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的载体。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对反面人物意义挖掘不深,利用不够,只是看到了他们表面显性的存在,却忽略了许多隐性的内涵,忽视了反面人物的教育价值。忽视对这一宝贵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深度挖掘了反面人物意义与内涵,凸显其教育价值,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反面人物 反转上位 新视角
教材中所说的“反面人物”并非都是真实意义上的“人”,而是指作品中的“人”,他可以是大灰狼、蝈蝈、蜗牛、猴子等小动物,可以是神话传说里的二郎神、东海龙王、王母娘娘、调达,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故事里的吴王夫差、汉武帝等等,人物繁多、形象丰满、描写充实。
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从“正面人物”身上可引导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领会应该怎样培养向善之心的话,那么从“反面人物”身上也可教育学生在鞭挞丑恶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做,以树立去恶之志。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者,仅仅向学生传授“反面人物”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审美价值的正确定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设计,使“反面人物”成为一种重要资源。
一、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捕捉“反面人物”的反转轨迹
根据学生认知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古到今,由内向外的规律,教师不仅要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反面人物”对学生进行深刻教育,还要明确“反面人物”的真正内涵——丑怪总是藏在崇高的背后,具有绿叶般的奉献精神。
“反面人物”作为文艺作品中否定性人物形象的指称,是和“正面人物”相对立的概念,指在历史前进方向上起到阻碍作用,具有负面意义的人,代表着假、恶、丑,其审美价值在于从通过否定自身而肯定真、善、美。教师在教学中目标要清楚,定位要准确。
“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烘托,只有认识反面因素才能灌输正面教育,二者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人们头脑中的思维状况,一切矛盾着的双方尽管是互相排斥的,但又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如在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一个外国学生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师:这段情节中有两个人物,一位是被外国人羞辱嘲笑后发愤图强的徐悲鸿,另一位就是外国学生,从文中两段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1:第一段语言描写我感觉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竟然这样羞辱中国人,太狂妄了,如果我是徐悲鸿真想灭了他。
生2:老师,如果我是徐悲鸿当场就给他一拳,揍得他满地找牙,竟然这样侮辱中国人,太气人了。
师:这个外国学生,大家都觉得很可恨,那这个人物塑造得就很成功。这样的人物就是“反面人物”。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他可恨的一面,可老师觉得他还有可爱的一面,大家仔细读文想一想。
生:老师,我发现第二段语言描写写出了外国学生最后能知错就改,能向徐悲鸿主动认错,说明他还是一个好人。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什么了吗?
生1:我觉得看人要全面、深入,一开始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狂妄无礼,可后来能够知错就改,主动向徐悲鸿鞠躬道歉,难能可贵。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一开始如果没有外国学生一番羞辱激将的话,徐悲鸿就不会被激怒,也可能不会更加奋发努力,勇往直前,用事实来证实这个外国学生的无知和偏见。我觉得这个外国学生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件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是的,这两位同学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反面人物”在文中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那就是“反衬”的手法。有时“反面人物”制造的矛盾冲突为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使得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片断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反面人物”的教育功能,在分析“正面人物”时还要分析“反面人物”,让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引领学生辨证地看待“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时间、事情的发展变化而转化。好与坏、美与丑、正与邪是相生相克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外国学生这个角色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他就没有后来成名的徐悲鸿。
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放大“反面人物”的上位技巧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社会不多,直接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材料毕竟太少,还有些生活他们不可能直接感知,因而告诉学生阅读“反面人物”这类文章时,将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练笔写作,塑造反面形象,将是他们写人叙事的有益补充。
1.借鉴“反面人物”的描写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
作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描写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都是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遣词造句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演讲之前,请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同学们,这段话是对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的人物描写,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的参议员。
师:这位同学看问题很准确,有一双火眼金睛。
生2:通过这位参议员的语言、神态描写我感觉他代表着众多参议员的想法,因为第一自然段提到“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可见他是蓄谋已久的。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独到深刻。
师:如果没有这位参议员精彩的前奏,也不会有下文林肯更精彩的演说。所以“反面人物”角色是很重要的。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1:反衬,衬托“正面人物”林肯形象高大、正义、宽容、仁爱。
生2:铺垫,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好铺垫。我感觉参议员这个人物很大胆也很自信,虽然他傲慢无礼,但他敢于直面抨击,总比那些背后搞小动作,搞阴谋诡计的人要好很多吧。
师:同学们体会很深刻,大家切实感受到课文中“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正面人物”同等重要。请同学们模仿这位参议员的神态动作描写,再虚构另一位参议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一段精彩的反面人物描写。
[设计意图]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塑造“正面人物”的写作方法,也要掌握塑造“反面人物”的技巧,既要追求真善美,又要学会揭露假恶丑,既要看到生活中的阳光灿烂,又要关注角落里的阴暗潮湿,因为生活中人物形象是形形色色的,不可能都被“正面人物”包揽,作为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认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真实鲜活的人生百态。
2.运用“反面人物”,给学生以实践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学生纠错、纠偏的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这个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学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残暴专制,无情无义的封建专制者的形象。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查访,终于知道了织女的下落,趁牛郎到地里干活,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师:同学们,这段话是“反面人物”描写中的精彩片段,抓住了哪些细节刻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专制者形象?
生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主要是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一位残忍狠毒、冷酷无情的封建专制者形象。
生2:王母娘娘太阴险了,她故意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不在家这个空来抓织女,而且不念骨肉亲情。当两个孩子看见妈妈被人抓跑过来时,她作为太姥姥不仅没有看看孩子,疼疼孩子,反而将他们“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不仅不去搀扶,反而“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可见是多么残酷无情,太没有人情味了。
师:这位同学看问题是多么深刻啊,这些恰当、准确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为我們刻画出了一位残暴冷酷,不恋骨肉亲情的封建专制者形象。对于这样一位封建专制者,受压迫的人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老师,我觉得要敢于反抗,敢于和他们抗争到底。
师:说得好。现在假如你就是牛郎,你就是织女,该如何与王母娘娘挑战与抗争呢?
生:老师,我要写一封抗议书散发到天上和人间,让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人们都知道王母娘娘的恶行。
生:老师,我也想写一封控诉书,控诉王母娘娘的罪行,向人们揭露她的丑陋嘴脸。
师:太好了,现在大家就一起写一封抗议书或者控诉书吧,题目自拟,注意用词准确,让人感动,同时也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现在就开始动笔吧!
[设计意图]这个片段设计中,我在教学时抓住加横线的动词描写,引导朗读、理解、感悟反面人物王母娘娘形象的丑陋之处。同时及时抓住机会指导课堂练笔,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对王母娘娘的抗议书》《控诉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真实面目》《王母娘娘别再发淫威了》等等“控诉书”应运而生,水到渠成,每篇文章读起来都是铿锵有力、催人泪下。学生在人物鉴赏中不仅学到写作方法,还能获得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更能提高辨别是非,纠错、纠偏的能力。
三、从作品鉴赏的角度:挖掘“反面人物”的反转价值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正面人物”的正面教育,也要重视“反面人物”教育意义的挖掘,使得学生对“反面人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弥补写作知识的缺陷,将“反面人物”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1. 在正面中寻找反面。
“反面人物”的存在,可以促使故事完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可以更好地衬托“正面人物”,使人物形象对比鲜明,能够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的天神宙斯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当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后,英雄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观察星辰,发现矿石,掌握生产技术。作为天神的宙斯竟出于对人类的嫉妒,拒绝将“火”送给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的火焰中取出火种赠送给人类。宙斯发现之后就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凶狠的饿鹰啄食他的肝脏……塑造凶狠、残暴的宙斯就是为了衬托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善良、锲而不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在假、恶、丑的衬托下,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
2.在反面中寻找正面。
在教材中,“反面人物”的结局迥然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因人而异:如吴王、廉颇这些反面形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转变多由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对比后才幡然悔悟;像洪教头、南郭先生、白骨精、逢蒙、调达这样的“反面人物”的结局多是阴谋被人识破,以失败告终;天神宙斯、王母娘娘等统治者形象多是凶狠、残暴的,把自己的威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反面人物”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是会变化的,教师应该抓住像《螳螂捕蝉》中的吴王、《鞋匠的儿子》中的参议员等“反面形象”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比如,吴王在少年的巧劝下最终恍然大悟,明白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参议员从羞辱林肯,到后来发出赞叹的掌声,说明他们也是心存善念的,只要教育及时、到位,坏人不一定永远是坏人,他们是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恨:像逢蒙、调达这样的“反面人物”,就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必须坚决地与这样的坏人作斗争;如果是面对天神宙斯、王母娘娘这样残暴的强权人物就要教育学生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
教师在教学“反面人物”时三个维度到位,将极大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表达方法,发展思维。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反面人物”,这是一项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是人物形象的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和偏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对于“反面人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实践的问题。对于青少年而言,贯彻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要防止两者的相互干扰和混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向阳小学)
【关键词】反面人物 反转上位 新视角
教材中所说的“反面人物”并非都是真实意义上的“人”,而是指作品中的“人”,他可以是大灰狼、蝈蝈、蜗牛、猴子等小动物,可以是神话传说里的二郎神、东海龙王、王母娘娘、调达,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故事里的吴王夫差、汉武帝等等,人物繁多、形象丰满、描写充实。
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从“正面人物”身上可引导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领会应该怎样培养向善之心的话,那么从“反面人物”身上也可教育学生在鞭挞丑恶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做,以树立去恶之志。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者,仅仅向学生传授“反面人物”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审美价值的正确定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设计,使“反面人物”成为一种重要资源。
一、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捕捉“反面人物”的反转轨迹
根据学生认知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古到今,由内向外的规律,教师不仅要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反面人物”对学生进行深刻教育,还要明确“反面人物”的真正内涵——丑怪总是藏在崇高的背后,具有绿叶般的奉献精神。
“反面人物”作为文艺作品中否定性人物形象的指称,是和“正面人物”相对立的概念,指在历史前进方向上起到阻碍作用,具有负面意义的人,代表着假、恶、丑,其审美价值在于从通过否定自身而肯定真、善、美。教师在教学中目标要清楚,定位要准确。
“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烘托,只有认识反面因素才能灌输正面教育,二者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人们头脑中的思维状况,一切矛盾着的双方尽管是互相排斥的,但又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如在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一个外国学生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师:这段情节中有两个人物,一位是被外国人羞辱嘲笑后发愤图强的徐悲鸿,另一位就是外国学生,从文中两段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1:第一段语言描写我感觉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竟然这样羞辱中国人,太狂妄了,如果我是徐悲鸿真想灭了他。
生2:老师,如果我是徐悲鸿当场就给他一拳,揍得他满地找牙,竟然这样侮辱中国人,太气人了。
师:这个外国学生,大家都觉得很可恨,那这个人物塑造得就很成功。这样的人物就是“反面人物”。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他可恨的一面,可老师觉得他还有可爱的一面,大家仔细读文想一想。
生:老师,我发现第二段语言描写写出了外国学生最后能知错就改,能向徐悲鸿主动认错,说明他还是一个好人。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什么了吗?
生1:我觉得看人要全面、深入,一开始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狂妄无礼,可后来能够知错就改,主动向徐悲鸿鞠躬道歉,难能可贵。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一开始如果没有外国学生一番羞辱激将的话,徐悲鸿就不会被激怒,也可能不会更加奋发努力,勇往直前,用事实来证实这个外国学生的无知和偏见。我觉得这个外国学生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件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是的,这两位同学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反面人物”在文中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那就是“反衬”的手法。有时“反面人物”制造的矛盾冲突为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使得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片断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反面人物”的教育功能,在分析“正面人物”时还要分析“反面人物”,让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引领学生辨证地看待“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时间、事情的发展变化而转化。好与坏、美与丑、正与邪是相生相克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外国学生这个角色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他就没有后来成名的徐悲鸿。
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放大“反面人物”的上位技巧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社会不多,直接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材料毕竟太少,还有些生活他们不可能直接感知,因而告诉学生阅读“反面人物”这类文章时,将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练笔写作,塑造反面形象,将是他们写人叙事的有益补充。
1.借鉴“反面人物”的描写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
作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描写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都是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遣词造句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演讲之前,请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同学们,这段话是对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的人物描写,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的参议员。
师:这位同学看问题很准确,有一双火眼金睛。
生2:通过这位参议员的语言、神态描写我感觉他代表着众多参议员的想法,因为第一自然段提到“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可见他是蓄谋已久的。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独到深刻。
师:如果没有这位参议员精彩的前奏,也不会有下文林肯更精彩的演说。所以“反面人物”角色是很重要的。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1:反衬,衬托“正面人物”林肯形象高大、正义、宽容、仁爱。
生2:铺垫,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好铺垫。我感觉参议员这个人物很大胆也很自信,虽然他傲慢无礼,但他敢于直面抨击,总比那些背后搞小动作,搞阴谋诡计的人要好很多吧。
师:同学们体会很深刻,大家切实感受到课文中“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正面人物”同等重要。请同学们模仿这位参议员的神态动作描写,再虚构另一位参议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一段精彩的反面人物描写。
[设计意图]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塑造“正面人物”的写作方法,也要掌握塑造“反面人物”的技巧,既要追求真善美,又要学会揭露假恶丑,既要看到生活中的阳光灿烂,又要关注角落里的阴暗潮湿,因为生活中人物形象是形形色色的,不可能都被“正面人物”包揽,作为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认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真实鲜活的人生百态。
2.运用“反面人物”,给学生以实践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学生纠错、纠偏的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1课《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这个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学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残暴专制,无情无义的封建专制者的形象。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查访,终于知道了织女的下落,趁牛郎到地里干活,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师:同学们,这段话是“反面人物”描写中的精彩片段,抓住了哪些细节刻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专制者形象?
生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主要是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一位残忍狠毒、冷酷无情的封建专制者形象。
生2:王母娘娘太阴险了,她故意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不在家这个空来抓织女,而且不念骨肉亲情。当两个孩子看见妈妈被人抓跑过来时,她作为太姥姥不仅没有看看孩子,疼疼孩子,反而将他们“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不仅不去搀扶,反而“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可见是多么残酷无情,太没有人情味了。
师:这位同学看问题是多么深刻啊,这些恰当、准确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为我們刻画出了一位残暴冷酷,不恋骨肉亲情的封建专制者形象。对于这样一位封建专制者,受压迫的人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老师,我觉得要敢于反抗,敢于和他们抗争到底。
师:说得好。现在假如你就是牛郎,你就是织女,该如何与王母娘娘挑战与抗争呢?
生:老师,我要写一封抗议书散发到天上和人间,让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人们都知道王母娘娘的恶行。
生:老师,我也想写一封控诉书,控诉王母娘娘的罪行,向人们揭露她的丑陋嘴脸。
师:太好了,现在大家就一起写一封抗议书或者控诉书吧,题目自拟,注意用词准确,让人感动,同时也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现在就开始动笔吧!
[设计意图]这个片段设计中,我在教学时抓住加横线的动词描写,引导朗读、理解、感悟反面人物王母娘娘形象的丑陋之处。同时及时抓住机会指导课堂练笔,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对王母娘娘的抗议书》《控诉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真实面目》《王母娘娘别再发淫威了》等等“控诉书”应运而生,水到渠成,每篇文章读起来都是铿锵有力、催人泪下。学生在人物鉴赏中不仅学到写作方法,还能获得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更能提高辨别是非,纠错、纠偏的能力。
三、从作品鉴赏的角度:挖掘“反面人物”的反转价值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正面人物”的正面教育,也要重视“反面人物”教育意义的挖掘,使得学生对“反面人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弥补写作知识的缺陷,将“反面人物”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1. 在正面中寻找反面。
“反面人物”的存在,可以促使故事完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可以更好地衬托“正面人物”,使人物形象对比鲜明,能够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的天神宙斯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当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后,英雄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观察星辰,发现矿石,掌握生产技术。作为天神的宙斯竟出于对人类的嫉妒,拒绝将“火”送给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的火焰中取出火种赠送给人类。宙斯发现之后就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凶狠的饿鹰啄食他的肝脏……塑造凶狠、残暴的宙斯就是为了衬托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善良、锲而不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在假、恶、丑的衬托下,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
2.在反面中寻找正面。
在教材中,“反面人物”的结局迥然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因人而异:如吴王、廉颇这些反面形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转变多由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对比后才幡然悔悟;像洪教头、南郭先生、白骨精、逢蒙、调达这样的“反面人物”的结局多是阴谋被人识破,以失败告终;天神宙斯、王母娘娘等统治者形象多是凶狠、残暴的,把自己的威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反面人物”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是会变化的,教师应该抓住像《螳螂捕蝉》中的吴王、《鞋匠的儿子》中的参议员等“反面形象”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比如,吴王在少年的巧劝下最终恍然大悟,明白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参议员从羞辱林肯,到后来发出赞叹的掌声,说明他们也是心存善念的,只要教育及时、到位,坏人不一定永远是坏人,他们是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恨:像逢蒙、调达这样的“反面人物”,就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必须坚决地与这样的坏人作斗争;如果是面对天神宙斯、王母娘娘这样残暴的强权人物就要教育学生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
教师在教学“反面人物”时三个维度到位,将极大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表达方法,发展思维。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反面人物”,这是一项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是人物形象的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和偏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对于“反面人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实践的问题。对于青少年而言,贯彻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要防止两者的相互干扰和混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