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林说再见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的“吊死鬼”
  独特的拜山仪式
  吉林省延边八家子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腹地,我到这里时是下午1点多,刚一坐定,刘继庆这位资深的林业人,就给我介绍当地的历史。他说,长白山森林采伐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长白山区就已经开始采伐林木了。
  这种采伐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直到满清时期,长白山被认为是满族的发源地,是“列祖龙兴”的象征,因而被清廷列为禁区,严禁砍伐林木、采参捕猎,并以柳条围山,封禁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
  在长白山被封禁的二百余年里,原始森林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大量繁衍,长白山优秀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护,但同时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遭到人们的诟病。东北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决定将长白山区辟为林场。1948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报国理想,肩扛行李、手提斧锯,走进了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然后挥斧拉锯,砍倒数百年的大树,将一车车木头运出大山……
  在仲乡林场,场长张显赫听说了我的来意,二话没说,拿起安全帽就带着我们直奔密林深处的工作现场。3月的长白山林海里,漫山遍野都是泥泞,车行驶在这样的山路上,异常颠簸。夜里,这些稀泥就结成泥冰,太阳一出或晨风一起,泥冰就变成泥水。在这样的环境中,伐木工人凌晨5点就要起床,然后进入深山,遵循着清林、支杆、采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严密有序的生产流程进行作业。
  进入林场后,主管生产的王副场长一脸严肃地叮嘱我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小心“吊死鬼”。所谓“吊死鬼”,就是大树倒下时与周围的树相撞,树枝折断后挂在周围的树上随风摇晃,就像传说中的“吊死鬼”一样。这些“吊死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砸到人,一旦砸到,非死即伤。有一年,一位工友上山没戴安全帽,王副场长见了,就把自己的安全帽给了工友,结果这名工友被“吊死鬼”砸到,多亏戴着安全帽才捡回条命。王副场长说:“当你被树砸中,不是受伤的问题,而是生死的问题!”
  采伐自古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即便有了现代化的作业条件也不例外,除了“吊死鬼”,采伐时碰到病腐树、枯立木、风倒木、悬浮木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林海讨生活的人,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十分敬畏与感激。他们在每年开始采伐前都必须举行“开山节”,献上最虔诚的祭祀品,保佑这一季采伐平安顺利。
  在一棵围裹着红布的老红松前,张场长指着它告诉我,这就是开山采伐时,祭拜的山神树。开山节这天,林场所有员工都要到现场祭拜山神,保佑平安。当天,山神树前的祭桌上,摆满祭祀山神的供品。“老把头”身着白棉袄,头戴狗皮帽,腰系红腰带,率领林场男性职工跪在山神树前,朗声宣读拜山祭文,以求开工大吉。
  茫茫林海的千古绝唱
  死后不腐烂的“血蘑菇”
  在长白山的老林子里进行采伐,除了经验丰富、富有权威的“老把头”传授各种注意事项,还有“号子头”专门负责带领大家喊号子。过去,长白山林子里被砍倒的树木,都需要用人力抬出山,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工种——抬木工。当抬木工抬着重达数吨的原木前进时,铿锵有力的号子不但是发力的节奏,更是振奋精神的良方。
  长白山的森林号子由来已久,据说是古代时在这里生活的肃慎人传下来的,而《肃慎人伐木歌谣》诞生的年代大概在西周时期,所以长白山森林号子算是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号子之一。奇特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如今的号子早已不是肃慎人当年“阿穆巴摩,萨齐斐,图们……”之类的呼喝,而是经过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哈腰挂呀,嘿哟……”,由于号子里面经常出现“哈”、“啦”、“嗨”的字眼,所以号子头也被叫做“哈啦嗨”。
  刘继庆告诉我,林场中还流传着关于号子头的故事。以前林场有个闯关东来的大汉,为了多挣钱,就进了抬木帮当抬木工。由于他身强力壮,活儿干得好,于是当上了“号子头”,但是他过于老实,不会耍心眼,结果导致他老是被人欺负,分钱时拿到的钱很少。他的女人知道后,就去顶替他当了号子头。一进林场,这个女人自然受到了其他抬木工的嘲笑,但是当大伙起了杠,走到关键位置时,女人唱道:“等一下哟,嘿哟!姑奶奶提提鞋,嘿哟!”然后就抬起了一条腿,脸不变色气不喘地摸到了绣花鞋跟。
  她这一停顿,一提鞋,自己没事,但其他抬木工的腿肚子都开始打晃,大伙大吃一惊。这时,还是一个老木把(抬木工)说:“我的姑奶奶,你快点吧!这些兄弟们都等你呀!” “是等我吗?” “是呀!” “以后,你们是不是都一样对待我当家的?” 那个老木把发出了哭声说:“保证一样待承!明个就给你当家的补上杠费!”于是,女人这才提完了鞋,这伙人终于将大木抬上了楞顶。从此以后,女人的丈夫就再也没有受到过欺负。
  说到这里,刘继庆的话并没有停。他继续说着,以前,在每一个伐木工人肩上,都长有一个“血蘑菇”,这是因为抬木头时要用木头杠子压肩膀,先压得露出骨头,沾着血水再压两年,肩膀上就会长出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血蘑菇”。号子头因为要一边喊,一边扭过头来照顾其他工人,这样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扛东西、喊号子,所以他的“血蘑菇”会更大、更硬。传说号子头死后埋在地下,身体会腐烂,但是“血蘑菇”却不会腐烂。在长白山里,人们在刨坟种地的时候,有时会刨出坟里的肉疙瘩,懂得这个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就是号子头的坟!
  几千年来,长白山的森林号子就没有停止过。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吊车机械化运木的盛行,抬木工作已经被机械化工具取代,于是这种森林号子也就越来越少。2008年6月,长白山森林号子作为传统音乐的一种,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从前会唱这种号子的老伐木工正在渐渐苍老和故去,使得流传了千百年的森林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今随着伐木这个工种的消失,长白山森林号子也许将彻底消失……
  伐木工的孤寂生活
  林业转型带来的阵痛
  3月下旬,八家子林业局各林场的采伐工作基本接近尾声,只有仲乡和庙岭等规模较小的林场,尚有少量的采伐工作没有完成。当我走在林场中时,一路上脑海里还不停地回荡着古老的长白山森林号子:“哈腰挂呀,嘿哟!挺腰起呀,嘿哟!往前走呀,嘿哟……”   在伐木工人居住的简易工棚里,张显赫告诉我,过去,除了过年的几天,很多工人要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冬季。工棚大约有2米高,外面由塑料布覆盖,用树杈顶着做成简易的门,就像塑料大棚,里面是土炕和土灶,还有散乱堆放的油锯工具和棉靰鞡等,地中间有一个用废旧油桶改成的取暖火炉。长白山的冬季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这些工人就这样忍受着与世隔绝的孤寂与寒冷,过着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生活。
  在停止采伐前的最后几天里,做饭的大姐依旧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给大家做饭。工人们吃过早饭,拿上油锯,带上安全帽和中午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一棵将要被砍伐的老树前,伐木工石文广认真地观察其树冠形状,树干是否腐朽、倾斜、弯曲,并结合风向和风力,周围其他树木的位置,有无挂枝、枯枝和其他危险因素,最后选定树木倒下的方向。这棵树开始倾倒时,石文广停止了锯切,看助手和我们是否站在了安全位置,并注意观察树冠走向,有无滚楂、反楂、枝丫坠落和反弹的危险,然后大喊:“顺山倒喽……”
  树木倒地后,思绪万千的石文广蹲在地上,轻轻地抚摸着树墩,仔细地数着年轮,自言自语道:“这是我这辈子砍伐的最后一棵老树了,以后这些都要留给子孙后代了!”石文广告诉我,他的父辈也从事伐木工作,他在林场工作了20多年,是典型的“林二代”,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我紧紧地跟在石文广身后,回想起和工人们的谈话,聊的最多的还是禁伐。“过去,每伐倒一棵大树,心里就想着林区又送出一根栋梁,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回真要停了,大森林也该休养生息了。”虽然对禁伐早有心理准备,也知道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伐木工们还是难以割舍这份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和依赖。还有些工人担心,在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习惯了,到了其他环境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不足,难以应对转型,会对其收入和生活带来影响……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4,现有森林覆盖率约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长白山林区曾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的林业投资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森工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培育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已成为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
  山中采伐队已经消失,但林业发展的新格局才刚刚开始,很多后续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这些伐木工人的后续安排、林区的民生困境、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以及重点国有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和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都需以长远眼光来看待和解决……
  恐怖的“吊死鬼”
  独特的拜山仪式
  吉林省延边八家子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腹地,我到这里时是下午1点多,刚一坐定,刘继庆这位资深的林业人,就给我介绍当地的历史。他说,长白山森林采伐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长白山区就已经开始采伐林木了。
  这种采伐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直到满清时期,长白山被认为是满族的发源地,是“列祖龙兴”的象征,因而被清廷列为禁区,严禁砍伐林木、采参捕猎,并以柳条围山,封禁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
  在长白山被封禁的二百余年里,原始森林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大量繁衍,长白山优秀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护,但同时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遭到人们的诟病。东北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决定将长白山区辟为林场。1948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报国理想,肩扛行李、手提斧锯,走进了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然后挥斧拉锯,砍倒数百年的大树,将一车车木头运出大山……
  在仲乡林场,场长张显赫听说了我的来意,二话没说,拿起安全帽就带着我们直奔密林深处的工作现场。3月的长白山林海里,漫山遍野都是泥泞,车行驶在这样的山路上,异常颠簸。夜里,这些稀泥就结成泥冰,太阳一出或晨风一起,泥冰就变成泥水。在这样的环境中,伐木工人凌晨5点就要起床,然后进入深山,遵循着清林、支杆、采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严密有序的生产流程进行作业。
  进入林场后,主管生产的王副场长一脸严肃地叮嘱我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小心“吊死鬼”。所谓“吊死鬼”,就是大树倒下时与周围的树相撞,树枝折断后挂在周围的树上随风摇晃,就像传说中的“吊死鬼”一样。这些“吊死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砸到人,一旦砸到,非死即伤。有一年,一位工友上山没戴安全帽,王副场长见了,就把自己的安全帽给了工友,结果这名工友被“吊死鬼”砸到,多亏戴着安全帽才捡回条命。王副场长说:“当你被树砸中,不是受伤的问题,而是生死的问题!”
  采伐自古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即便有了现代化的作业条件也不例外,除了“吊死鬼”,采伐时碰到病腐树、枯立木、风倒木、悬浮木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林海讨生活的人,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十分敬畏与感激。他们在每年开始采伐前都必须举行“开山节”,献上最虔诚的祭祀品,保佑这一季采伐平安顺利。
  在一棵围裹着红布的老红松前,张场长指着它告诉我,这就是开山采伐时,祭拜的山神树。开山节这天,林场所有员工都要到现场祭拜山神,保佑平安。当天,山神树前的祭桌上,摆满祭祀山神的供品。“老把头”身着白棉袄,头戴狗皮帽,腰系红腰带,率领林场男性职工跪在山神树前,朗声宣读拜山祭文,以求开工大吉。
  茫茫林海的千古绝唱
  死后不腐烂的“血蘑菇”
  在长白山的老林子里进行采伐,除了经验丰富、富有权威的“老把头”传授各种注意事项,还有“号子头”专门负责带领大家喊号子。过去,长白山林子里被砍倒的树木,都需要用人力抬出山,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工种——抬木工。当抬木工抬着重达数吨的原木前进时,铿锵有力的号子不但是发力的节奏,更是振奋精神的良方。
  长白山的森林号子由来已久,据说是古代时在这里生活的肃慎人传下来的,而《肃慎人伐木歌谣》诞生的年代大概在西周时期,所以长白山森林号子算是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号子之一。奇特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如今的号子早已不是肃慎人当年“阿穆巴摩,萨齐斐,图们……”之类的呼喝,而是经过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哈腰挂呀,嘿哟……”,由于号子里面经常出现“哈”、“啦”、“嗨”的字眼,所以号子头也被叫做“哈啦嗨”。   刘继庆告诉我,林场中还流传着关于号子头的故事。以前林场有个闯关东来的大汉,为了多挣钱,就进了抬木帮当抬木工。由于他身强力壮,活儿干得好,于是当上了“号子头”,但是他过于老实,不会耍心眼,结果导致他老是被人欺负,分钱时拿到的钱很少。他的女人知道后,就去顶替他当了号子头。一进林场,这个女人自然受到了其他抬木工的嘲笑,但是当大伙起了杠,走到关键位置时,女人唱道:“等一下哟,嘿哟!姑奶奶提提鞋,嘿哟!”然后就抬起了一条腿,脸不变色气不喘地摸到了绣花鞋跟。
  她这一停顿,一提鞋,自己没事,但其他抬木工的腿肚子都开始打晃,大伙大吃一惊。这时,还是一个老木把(抬木工)说:“我的姑奶奶,你快点吧!这些兄弟们都等你呀!” “是等我吗?” “是呀!” “以后,你们是不是都一样对待我当家的?” 那个老木把发出了哭声说:“保证一样待承!明个就给你当家的补上杠费!”于是,女人这才提完了鞋,这伙人终于将大木抬上了楞顶。从此以后,女人的丈夫就再也没有受到过欺负。
  说到这里,刘继庆的话并没有停。他继续说着,以前,在每一个伐木工人肩上,都长有一个“血蘑菇”,这是因为抬木头时要用木头杠子压肩膀,先压得露出骨头,沾着血水再压两年,肩膀上就会长出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血蘑菇”。号子头因为要一边喊,一边扭过头来照顾其他工人,这样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扛东西、喊号子,所以他的“血蘑菇”会更大、更硬。传说号子头死后埋在地下,身体会腐烂,但是“血蘑菇”却不会腐烂。在长白山里,人们在刨坟种地的时候,有时会刨出坟里的肉疙瘩,懂得这个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就是号子头的坟!
  几千年来,长白山的森林号子就没有停止过。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吊车机械化运木的盛行,抬木工作已经被机械化工具取代,于是这种森林号子也就越来越少。2008年6月,长白山森林号子作为传统音乐的一种,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从前会唱这种号子的老伐木工正在渐渐苍老和故去,使得流传了千百年的森林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今随着伐木这个工种的消失,长白山森林号子也许将彻底消失……
  伐木工的孤寂生活
  林业转型带来的阵痛
  3月下旬,八家子林业局各林场的采伐工作基本接近尾声,只有仲乡和庙岭等规模较小的林场,尚有少量的采伐工作没有完成。当我走在林场中时,一路上脑海里还不停地回荡着古老的长白山森林号子:“哈腰挂呀,嘿哟!挺腰起呀,嘿哟!往前走呀,嘿哟……”
  在伐木工人居住的简易工棚里,张显赫告诉我,过去,除了过年的几天,很多工人要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冬季。工棚大约有2米高,外面由塑料布覆盖,用树杈顶着做成简易的门,就像塑料大棚,里面是土炕和土灶,还有散乱堆放的油锯工具和棉靰鞡等,地中间有一个用废旧油桶改成的取暖火炉。长白山的冬季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这些工人就这样忍受着与世隔绝的孤寂与寒冷,过着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生活。
  在停止采伐前的最后几天里,做饭的大姐依旧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给大家做饭。工人们吃过早饭,拿上油锯,带上安全帽和中午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一棵将要被砍伐的老树前,伐木工石文广认真地观察其树冠形状,树干是否腐朽、倾斜、弯曲,并结合风向和风力,周围其他树木的位置,有无挂枝、枯枝和其他危险因素,最后选定树木倒下的方向。这棵树开始倾倒时,石文广停止了锯切,看助手和我们是否站在了安全位置,并注意观察树冠走向,有无滚楂、反楂、枝丫坠落和反弹的危险,然后大喊:“顺山倒喽……”
  树木倒地后,思绪万千的石文广蹲在地上,轻轻地抚摸着树墩,仔细地数着年轮,自言自语道:“这是我这辈子砍伐的最后一棵老树了,以后这些都要留给子孙后代了!”石文广告诉我,他的父辈也从事伐木工作,他在林场工作了20多年,是典型的“林二代”,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我紧紧地跟在石文广身后,回想起和工人们的谈话,聊的最多的还是禁伐。“过去,每伐倒一棵大树,心里就想着林区又送出一根栋梁,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回真要停了,大森林也该休养生息了。”虽然对禁伐早有心理准备,也知道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伐木工们还是难以割舍这份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和依赖。还有些工人担心,在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习惯了,到了其他环境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不足,难以应对转型,会对其收入和生活带来影响……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4,现有森林覆盖率约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长白山林区曾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的林业投资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森工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培育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已成为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
  山中采伐队已经消失,但林业发展的新格局才刚刚开始,很多后续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这些伐木工人的后续安排、林区的民生困境、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以及重点国有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和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都需以长远眼光来看待和解决……
  恐怖的“吊死鬼”
  独特的拜山仪式
  吉林省延边八家子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腹地,我到这里时是下午1点多,刚一坐定,刘继庆这位资深的林业人,就给我介绍当地的历史。他说,长白山森林采伐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长白山区就已经开始采伐林木了。
  这种采伐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直到满清时期,长白山被认为是满族的发源地,是“列祖龙兴”的象征,因而被清廷列为禁区,严禁砍伐林木、采参捕猎,并以柳条围山,封禁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
  在长白山被封禁的二百余年里,原始森林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大量繁衍,长白山优秀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护,但同时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遭到人们的诟病。东北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决定将长白山区辟为林场。1948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报国理想,肩扛行李、手提斧锯,走进了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然后挥斧拉锯,砍倒数百年的大树,将一车车木头运出大山……   在仲乡林场,场长张显赫听说了我的来意,二话没说,拿起安全帽就带着我们直奔密林深处的工作现场。3月的长白山林海里,漫山遍野都是泥泞,车行驶在这样的山路上,异常颠簸。夜里,这些稀泥就结成泥冰,太阳一出或晨风一起,泥冰就变成泥水。在这样的环境中,伐木工人凌晨5点就要起床,然后进入深山,遵循着清林、支杆、采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严密有序的生产流程进行作业。
  进入林场后,主管生产的王副场长一脸严肃地叮嘱我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小心“吊死鬼”。所谓“吊死鬼”,就是大树倒下时与周围的树相撞,树枝折断后挂在周围的树上随风摇晃,就像传说中的“吊死鬼”一样。这些“吊死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砸到人,一旦砸到,非死即伤。有一年,一位工友上山没戴安全帽,王副场长见了,就把自己的安全帽给了工友,结果这名工友被“吊死鬼”砸到,多亏戴着安全帽才捡回条命。王副场长说:“当你被树砸中,不是受伤的问题,而是生死的问题!”
  采伐自古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即便有了现代化的作业条件也不例外,除了“吊死鬼”,采伐时碰到病腐树、枯立木、风倒木、悬浮木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林海讨生活的人,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十分敬畏与感激。他们在每年开始采伐前都必须举行“开山节”,献上最虔诚的祭祀品,保佑这一季采伐平安顺利。
  在一棵围裹着红布的老红松前,张场长指着它告诉我,这就是开山采伐时,祭拜的山神树。开山节这天,林场所有员工都要到现场祭拜山神,保佑平安。当天,山神树前的祭桌上,摆满祭祀山神的供品。“老把头”身着白棉袄,头戴狗皮帽,腰系红腰带,率领林场男性职工跪在山神树前,朗声宣读拜山祭文,以求开工大吉。
  茫茫林海的千古绝唱
  死后不腐烂的“血蘑菇”
  在长白山的老林子里进行采伐,除了经验丰富、富有权威的“老把头”传授各种注意事项,还有“号子头”专门负责带领大家喊号子。过去,长白山林子里被砍倒的树木,都需要用人力抬出山,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工种——抬木工。当抬木工抬着重达数吨的原木前进时,铿锵有力的号子不但是发力的节奏,更是振奋精神的良方。
  长白山的森林号子由来已久,据说是古代时在这里生活的肃慎人传下来的,而《肃慎人伐木歌谣》诞生的年代大概在西周时期,所以长白山森林号子算是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号子之一。奇特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如今的号子早已不是肃慎人当年“阿穆巴摩,萨齐斐,图们……”之类的呼喝,而是经过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哈腰挂呀,嘿哟……”,由于号子里面经常出现“哈”、“啦”、“嗨”的字眼,所以号子头也被叫做“哈啦嗨”。
  刘继庆告诉我,林场中还流传着关于号子头的故事。以前林场有个闯关东来的大汉,为了多挣钱,就进了抬木帮当抬木工。由于他身强力壮,活儿干得好,于是当上了“号子头”,但是他过于老实,不会耍心眼,结果导致他老是被人欺负,分钱时拿到的钱很少。他的女人知道后,就去顶替他当了号子头。一进林场,这个女人自然受到了其他抬木工的嘲笑,但是当大伙起了杠,走到关键位置时,女人唱道:“等一下哟,嘿哟!姑奶奶提提鞋,嘿哟!”然后就抬起了一条腿,脸不变色气不喘地摸到了绣花鞋跟。
  她这一停顿,一提鞋,自己没事,但其他抬木工的腿肚子都开始打晃,大伙大吃一惊。这时,还是一个老木把(抬木工)说:“我的姑奶奶,你快点吧!这些兄弟们都等你呀!” “是等我吗?” “是呀!” “以后,你们是不是都一样对待我当家的?” 那个老木把发出了哭声说:“保证一样待承!明个就给你当家的补上杠费!”于是,女人这才提完了鞋,这伙人终于将大木抬上了楞顶。从此以后,女人的丈夫就再也没有受到过欺负。
  说到这里,刘继庆的话并没有停。他继续说着,以前,在每一个伐木工人肩上,都长有一个“血蘑菇”,这是因为抬木头时要用木头杠子压肩膀,先压得露出骨头,沾着血水再压两年,肩膀上就会长出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血蘑菇”。号子头因为要一边喊,一边扭过头来照顾其他工人,这样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扛东西、喊号子,所以他的“血蘑菇”会更大、更硬。传说号子头死后埋在地下,身体会腐烂,但是“血蘑菇”却不会腐烂。在长白山里,人们在刨坟种地的时候,有时会刨出坟里的肉疙瘩,懂得这个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就是号子头的坟!
  几千年来,长白山的森林号子就没有停止过。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吊车机械化运木的盛行,抬木工作已经被机械化工具取代,于是这种森林号子也就越来越少。2008年6月,长白山森林号子作为传统音乐的一种,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从前会唱这种号子的老伐木工正在渐渐苍老和故去,使得流传了千百年的森林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今随着伐木这个工种的消失,长白山森林号子也许将彻底消失……
  伐木工的孤寂生活
  林业转型带来的阵痛
  3月下旬,八家子林业局各林场的采伐工作基本接近尾声,只有仲乡和庙岭等规模较小的林场,尚有少量的采伐工作没有完成。当我走在林场中时,一路上脑海里还不停地回荡着古老的长白山森林号子:“哈腰挂呀,嘿哟!挺腰起呀,嘿哟!往前走呀,嘿哟……”
  在伐木工人居住的简易工棚里,张显赫告诉我,过去,除了过年的几天,很多工人要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冬季。工棚大约有2米高,外面由塑料布覆盖,用树杈顶着做成简易的门,就像塑料大棚,里面是土炕和土灶,还有散乱堆放的油锯工具和棉靰鞡等,地中间有一个用废旧油桶改成的取暖火炉。长白山的冬季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这些工人就这样忍受着与世隔绝的孤寂与寒冷,过着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生活。
  在停止采伐前的最后几天里,做饭的大姐依旧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给大家做饭。工人们吃过早饭,拿上油锯,带上安全帽和中午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一棵将要被砍伐的老树前,伐木工石文广认真地观察其树冠形状,树干是否腐朽、倾斜、弯曲,并结合风向和风力,周围其他树木的位置,有无挂枝、枯枝和其他危险因素,最后选定树木倒下的方向。这棵树开始倾倒时,石文广停止了锯切,看助手和我们是否站在了安全位置,并注意观察树冠走向,有无滚楂、反楂、枝丫坠落和反弹的危险,然后大喊:“顺山倒喽……”
  树木倒地后,思绪万千的石文广蹲在地上,轻轻地抚摸着树墩,仔细地数着年轮,自言自语道:“这是我这辈子砍伐的最后一棵老树了,以后这些都要留给子孙后代了!”石文广告诉我,他的父辈也从事伐木工作,他在林场工作了20多年,是典型的“林二代”,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我紧紧地跟在石文广身后,回想起和工人们的谈话,聊的最多的还是禁伐。“过去,每伐倒一棵大树,心里就想着林区又送出一根栋梁,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回真要停了,大森林也该休养生息了。”虽然对禁伐早有心理准备,也知道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伐木工们还是难以割舍这份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和依赖。还有些工人担心,在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习惯了,到了其他环境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不足,难以应对转型,会对其收入和生活带来影响……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4,现有森林覆盖率约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长白山林区曾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的林业投资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森工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培育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已成为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
  山中采伐队已经消失,但林业发展的新格局才刚刚开始,很多后续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这些伐木工人的后续安排、林区的民生困境、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以及重点国有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和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都需以长远眼光来看待和解决……
其他文献
矿工,一个演绎着神秘黑色生活主旋律的特殊群体。  他们以煤炭为伴,以矿井为伴,他们身在地面之下,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地上的世界。就像顾城的诗写的那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但他们这个群体又是如此的特殊,特殊到谈论社会发展的任何话题都不可能把他们绕开。经济指数、行业形势、能源发展……这一切用来形容经济发展的词语,都离不开矿工们晶莹的汗水和黝黑的皮肤,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30日上午,济宁市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师生和社会各界来到位于梁山县城南独山脚下的梁山抗日纪念馆和战斗遗址,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梁山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曾经发生过大大小小百余次战斗,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梁山战斗就是较为著名的两例。75年前,在罗荣桓、陈光和杨勇将军的
期刊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做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他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典出
期刊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文物局、美国美利坚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化瑰宝——山东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于5月19日至5月31日在华盛顿美利坚大学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共分秦汉碑刻、汉画像石、北朝摩崖刻石和历代墓志四部分。展品是从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的各类精品中选出,共70幅,展示了山东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了让美国公众更好地了解山东古代石刻,此次展览同时配以实景照片和视频资料。  山
期刊
2015年6月3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财政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思路,并解读有关政策内容。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6月1日,省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运用财政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决定在全面落实年初各项政策基础上,再新出台一些补充政策措施。《意见》分五个部分、共20条。这些政
期刊
2015年6月4日下午,由省编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联合举办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加快职能转变有关情况。省编办主任、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维寅,省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书伟,省政府办公厅信息调研室主任、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于成河,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永红出席。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山东推行
期刊
在各具风情的米兰世博会展馆中,中国馆的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入场的人们,顶着烈日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或熟悉或生疏的中国印象。神秘而富有韵味的东方文化,以日均过万的客流量吸引着人们,而使中国馆成为米兰世博园区游客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  以食物为主题,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米兰世博会,相比上海世博会,规模小多了,也因此更容易让人“逛透”,土地、水源、空气质量、烹调艺术,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
期刊
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郁家村的金星农场,有这样10位大学毕业生,他们放弃城里工作,回到了农村,当起了种菜种水果的“职业农民”。  金星农业是一家集微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有机农业种植等为一体的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园。目前,金星农业种植了数十种有机蔬菜,还有有机草莓、木瓜、火龙果等水果,产品畅销市场。  1989年出生的徐煜博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财务专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济南某企业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回
期刊
2015年5月20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介绍本次展洽会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本届展洽会以“深化产学研协同,引领创新创业”为主题,除集中展示我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成果外,重点突出大众创新创业典型成果,注重交流互动,并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和创新创业典型人才,讲授创新创业经验,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以确保展洽会的效果。  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展览
期刊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济南召开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发布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益电影放映场所和体育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标准。  此文件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