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给农村中学作文“松绑”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生由于其所生活的环境比较闭锁,信息来源狭窄,故而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都比城市学生低,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因为提起笔来常常是无从写起。本文着重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有限的生活中去唤起写作欲望,陶冶写作情感,开拓写作思路,希望能对破解农村中学作文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灵感;思路;农村;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农村中学在作文教学现实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农村中学初中学生的作文难学也难教,早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多年来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作文指南”等等读物层出不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一种被公认有效的方法。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都在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怎样才能给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手脚、大脑得到解放?依我浅见,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愉快作文的学习兴趣才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正道。有了兴趣、情感,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若对学生作文不加指导,放任自流,固然不好,但指导过细,又不得法,危害也大。前者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如果硬把学生的作文套在教师设定的框框里,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写作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智能的基础,许多智力工作都与兴趣密不可分。同理,只有对作文有兴趣,才能写好作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心情愉快地写,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氛围,唤起写作欲望入手。
  例如:在指导七年级学生的习作《记一件事》时,我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学生们可高兴了,有说有笑,带上餐具,备好丰盛的特色菜,到达目的地展开了野炊竞赛。结束时他们依依不舍,在回家的路上还谈论不休。第二天上作文课,我首先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野炊的情况。他们有的说怎样垒灶,有的说如何煮饭,有的说怎样炒菜……谈得津津有味,每人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抓住这一时机我提出:“你们能把议论的话儿记下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很强,心中涌动着轻松愉快的情感,真是“想学——乐学”。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功夫在文外。教师要创设习作机会,做培养动机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写作活动。如:一个夏天的课余,我把学生带到郊外,特意指着瓜棚上的苦瓜问:“苦瓜为什么带着苦味?”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它的特点,它的精神。”我进而问:“这是什么精神?”同学们又活跃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它是甜的陪衬,让人们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才有希望,活着才有力量。”有的说“它虽然苦,但却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明白,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留心周围的事物,并善于捕捉、积累,写作兴趣之“火”就会燃烧起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写作情感
  传统的写作教学结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点评”。这种教学的主要弊端是教师包得多,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缺乏独创精神,并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一旦自己独立写作就束手无策。这样,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的质量实践,忽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学生视作文为苦事,写作消极应付,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味同嚼蜡,有人根本就是“凑”出来的。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就谈不上激发情感。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在实施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写作环境,平时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追求生活中的闪光点,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他们的写作情感。如:在学校里,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共青团活动、革命纪念日活动、春游、秋游等。并要求他们在家里做做家务,假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投身生活,观察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写作情感。
  另外,要注意语文教材内容的形象感染,对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对一些形象鲜明或情感比较强烈的文章,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描述、图画、录音等教学手段,要把学生带入教材的情境中,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八年级《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你们听说过大西北的青海湖有着梦一般的景色吗?”“你到过青海湖吗?”“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所以天气寒冷,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沙尘暴、大风雪、大冰河…… 青海湖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青海湖最典型的景物有哪些?”同学们纷纷谈起自己的感受。接着我归纳:青海湖有独特的魅力,最显著的特点是“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文章写草滩,写湖水,写空气,写山峦,写海岛,写油菜花,写牦牛,都无不涂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最精彩的写景是描写青海湖的蓝,着眼于色彩。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写作兴趣。我随即因势利导地布置半命题作文《家乡的XX》,让学生思考练习。由于学生从课文中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作文难”的紧张心理消除了,故都能兴致勃勃地作文。
  三、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写作思路
  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有些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固然跟生活内容的缺乏、单调有关,但作文指导“一刀切”“统得过死”也是作文失败原因之一。要知道会想便会说,想得多才写得丰富。没有打开学生的思路,指导得再详尽,也抓不住问题。因此,作文指导课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路上。学生思路宽阔了,就不怕他们写不好作文。
  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我在教《草莓》时,首先让学生把握草莓的特征,进而领悟作者借草莓来说明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根据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感知材料,我确定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范围:“根据平时的观察,先选择一个无生命的物体,要求写出它的特点。”结果学生们分别写出《粉笔》《灯》《路》《蜡烛》《扫把》《白杨》等十多种不同题材的作文,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由于是自己选材,所写的作文内容丰富,各有情趣,学生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可以设想,如果统一命题,指导他们写同一种事物,他们就不会写出如此富有情趣的小作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能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自觉作文,把作文当做一种享受,其写作思路就会从闭塞到通畅,从窄到宽,从空洞到充实。
  总之,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松手让学生创造作文,给学生作文“松绑”。教师要设计导语通过其他教学手段唤起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写作目的,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和富有情趣。只要持之以恒,妙语就会出自笔端,文思就会像泉涌,最终会造出美文。这样,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写作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他们“露一手”的好时机。
   (龙川县车田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开始发展业余爱好,各个社区结合老年人的兴趣需求,开设的各类艺术课程受到老年人们的欢迎,对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本文中我将以社区陶笛课程为探究对象,谈谈如何提升社区陶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陶笛教学 社区 老年活动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摘要: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认识活动中,面对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结合
京剧艺术中的“武生”行当是一个有特色的行当,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一代代京剧人为“武生”行当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云溪先生对短打武生技艺的丰富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较大飞跃,而地质矿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位置。无论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其神风流韵仍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闭幕当日温家宝总理讲话中穿插叙述的三个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有媒体认为:“在世博会高峰论坛这样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政治的全面解禁,流行歌曲在中国再度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传统文化背景、特定的社会生活、多种
近年来,在我的职业琵琶生涯中又接触到一门新的业务:少儿琵琶教学。涉足新鲜而又辛劳的工作,面对一张张童稚可爱的小脸,有喜悦,有感动,更有对讲台和课堂认识上的不断升华。我感受到
期刊
【摘 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语言,又是思维的一个外在表现。你有好的思维与思考,但是却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就无法把它展现给别人。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
“龟”作为我国“四灵”之一,在远古时期就是民众崇拜的对象,记载了商周时代人们把龟视为宝物,以龟旗为军旗,用龟甲来占卜的史实,从不同方面体现商周时代的龟崇拜.这一崇拜对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