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情境的趣味性和数学味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当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的时候发现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我没有在前面的故事情节里多逗留,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直接把问题指向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学习吨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再来解决问题:他们该怎么过桥?为他们设计过桥方案。这样的情境既体现了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达到做数学的目的。
  二、情境内容生活化
  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内容的问题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百分比》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如果在下一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我们中国队获得一个罚点球机会,教练会派谁去?而学生推举的三个队员都各有所长,到底派谁去?要有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于是引出了比较他们罚点球的成绩。教师出示了他们的罚点球总数与进球总数的表格,而直观的观察表格是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谁去更合适,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他们在积极地思考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百分比就在学生的讨论中出现了,教师没有急于肯定这一结论,而是把又一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为什么用百分比来比较而不是用分数来直接比较呢?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了解百分数的特点和用它来表示比率的优越性。这样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层次性,促使学生不断的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百分比,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四、情境形式的多样性
  情境的创设要采用多种形式,一般中低段的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作情境内容,而高段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情境内容。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五、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综上所述,“生活性和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和问题性”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趣味性和挑战性”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其他文献
口语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传达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而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到城市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家长文化偏低,从小受当地家乡口语的影响,缺少良好语言环境的交流,口语表达能力很差。因此,口语交际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教师也感到棘手。下面就如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孩子口语交际能力
期刊
在小学阶段,作文成了困扰师生的最大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我认为习作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在习作训练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积累素材,培养兴趣  现在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无话可写,或者假话、套话,内容千人一面,很重要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在分配领域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而市场经济模式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素,以及其它多种分配方式。所以在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将二者结合对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延伸;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  关键
期刊
摘要:布罗茨基曾说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许多仁人志士都认为阅读能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 阅读能提高个人修养, 而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所以,为中学生寻求有特色的语文阅读之路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的重任。   关键词: 赏识激励;四遍八步; 重训练; 图书馆。     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读者认识感受与
期刊
摘要: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歌,同一篇文章,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普通话 流利 有感情 诗歌 多种形式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
期刊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 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意图。     一、激
期刊
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学习过程。有效的复习指导,既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又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会主动去学,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过去的得失以及了解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上好复习课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讲解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复习目标明确,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期刊
摘要:专项体育训练是项复杂的系统式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调动运动员的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改革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成绩,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体育专项训练改革,需要多加思考,认真学习,体育训练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已经成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与训练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在中学生表达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和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教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凭借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有的课文,或情节还可延续;或情感还在回荡
期刊
摘要: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这样将从根本上使音乐课从学科教育 轨道上转向全面育人的轨道。这种学科综合可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 表现 创造 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学科综合 新课程      当今世界, 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已成大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夕阳宣言》
期刊