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高忽低的血糖,并发症的“元凶”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工作中,我总会碰到这样的糖友:平时疏于自测血糖,却很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经常到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也比较理想,然而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他们也很纳闷,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它控制好了,不是意味着血糖也控制好了吗,为什么还是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仔细询问后我发现,这些糖友在进行血糖监测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天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没错,这忽高忽低的血糖,就是并发症的“元凶”!
  血糖波动,判断有据
  在生命的每一天,血糖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在高峰与低谷之间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是人体为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正常人群血糖通常为3.9~7.8mmol/L。在进餐后10分钟左右,血糖开始上升,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2~3小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全天血糖最高点多见于早餐后1小时。凌晨2:00~3:00胃肠道已没有含有热量的食物,而且体内分泌的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所以血糖跌到低谷。黎明期间因升糖激素的分泌,同时肝脏平日储存的葡萄糖被输送到血液里,又形成一个小的血糖高峰。正常人1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每天波动5次。每天与每天之间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
  因为胰岛功能的下降,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再加上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糖友的血糖波动幅度比正常人大。什么情况才是波动大呢?即一天内血糖波动可达6mmol/L,每天的平均血糖波动可达2mmol/L。
  波动大的血糖危害大
  众所周知,持续性高血糖对身体危害极大,殊不知,波动大的血糖状态比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危害更大。

  波动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病变,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与此同时,在肾脏和眼睛的视网膜里,细胞也经不起大起大落的血糖的折腾,进而大量受损,导致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此同时,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也扛不住了,分泌功能大打折扣。
  血糖迅速变化,可能引起感觉神经的损伤,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波动幅度越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越高。此外,血糖波动还加速大脑老化,影响老年糖友的认知能力。
  所以,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好了,如果血糖波动较大,还是可能出现并发症。
  重视血糖监测,防止血糖波动
  不少糖友不重视血糖监测,去看医生时,医生摸不清他们的血糖情况,难以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病情。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为降糖治疗方案提供所需的数据,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自我血糖监测,一般进行多点监测,如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这7个时间点,甚至凌晨3点的手指血糖,可作为长期监测指标,从中能得知全天血糖的波动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每3个月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和手指血糖进行对比。
  到这里,文章开头的疑问,现在可以揭开谜底——糖化血红蛋白体现的是平均血糖水平,有些糖友的血糖波动幅度大,同时存在低血糖以及高血糖状态,但由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从而造成血糖控制达标的假象,故仅凭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只有糖化血红蛋白和手指血糖监测互相配合,才能全面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即使进行多点血糖监测,仍然会遗漏一天中其他时间段重要的血糖值,怎么办呢?别担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来帮忙。这种系统可以随身携带,主机只有手掌大小,连接主机的是植入皮下的葡萄糖感应探头。此探头可感应葡萄糖浓度,由仪器记录并可下载到电脑中进行数据分析,避免了频繁扎取指血的痛苦。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每5分钟存储1次所测血糖。全天存储288个血糖值,能连续监测7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友,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使用这项设备,从而更全面监测全天的血糖波动趋势。
  3招并举保血糖平稳
  餐后血糖急剧增高,或者餐前低血糖,导致随后的血糖反弹,是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血糖波动,需要保证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稳定。具体方法,依然是老三样:饮食、运动和药物3招并举。
  ?饮食:在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定时定量。在种类选择上,宜选择升糖能力较弱的食物,如低脂肪饮食;宜食用粗杂粮,少食用精细粮;以非发酵面、半发酵面的主食为主,粥类少食为宜。食用根块类食物如土豆,应选择炒食方法,避免蒸或制成泥。如出现餐后高血糖、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分餐,例如早餐后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将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10点进食。
  ?运动:应该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宜,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要空腹运动,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如血糖<5mmol/ 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药物:可选择减少空腹血糖波动的药物,如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减轻餐后血糖波动的药物,口服类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吡嗪、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注射类的有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50R、艾塞那肽。其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既能降低餐后高血糖,又能避免下一餐餐前低血糖。胰岛素泵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
  最后,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宜的控糖目标,更能让血糖平稳。60岁以下、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 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60岁以上或有严重低血糖史、或有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在医生指导下将上述目标范围适当放宽。
其他文献
二芪,即黄芪和红芪,两者性味功用相似,临床常相辅相成,互相增强作用,故称“二芪”。但两者科别不一,故临床应用还是有些许区别。  黄芪,又名黄耆、北芪。中医认为,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草纲目》曰:“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黄芪为临床重要的补气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言其“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言其
我父亲今年81岁,患高血压已有20年,去年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医生让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脑心通胶囊、芪参益气滴丸。服后血压正常。我们担心长期服用西药有副作用,又始终不能治好心脑血管病。听说双参龙胶囊能彻底治好心脑血管疾病,是真的吗?  山西 向先生  向先生:  就您父亲的情况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首先要了解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为了防
67岁的市民吴老伯,最近在一次单位为退休职工安排的体检时,偶然发现双眼眼底视神经杯盘比扩大,医生要求他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是否有可能患上了青光眼。为此,吴老伯很纳闷,自己眼睛既不疼也不痒,视力也挺好,咋就成了青光眼了呢?  带着满腹的疑惑,吴老伯来到眼科寻求帮助。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给吴老伯做了眼部的详细检查,所有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吴老伯,他患上的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并建议他1个月内再次
2016年9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出席911恐怖袭击悼念活动时,因突发身体不适而提早离场。正当外界纷纷质疑其健康状况之际,希拉里当日离场前照片曝光,令舆论进一步升温:该照片中,希拉里身旁疑有一名神秘护士,一边走路,一边为她检查脉搏,而希拉里则以手掩住心口。同时,也有媒体曝出当时神秘女士要求希拉里紧握其手指。有网民声称,这是神经测试,更怀疑希拉里患有帕金森病。  不管传闻是真是假,不可否认
冬季如何选择蔬菜?这个问题过去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是个伪命题,因为北方人冬季的传统蔬菜就只有白菜、萝卜、土豆那么老几样,选无可选。  如今,随着反季节大棚种植的推广以及交通的发展,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冬季都不缺少蔬菜。只是反季节种植的蔬菜,多半没有应季时候的营养含量高。跨区域运输的叶子蔬菜,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也造成营养价值的降低。因此,冬季如何智慧地选择蔬菜就值得我们研究一下了。 
“医生,我有慢性乙肝。”曾经有患者这样问我,“都说吃药伤肝,我能不吃降糖药,只打胰岛素吗?”  “医生,最近我查出来有糖尿病肾病,听说二甲双胍伤肾,我不敢再吃了!”也有病友如此表示。  这不是个例,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想法。目前口服降糖药有5大类:(1)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2)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前者有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等,后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3)胰岛素增敏剂,主要
胡万林,1949年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绵阳游仙区石板镇联合村.1974年因反革命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1980年出狱后以贩卖虫草谋生.1982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在新疆和静县服
我患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做了小针刀并服药后,麻木、疼痛感基本消除,但臀部仍然酸胀。请问后续该如何治疗?  四川 张先生  张先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療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3大类。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以及封闭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技术和腰椎间盘镜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适应症。  手术治疗,最好限于有马
取芝麻梗、清明节前后采的柳树嫩叶各90~120克,加水适量,煎煮后洗头,并按摩头皮,每日1次,连洗1周,对脂溢性脱发有效。  江西南昌 王炎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油风”,多认为与湿热内蕴(油性脂脱)、血虚风燥(干性脂脱)等有关,治疗常以清热、祛风、活血等为主。  柳树(包括杨柳或旱柳)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柳叶“去风,止痛消肿”。中医认为,柳叶(枝)有
我们都渴望拥有白净光泽的皮肤,可偏偏许多人被面部的色斑所苦恼。据统计,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日本),人群先天性色素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雀斑、咖啡斑、太田痣(黑脸)、斑痣等,发病率可高达10%;其他色素疾病,如黄褐斑、颧骨斑(颧部褐青色痣)、老年斑、老年疣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更高。而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肤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在1%左右。这些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就业、婚姻和心理。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