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两族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研究认为内皮功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子,但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比较藏汉两族人群内皮功能的差异,同时比较血脂及肥胖相关指标.设计:对比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和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272名藏族男性代表藏族人群,年龄(43±9)岁,均为拉萨本地居民.选择580名青藏铁路建设工人代表汉族人群,均为男性,年龄(42±11)岁;均来自四川省;且在拉萨市居住1年以上,同样生活在同一高原地区(拉萨市海拔3 658 m).所有参试者均为2006-02/05在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者,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②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查:采用GE公司Vivid 7超声仪、10 MHz高频探头扫描右臂肱动脉.先记录肱动脉基础直径,之后将袖带充气至高于受试者收缩压5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阻断动脉血流,并保持4 min.在充气状态下及放气后2 min时分别测量肱动脉直径.袖带放气后,血管反应性充血,此时血流量增加以适应前臂阻力血管的扩张.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肱动脉直径.肱动脉内皮功能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由Vivid 7超声仪本身附带软件自动计算得出.③生化检查:禁食12 h后,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④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基础肱动脉直径和肱动脉直径变化.结果:藏族人272名和汉族人58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肱动脉舒张功能:藏族人群基础肱动脉直径明显大于汉族人群[(4.28±0.06),(4.03±0.04)mm,t=71.915 6,P<0.01],肱动脉绝对及相对变化分别为(0.124±0.005)mm,(2.934±0.204)%,明显小于汉族[(0.141±0.006)mm,(3.587±0.152)%,t=40.582 0,52.173 2,P<0.01].②体格检查结果:藏族人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分别为(30.1±2.5)kg/m2,0.92±0.07,明显大于汉族人群[(26.5±3.4)kg/m2].③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藏族人群分别为(2.31±1.31),(3.49±0.91)mmol/L,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97±1.44),(3.07±0.86)mmol/L,t=3.420 0,6.5223,P<0.01].结论:①藏族人群肱动脉舒张功能较汉族人群差,即血管反应性差.②藏族人群腹型肥胖较汉族严重,血脂也较高.
其他文献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进一步加强了支援中国抗战的空军——“飞虎队”的力量。桂柳会战前后,“飞虎队”主要担负保卫大陆交通线和攻击南中国海地区日军基地的重任,取得了突
马王堆女尸所裹的第十八层服饰不是“冒”,它同第八层服饰一样,同为“”。第十九至二十层为袭时所穿服饰,第九至第十八层为小敛时所裹服饰,第一至第八层为大敛时所裹服饰。
T波交替是指在心电图T波的幅度、形态的逐搏交替变化.作为一项新的无创心电检测方法,T波交替已成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较全面地阐述了T波交替的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北秦岭西段奥陶纪草滩沟群火山岩中获得(4079±5)Ma的年龄信息.北秦岭不仅成为继西澳Yilgarn克
依据相关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河南省正阳县固城寺古城遗址应即两汉时期的安成故址.隋大业初,安成废省入汝阳.
本文从构建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分别提出了历史档案的载体损坏等级和信息价值等级。重点讨论了普查工作以及载体损坏等级的划分标准。 Based on the importan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钟祥市博物馆合作,对位处钟祥汉西地区的罗山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发现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东周时期遗址,具体年代约为春秋中晚期至汉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蔡家湾墓地是湖北首次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带壁龛元代砖室墓,可分为北、中、南三室,人字形尖顶结构较为罕见.墓室底部及壁龛内出土了陶瓶、陶罐、瓷豆、瓷碗、陶碟、铁剪刀等1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温刘国钧先生的《什么是图书馆学》及其他理论著作,体味其经典性和科学性,总结刘国钧先生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领域的贡献,探讨并以此纪念刘先生在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