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308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创意连连,精彩不断。然而在叫好之余,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却也有着隐隐的担忧:中考命题正离我们的教材越来越遥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对6本语文教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受“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观点的影响,中考试题的命制者们却往往刻意回避教材,且视之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于是,一张中考卷,除了文言文阅读、古诗文填空等板块有教材的影子外,少有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即便是出现涉及教材内容的试题,也多仅关注机械背诵,成了名副其实的“考教材”。这就使得在不少初三的课堂里,教材退化成了薄薄的几张背诵资料,而大量的习题、真题却唱了主角。
  笔者认为,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考”与“教”的一致。
  一、基于教材命制试题的现实基础
  (一)教材呈现的课程目标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因此,但凡精心编写的教材都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语文课程目标。这正与“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论述相契合。因此,教材中所呈现的课程目标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依据。
  (二)教材的文本素材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载体
  诚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相对于其他例子而言,教材无疑是“好”的例子。《课程标准》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与试题命制者苦心孤诣选择甚至改编的材料相比,教材更具有典范性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试题命制的载体或至少成为试题材料的参照。
  (三)教材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方向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显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材在价值取向上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能够充分实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的要求。
  二、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
  (一)整合策略
  “整合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中的典范性作品作为命题素材,将课内与课外材料有机组合进行评价。运用“整合策略”命制试题,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课内典范性作品的熟知,唤醒固有的解读图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文本的互文性意义,达成深度的解读(如下题)。
  【甲文】
  王鼎钧《那树》节选[参见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0课第10段]。
  【乙文】
  树在太阳偏西时被砍倒,整棵树像这个白天,缓缓朝西斜倒下去。
  树砍倒了。树倒地的声音像天塌了一样,“嘎巴巴”响。树在骨折筋断声中缓缓倾斜,天空随着树倾斜,西斜的太阳也被拉回来。树倒去的方向人纷纷跑开,狗跑开,鸡和牛跑开,蚂蚁不跑,树倒压不死蚂蚁。
  树倒了。“腾!“一声巨响。树从天空带下一场大风,地上的树叶尘土升腾起来,升到树梢高的地方,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孩子在树的倒地声里一阵惊呼。一群麻雀在旁边的树上尖叫。大人面无表情。树倒在地上,那么高的一棵树,倒在地上却不显得长。地上比它长的东西太多。孩子呼叫着围上去,抢折树梢上的枝条,那些他们经常仰天望见,从没有爬上去摸见的树梢,现在倒在尘土里。
  树倒了。人们仰头望着树刚才站立的地方,空荡荡的,这棵树把这片天空占了上百年,现在腾出来了。
  树倒了。狗跑过来嗅嗅树枝上的大鸟巢,空空的,有鸟的味道。树没倒的时候,狗经常仰头看一对大鸟在树梢的巢里起落。有时夜晚的月亮停在树梢鸟巢边,像一张脸,静静望着巢里的鸟蛋,望着刚出壳的小鸟。狗对着月亮的吠叫突然停住。
  树倒了。砍树时树上的鸟就散了。鸟在天空听见树叫。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那是一棵声音的大树,刺破天空,穿透大地。树倒下的地方几天后死了一只鸟,眼睛出血。一只比麻雀稍大的灰鸟。有人说,灰鸟经常晚上在大杨树上落脚,它的巢在那里。可能灰鸟晚上过来,以为树梢还在,脚一伸,落空了,一头栽下来摔死了。也可能鸟也老了,想落在老杨树上,看见树没了,鸟不想再往别的树上飞,鸟闭住眼睛,伸直腿,收起翅膀,往下落,最后落在大杨树的断根上。
  (节选自刘亮程《杨树》,略有改动)
  1.【甲】【乙】两文都是写树的被砍伐,有许多细节上的相似,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2.阅读相关链接,结合【甲】【乙】两文,就两文为何选用“树”作为写作对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链接一]人,从昨天活过来,昨天十分重要。(王鼎钧)
  [链接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刘亮程)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在材料上选择了教材《那树》和刘亮程《杨树》的节选,两文在文体、内容、写法、情旨上都有不少相似之处,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学习《那树》时所掌握的图式来完成对《杨树》的解读(第1题),并通过互文式的阅读达成对两文主旨的深刻理解(第2题)。整合策略的运用,避免了“考教材”的局限,熟悉的文本又有利于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忆,进而达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的。
  (二)迁移策略
  “迁移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丰富的语用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丰富语用材料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2012年嘉兴中考试题的第6题“综合性学习”: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
  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
  【汉字风采】
  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_____▲_____句,“采”包含的情味是_____▲_____。
  【汉字传承】 (略)
  此题命制者选用了教材中的两句诗作为材料让考生分析其中“采”字的情味,固然体现了对教材的关注,但却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迁移。《课程标准》在论及教材编写时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换言之,教材中许多语用材料不仅本身价值独具,也可以作为学生面对生活、分析问题的基点。因此,迁移策略当更注重学生利用教材语用材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下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略)
  ①请将“材料一”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_____▲_____
  [材料二]作为一名抗日老英雄,96岁高龄的耿谆曾先后7次赴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战俘劳工的迫害,并向日本政府索赔。但在听闻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之后,老英雄耿谆不顾重病,一气呵成书写下十幅书法作品,并将这十幅书法作品在北京进行拍卖,筹集的款项将通过中国慈善总会捐赠给日本灾民。
  ②请你写一句话,作为耿谆老人书法作品的内容,赠予地震后失去家园的日本民众,表达中国人民的问候。(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
  [材料三]这(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③材料二中耿谆老人的行为与材料三中聂华苓的话矛盾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
  试题③的命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语用材料来分析实际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所学教材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对固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资源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了《课程标准》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的评价要求。
  (三)化用策略
  “化用策略”是指将教材中的素材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重组、运用,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策略。此类策略在多种题型中都被命题者有意识地采用,尤以写作命题居多。例如,2010年湖南益阳中考作文命题即直接采用了《我的信念》一文中的段落,2010年重庆中考作文题则化用了《金色花》《丑小鸭》《春》等文的内容。但这类化用往往只将教材作为例子或引子,缺少对教材本身价值的关注。
  《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评价”一节中指出:“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因此,“化用策略”在写作评价上的运用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本身,考查学生在教材中搜集材料的能力。如以下两题:
  1.课堂里,读朱自清的《背影》,字里行间,懂得“父亲”的伟大;生活中,看母亲的忙碌,举手投足,懂得母亲的慈祥。这个世界,有太多事需要我们去发现,有太多人需要我们去懂得。打开记忆之门,回忆品读过的文学作品,回忆感动过的真实经历,以“你的 ,我懂”为题写作。
  2.三年的语文学习,我们记住了车站边的背影,记住了院子里的夹竹桃,记住了黄泥岗的那担酒,记住了大观园里的那首诗;三年阅读经历,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苦难,感受到了家书里的慈祥,感受到了荒岛上的艰辛,感受到了革命斗争中的成长。这些语文阅读的记忆与感受,都成了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我们,警醒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请以选择你在语文阅读中记忆与感受,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为题写作。
  两道写作试题的命制均采用了化用策略,导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以唤醒考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提示语中明确了“文学作品”“语文阅读”等选材范围,将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体验作为写作的内容,既关注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也有利于唤醒学生对固有材料的独特体验。
其他文献
优秀的流行歌曲蕴涵着某个时代的某种精神特质,是我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联系情感的一种纽带。现代人,浮生难得片刻闲,整日不得不奔波在路上,他们的体验是复杂多变的,面对难以承受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宣泄和逃离,而优秀的流行歌曲能给人带来片刻闲适的情趣。  我们的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关注现实中的这些流行因素,并用来激活学生的日常积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思考生活。  一、 流行歌
在通信系统LTE物理层中,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信道编码器与译码器对于提高信道可靠性的理论与方法得以实现;本文中浅述了一些LTE物理层信道编码技术,对其原理以及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自1977年以Sanger法为代表的第一代测序技术确立以来,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随着大规模高通量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明,更是大大加速了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步伐。本文
实行UPS冗余并联供电方案,可有效增加UPS的容量,增强UPS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与过去单台UPS供电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本文结合UPS供电原理,对UPS冗余并联供电的实施和应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p53蛋白(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p53,IRSp53)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东北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也是中国成人教育常务理事单位,作为一所专业院校,它如何认识、处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如何发挥优势,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效益,带着这些问
语文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课程目标”有三种对应关系。1.“属于”关系。课程内容属于课程目标,因而是课程目标的直接构成部分。比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在这里,课程内容是“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学习好这些内容,也就达成了课程目标。语文课程“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ligustrazine (LG) on the level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
一、 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为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下一个定义,它是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独立研究的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开展
现代教学的重心应该由“讲什么”转入“怎么讲”,基于对现在某些品牌电视节目市场运作成功经验的借鉴,笔者将做电视节目和教学相联系,发掘其中的共性并用于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