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压敏胶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总结有机硅压敏胶组成及合成反应的基础上,概述了溶剂型、乳液型、热熔型及无溶剂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根据有机硅压敏胶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相关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酞嗪是一类结构特殊且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关于酞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已经成为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综述了酞嗪衍生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及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特点,分析了常规超声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通过对超声造影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探索超声造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合理应用。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现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关系到移植的成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型组学,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GVHD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广泛研究。本综述概述现有研究中,代谢组学在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并展望基于代谢组学的GVHD预防策略及治疗前景。
患者女,39岁。因“咳嗽、咽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6 d”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见1处黏膜下隆起,大小约3.0 cm,表面黏膜光滑,局部敷薄苔。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隆起(间质瘤或外压可能),贲门隆起型病变处呈中高回声改变,与第4层固有肌层相邻,回声欠均匀,大小观察不清。腹部CT检查示:胃贲门处可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1 cm× 3.7 cm× 4.2 cm,考虑胃囊肿可能性大(图1)。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示:贲门部、右前侧壁见类半椭圆形充盈缺损,约3.0 cm× 1.5 cm大小,
期刊
患者女,33岁,因“间断腹痛1个月余,加重2 d”入院。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左侧腹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清,呈不均匀强化。考虑(结肠)胃肠道间质瘤可能(图1)。末次月经较前量多、色深。婚育史:既往因“双侧输卵管堵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查体:腹平软,左上腹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行腹腔镜检查术,术中见降结肠系膜肿物,呈暗红色,表面破裂,与周围脏器界限清,质韧,呈囊实性(图2)。盆腔有暗红色积血约100 ml。遂行腹腔镜下肠系膜肿物切除术+降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暗红凝血块样组织
期刊
目的:探讨优化的供肾病理评估体系和改良的术式在成人双肾移植(DKT)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以期为扩大标准的供者供肾移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10例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成人DKT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57.9±12.8)岁;体重指数(BMI)为(24.1±4.1)kg/mn 2;捐献类型中心脏死亡7例,脑死亡3例;获取前血肌酐为107.6(93.3,163.5)μmol/L。所有
为了解渤海A油田I1井组注采井间动态连通关系、储层非均质性及整体水驱效果,优选水溶性有机微量物质示踪剂WT-07,对该井实施了为期1.5a的井间示踪剂监测.对各个监测井产出油水样中的示踪剂浓度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利用停留时间分布分析法计算了各井井间波及体积、平均停留时间以及洛伦兹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受益井P1井间波及体积53671m3,平均停留时间101d,洛伦兹系数0.17;P2井间波及体积102751m3,平均停留时间168d,洛伦兹系数0.24;P3井间波及体积9232m3,平均停留时间
采用多步偶联的方式合成了基于氧杂蒽骨架的配体及相应的镍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碳谱及元素分析对配合物及其配体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利用单晶衍射阐述了配合物的立体结构.采用该配合物与含铝助剂配合使用能有效催化乙烯寡聚,活性最高可达到5×106g/(mol·h),产品组成以C4为主.
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期间本中心收治的1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脂肪肝和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期刊
患者男,64岁,因“呕血、黑便4 d” 入院。患者无腹痛、发热。既往有冠心病病史,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体格检查:血压105/53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红细胞2.45× 10n 9/L,Hb 67 g/L。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大肠均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发现腹主动脉壁和双侧髂动脉壁多发钙化斑块,腹主动脉近髂总动脉分叉处呈瘤样扩张,约25 mm× 24 mm,瘤体凸向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未见造影剂溢入毗邻肠腔(图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