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持中国经济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契机所在,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3G开发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对以3G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资金上大力扶持3G产业的发展。2008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2009年至2010年间将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2009年2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为扩大国内需求,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并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4月,正式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国家新增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实施包括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在内的六项重大工程;鼓励地方对专项支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除加大投入外,国家还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据专家估算,未来3年内,3G产业链将拉动1.8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
文化产业与3G产业紧密相关。3G产业链条中,内容提供商处于3G产业链的上游,承担着3G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要角色,最终决定着3G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家对3G资金扶持的产业政策以及巨额的社会投资必将惠及与3G密切关联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2001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 但数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远远比不上国家对3G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再从产出来看,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相形之下,未来3G给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预期远不止于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延杰预测,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如果考虑到3G对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媒体产业、移动商务等领域的影响,估计应该会带来超过10万亿的经济增长。” 而文化创意产业、多媒体产业恰恰属于文化产业的基本范畴。因此,如果文化产业能够抓住国家加大3G建设力度的机会,那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给创意设计、广告营销业带来机遇
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重中之重即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可以广泛渗透于其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从而带动其他产业成长。因此,对于已经进入十大重点规划的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全面服务于它们,丰富、提升十大重点产业的内涵,在十大重点产业规划的贯彻落实中发挥巨大作用。
首先,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给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业带来无限商机。国际经济界一致认为:“日本经济力=设计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句至理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根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的调查,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高达4000美元。 英国设计委员会统计也显示,在设计上每花费100英镑,在营业额和利润上就相应增加225英镑和83英镑。 目前我国创意设计发展滞后,对产品价格的贡献率低,在世界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不高。由于工业设计和工艺包装上的落后,国内出口产品不得不在价格上大打折扣,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外汇高达200亿美元。200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仅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因此,十大重点产业要走出低水平建设、低价竞争、低回报率的“三低”泥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创意设计方面下大力气,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就给创意设计业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十大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离不开广告业和营销策划业的大力支持。过硬的企业和产品质量固然重要,而在当今社会,高超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也必不可少。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可以加速赢得市场、塑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度,在产业竞争和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规划带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突破过度依赖房地产的中国广告和营销结构,可以预计,随着十大重点产业规划的实施,中国的广告业和营销策划业也将进入一个调整期,迎来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给涉农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对2020年之前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做出重大部署,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不但给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蕴含着文化产业尤其是涉农文化产业的革命性机遇。
第一,文件提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这无疑已经明确了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机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再者,农村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然而,这些资源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即使初步开发的部分地区,也面临着规模小、利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瓶颈,因此,文化产业如果能够抓住改造传统农业的机遇,大力发展涉农文化产业,那么,不但可以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文件提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就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作出指示:“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其市场化运作的板块将给涉农文化产业带来经营性发展机会;同时,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可以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给文化产业培育潜在消费者,可以起到以文化事业反哺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国家可能出台后续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给文化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前一阶段措施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保持中国经济继续良性运行,国家有关方面也在考虑推出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都曾明确表态,将依据形势变化、随时制定新的刺激经济计划。笔者认为,即使中国经济有回暖或复苏的迹象,为了稳定预期,巩固效果,还是有必要加一把火,择机出台一揽子经济发展方案,推出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和独特作用决定了其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可能性较大,文化产业发展将再次面临历史性机遇。
为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将我国的经济方针清楚明晰地概括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的指导思想,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必须符合这一原则要求。而从这一原则要求来看,文化产业理当进入。
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保增长的任务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和国家十大重点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偏低,地位有待提高,但应看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长性、带动性和辐射性非常强。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果能够出台相应政策,正常乃至超常发展文化产业,那么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远超其他不少产业。更何况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对其他行业产生的影响较大,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强。从影响力系数来看,中国广义文化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721,高于第一产业(0.9358)和除广义文化业外的第三产业(0.8938)的水平。 即中国广义文化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高于第一、三产业的水平。
其次,“内需”不但指物质内需,更包涵着文化内需。在拉动文化内需的过程中,作为主角的文化产业理应当仁不让。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以后中国经济仍会相对高速增长,这保证了我国文化市场还会继续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还会增强。而且相比普通物质产品的消费,“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具有热点多、弹性大的特点,能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持续拉动国内市场意义非常。
再次,作为无烟产业,文化产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多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符合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已经提出:“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很大部分是文化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的机遇当然不止以上几点。只要我们沉着应对,积极进取,就能够化“危”为“机”,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G开发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对以3G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资金上大力扶持3G产业的发展。2008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2009年至2010年间将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2009年2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为扩大国内需求,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并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4月,正式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国家新增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实施包括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在内的六项重大工程;鼓励地方对专项支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除加大投入外,国家还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据专家估算,未来3年内,3G产业链将拉动1.8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
文化产业与3G产业紧密相关。3G产业链条中,内容提供商处于3G产业链的上游,承担着3G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要角色,最终决定着3G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家对3G资金扶持的产业政策以及巨额的社会投资必将惠及与3G密切关联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2001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 但数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远远比不上国家对3G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再从产出来看,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相形之下,未来3G给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预期远不止于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延杰预测,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如果考虑到3G对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媒体产业、移动商务等领域的影响,估计应该会带来超过10万亿的经济增长。” 而文化创意产业、多媒体产业恰恰属于文化产业的基本范畴。因此,如果文化产业能够抓住国家加大3G建设力度的机会,那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给创意设计、广告营销业带来机遇
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重中之重即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可以广泛渗透于其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从而带动其他产业成长。因此,对于已经进入十大重点规划的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全面服务于它们,丰富、提升十大重点产业的内涵,在十大重点产业规划的贯彻落实中发挥巨大作用。
首先,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给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业带来无限商机。国际经济界一致认为:“日本经济力=设计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句至理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根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的调查,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高达4000美元。 英国设计委员会统计也显示,在设计上每花费100英镑,在营业额和利润上就相应增加225英镑和83英镑。 目前我国创意设计发展滞后,对产品价格的贡献率低,在世界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不高。由于工业设计和工艺包装上的落后,国内出口产品不得不在价格上大打折扣,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外汇高达200亿美元。200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仅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因此,十大重点产业要走出低水平建设、低价竞争、低回报率的“三低”泥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创意设计方面下大力气,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就给创意设计业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十大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离不开广告业和营销策划业的大力支持。过硬的企业和产品质量固然重要,而在当今社会,高超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也必不可少。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可以加速赢得市场、塑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度,在产业竞争和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规划带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突破过度依赖房地产的中国广告和营销结构,可以预计,随着十大重点产业规划的实施,中国的广告业和营销策划业也将进入一个调整期,迎来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给涉农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对2020年之前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做出重大部署,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不但给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蕴含着文化产业尤其是涉农文化产业的革命性机遇。
第一,文件提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这无疑已经明确了涉农文化产业的发展机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再者,农村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然而,这些资源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即使初步开发的部分地区,也面临着规模小、利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瓶颈,因此,文化产业如果能够抓住改造传统农业的机遇,大力发展涉农文化产业,那么,不但可以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文件提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就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作出指示:“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其市场化运作的板块将给涉农文化产业带来经营性发展机会;同时,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可以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给文化产业培育潜在消费者,可以起到以文化事业反哺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国家可能出台后续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给文化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前一阶段措施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保持中国经济继续良性运行,国家有关方面也在考虑推出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都曾明确表态,将依据形势变化、随时制定新的刺激经济计划。笔者认为,即使中国经济有回暖或复苏的迹象,为了稳定预期,巩固效果,还是有必要加一把火,择机出台一揽子经济发展方案,推出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和独特作用决定了其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可能性较大,文化产业发展将再次面临历史性机遇。
为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将我国的经济方针清楚明晰地概括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的指导思想,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必须符合这一原则要求。而从这一原则要求来看,文化产业理当进入。
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保增长的任务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和国家十大重点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偏低,地位有待提高,但应看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长性、带动性和辐射性非常强。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果能够出台相应政策,正常乃至超常发展文化产业,那么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远超其他不少产业。更何况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对其他行业产生的影响较大,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强。从影响力系数来看,中国广义文化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721,高于第一产业(0.9358)和除广义文化业外的第三产业(0.8938)的水平。 即中国广义文化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高于第一、三产业的水平。
其次,“内需”不但指物质内需,更包涵着文化内需。在拉动文化内需的过程中,作为主角的文化产业理应当仁不让。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以后中国经济仍会相对高速增长,这保证了我国文化市场还会继续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还会增强。而且相比普通物质产品的消费,“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具有热点多、弹性大的特点,能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持续拉动国内市场意义非常。
再次,作为无烟产业,文化产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多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符合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已经提出:“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很大部分是文化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的机遇当然不止以上几点。只要我们沉着应对,积极进取,就能够化“危”为“机”,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