,强调道德建设
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多层次的,在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最重要的主体是君主和统治集团中的精英。到了现代,国家治理的主体既包含执政者,又包括在国家社会中数量最多的国民,并且国民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突显。当代中国提出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既要强调执政者的道德建设,也要强调广大国民的道德建设,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荀子虽是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但是却有着与其他儒者的观点大为不同之处,就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与孔子和孟子的性善论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荀子为推动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荀子旗帜鲜明地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生来就又趋利避害的本性,但是这本无过错,人生来就是如此。他又强调人的善意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改造形成的。这跟以往儒家学说关于人性的先验论思想相比,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更具合理性,这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十分接近,善是可以习得的。而改造人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化性起伪”。
民众的教化要靠“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就可以“归于治”。这里的“师”不仅仅指先于己得道,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师长,在当今中国社会,更加需要榜样的力量,也就是道德模范。通过树立的道德模范典型,可以引领风化,对道德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然后通过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作用,双管齐下,提升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国民素质。这对增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隆礼重法”
荀子政治思想当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隆礼重法”,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的手段来治理国家,礼法结合可以较为有效的使国家迅速强大,社会秩序稳定。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之经,礼与刑”,提出一整套王霸理论。荀子的时代,只靠“礼”来治国,显得较为柔弱,而突出“法”的强硬作用,正好切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于内,可以使社会安定,于外,可以抵御冲击。礼和法都是一种规范和秩序,但较之于礼,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更强,荀子认为人性都是恶的,需要通过礼法的教化建立起社会秩序,社会才不会动乱。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有很多“法治”因素,当中蕴含了推动依法治国的有益启示。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启示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礼”可以满足人的欲望,但是人的本性是贪婪的,这就需要“法”的约束。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行力,当今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跟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关。荀子尤为强调刑罚,认为通过刑罚可以引领人们的行为,奖励善行,惩罚恶行,尤其在执行的必须一丝不苟,严格执法,这样可以教化民众,使民众的行为符合国家的规定。荀子思想启示我们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要重视“法”的作用,重视增强执行力,这是保障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强国富民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强民富是每个人的愿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荀子的政治思想包含有丰富的关于强国富民的理论观点,值得借鉴。
荀子认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使国富民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节用,国家节用,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就会有剩余的财力去反哺百姓,百姓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就会极大地提高生产积极性,就会生产更多的粮食,百姓就会富裕,国家也就会有更多的税收来源,从而使国家富裕,国家富裕就会去增强国家实力,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荀子的“节用”还包含了一种“节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国家向百姓索取财富的时候要有度,不能一味地靠压榨百姓,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当下国家提出要大力削减“三公”经费的开支,减少税费,提倡节约,正是受到包括荀子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王先谦.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段中耀(1990-),汉族,重庆,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