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社团仍是当代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笔者以工作实践中的思考为基石,总结出当代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学生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students society)是学生在自愿、自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和领导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学生群众组织。
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可以追溯到1904年,即成立于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以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形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的战争。“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现身历史舞台,如1918年4月在湖南成立的“新民学会”,1919年6月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1919年1月由北大学生组织成立的“新潮社”等。在此期间,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曽积极投身学生社团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站直了腰杆的中华民族也在实现民族复兴、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生社团得以卸下唤醒民智、救国存亡的历史重任。新的时代赋予了学生社团新的角色,学生社团仍是当代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学生社团主要承担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交流,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等任务,与课堂专业教学形成互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如学制短、实习实践活动较多等,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呈现出特有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1.重视程度不高,管理力度不足
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通常由院系的思政辅导员负责。随着当代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拓展,院系辅导员大都面临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任务繁重的境况,此种境况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尤为突出。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三批次录取,学生整体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学生干部组织工作的能力较本科院校尚有差距,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都承担着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这类工作往往都面临这上级部门的严格考核。因此,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硬性考核指标且带有一定的工作弹性,辅导员自然不愿意投注更多的精力。导致院系层面上的社团指导和管理工作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学生社团也面临缺乏整体上的指导、场地和经费的支持以及社团活动的规划、组织及开展,目前,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2.学生社团规模小、成员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这一点在青年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兴趣爱好的多元化。互联网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元的文化选择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使青年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无法用“文学”、“艺术”、“运动”等概念进行简单划分。因此当代学生社团往往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成员少的情景。虽然“数量多”对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有着正面作用,但“规模小、成员少”无疑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
3.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我把其称作“三年社团”,即一个学生社团随着某个具备特殊兴趣才能的学生入学而成立,随着这名学生的毕业而解散。因为缺乏有效指导,学生社团往往把精力放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上,而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随着社团骨干成员进入高年级实习阶段,社团发展常常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致使活动质量逐年下降,社团吸引力逐渐丧失,社团成员流失严重,最终导致社团组织凝聚力被破坏,社团发展难以为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虽然表面看起来欣欣向荣,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社团发展时间短、缺乏传承和积累、组织涣散,致使活动质量往往不高。
三、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某高职院校长期从事思政辅导员工作,期间始终关注社团的发展建设工作。以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和总结为基石,认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学院加强重视
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学校、院系领导必须投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校级团组织应对社团发展建设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加强监督、检查、考核等环节的工作,使学生社团管理建设不再是一件“做好了有人问,做不好没人管”的工作,提高辅导员对社团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校、院系应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对开展社团指导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教师给予相应的经济回报,激发辅导员、教师投身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2.推动成熟社团的纵向发展
对于建立了一定时间、发展出一定规模的成熟社团,重点加强社团的管理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在社团活动所需的时间、场地、经费等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加强社团管理制度建设,使社团章程不再仅仅是成立社团所需的材料,改变学生社团自由松散的组织形式,不断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一个纪律鲜明,组织严谨的团队,使得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自身形象以及公信力得到提升,进而增强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吸引力。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工作,而不能等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要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让社团的发展后继有人、社团文化不断积淀,使学生社团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3.促进新兴社团的横向发展
对于建立时间短、规模尚小的新兴社团,要帮助其拓宽发展思路、拓展活动内容,发展壮大社团规模。一方面,可以在社团原有活动内容上进行合理延伸。例如:高校中较为常见的学生社团“吉他社”、“轮滑社”可以向器乐、极限运动①等方向进行延伸,改变其原有的较为单一的活动内容,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社团规模;另一方面,推动在文化上同源的社团进行联合。例如:“街舞社”、“BEATBOX②社”等高校中较为常见的学生社团,文化上都来源于美国的嘻哈文化,可以此为支点进行整合,形成互补,促进原有社团的整体发展。
注释:
①极限运动,是结合了一些难度较高,且挑战性较大之组合运动项目的统称,例如:极限轮滑、滑板、极限单车、攀岩、雪板、跑酷等都是极限运动项目。
②Beatbox,是口技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涉及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的声音来模仿鼓声、节奏以及音乐的一种新型艺术。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学生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students society)是学生在自愿、自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和领导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学生群众组织。
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可以追溯到1904年,即成立于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以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形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的战争。“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现身历史舞台,如1918年4月在湖南成立的“新民学会”,1919年6月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1919年1月由北大学生组织成立的“新潮社”等。在此期间,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曽积极投身学生社团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站直了腰杆的中华民族也在实现民族复兴、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生社团得以卸下唤醒民智、救国存亡的历史重任。新的时代赋予了学生社团新的角色,学生社团仍是当代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学生社团主要承担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交流,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等任务,与课堂专业教学形成互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如学制短、实习实践活动较多等,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呈现出特有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1.重视程度不高,管理力度不足
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通常由院系的思政辅导员负责。随着当代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拓展,院系辅导员大都面临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任务繁重的境况,此种境况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尤为突出。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三批次录取,学生整体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学生干部组织工作的能力较本科院校尚有差距,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都承担着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这类工作往往都面临这上级部门的严格考核。因此,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硬性考核指标且带有一定的工作弹性,辅导员自然不愿意投注更多的精力。导致院系层面上的社团指导和管理工作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学生社团也面临缺乏整体上的指导、场地和经费的支持以及社团活动的规划、组织及开展,目前,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2.学生社团规模小、成员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这一点在青年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兴趣爱好的多元化。互联网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元的文化选择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使青年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无法用“文学”、“艺术”、“运动”等概念进行简单划分。因此当代学生社团往往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成员少的情景。虽然“数量多”对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有着正面作用,但“规模小、成员少”无疑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
3.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我把其称作“三年社团”,即一个学生社团随着某个具备特殊兴趣才能的学生入学而成立,随着这名学生的毕业而解散。因为缺乏有效指导,学生社团往往把精力放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上,而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随着社团骨干成员进入高年级实习阶段,社团发展常常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致使活动质量逐年下降,社团吸引力逐渐丧失,社团成员流失严重,最终导致社团组织凝聚力被破坏,社团发展难以为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虽然表面看起来欣欣向荣,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社团发展时间短、缺乏传承和积累、组织涣散,致使活动质量往往不高。
三、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某高职院校长期从事思政辅导员工作,期间始终关注社团的发展建设工作。以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和总结为基石,认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学院加强重视
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学校、院系领导必须投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校级团组织应对社团发展建设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加强监督、检查、考核等环节的工作,使学生社团管理建设不再是一件“做好了有人问,做不好没人管”的工作,提高辅导员对社团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校、院系应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对开展社团指导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教师给予相应的经济回报,激发辅导员、教师投身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2.推动成熟社团的纵向发展
对于建立了一定时间、发展出一定规模的成熟社团,重点加强社团的管理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在社团活动所需的时间、场地、经费等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加强社团管理制度建设,使社团章程不再仅仅是成立社团所需的材料,改变学生社团自由松散的组织形式,不断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一个纪律鲜明,组织严谨的团队,使得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自身形象以及公信力得到提升,进而增强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吸引力。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工作,而不能等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要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让社团的发展后继有人、社团文化不断积淀,使学生社团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3.促进新兴社团的横向发展
对于建立时间短、规模尚小的新兴社团,要帮助其拓宽发展思路、拓展活动内容,发展壮大社团规模。一方面,可以在社团原有活动内容上进行合理延伸。例如:高校中较为常见的学生社团“吉他社”、“轮滑社”可以向器乐、极限运动①等方向进行延伸,改变其原有的较为单一的活动内容,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社团规模;另一方面,推动在文化上同源的社团进行联合。例如:“街舞社”、“BEATBOX②社”等高校中较为常见的学生社团,文化上都来源于美国的嘻哈文化,可以此为支点进行整合,形成互补,促进原有社团的整体发展。
注释:
①极限运动,是结合了一些难度较高,且挑战性较大之组合运动项目的统称,例如:极限轮滑、滑板、极限单车、攀岩、雪板、跑酷等都是极限运动项目。
②Beatbox,是口技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涉及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的声音来模仿鼓声、节奏以及音乐的一种新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