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是从教学体系到教学理念的全方位改革。初高中历史无论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度与广度还是教法学法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在这种改革下教师反映高一历史难教,学生反映高中历史难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历史难,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台階”。
  关键词:新课改兴趣历史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45-01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历史难,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台阶”。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
  
  1 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第一,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第二,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即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丝微成功。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三维目标下,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去品尝学习的果实。这样,学生既可以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够感悟历史所带给他们的丰富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 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
  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
  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指导学生信息提取,分析知识及知识结构特点,寻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案。当然也可以通过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最后,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总结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会学的境界。如在讲“工业革命”时,师生共同从“背景、成就、特点、影响”四个方面探讨,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类比工业革命,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纵观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
  
  3 研读新课标,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应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让学生不但见到森林,且要能明了森林纵横交错的关系,知道这棵树与别的树的枝丫是如何连接的,这样才能出入自如。
  新教材观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很好地处理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系统化,使之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4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其自主意识
  针对前面分析过的初中生因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因素而形成的教学衔接问题,高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那种掰开揉碎、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同时,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学生刚刚升入高中,仍存在依赖性,只有逼其自立,辅以学法指导,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
  因此,高一历史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最好是学法指导,一开始就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听课来说,要让学生知道问题是怎样引入,规律是怎样得出。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及一些相关说明;笔记也不要求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空白处就行了,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对于预习,针对高一学生所学科目多、空余时间较少、学生忽视预习历史的实际情况,我利用晚自习“指导预习,检查预习,疑难处点拨,巩固提高”,给学生压力,使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温故知新。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单元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5 互相沟通,共同研讨,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
  要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注重其今后的发展。初中教师要为高中的教学打好基础,高中教学则有为学生的高考和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的责任。因此,初高中教师应经常沟通、教研,互相听课,了解初、高中学生不同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学情,调整各自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从长计议。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温故知新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教育理论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实践问题,这就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
其他文献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促进学生技能与方法的形成。
摘要:课程源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所有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课堂走进社会,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贯彻引导生活的理念,使课程实施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观察、分析、实践、体验,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实现课程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体验、参与、实践、感受;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英国,《西方教育词典》对于导师制的解释是“高等教育中(特别用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方法是以导师个别指导而不是以讲课为中心”,强
BACKGROUND: Apoptosis and necrosis are cellular death mechanisms that are induced in glioma cells following gamma knife irradiation. Increased apoptosis is esse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为了让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提高就业工
[目的]调查了解ICU危重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其有效的解决途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ICU住院的危重患者家属30人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焦虑得分因家属性别、医疗
摘 要: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职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成绩提出了几点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兴趣设计交流分层享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82-01    本人从事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多年了,我发现每一届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学习热情不高,英语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木质气通过喷淋冷却塔,用循环喷淋方法,获取几种不同总酚含量的冷却水。35±1℃温度下,冷却水与牛粪汁1:1混合进行中温沼气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水对发酵有抑制作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的教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体现在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